文化与书法—欧阳中石先生讲座观点整理

文化与书法—欧阳中石先生讲座观点整理

ID:34772761

大小:712.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0

文化与书法—欧阳中石先生讲座观点整理_第1页
文化与书法—欧阳中石先生讲座观点整理_第2页
文化与书法—欧阳中石先生讲座观点整理_第3页
文化与书法—欧阳中石先生讲座观点整理_第4页
文化与书法—欧阳中石先生讲座观点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与书法—欧阳中石先生讲座观点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欧阳中石先生“文化与书法”讲座观点整理欧阳中石先生2012年11月22日下午清华大礼堂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欧阳中石先生在大礼堂的讲座——文化与书法。在讲座开始之前,我和美术社的同学们去后台拜访老先生,向他请教了一些书法方面的问题,并且合影。虽然先生已经不如几年前在荧屏上精神矍铄,但在交谈时先生仍然思维敏捷,问答之间充满睿智。会面结束之时,先生更是谦虚地说:“这只是我自己乱说的,不一定对。”大家之风,与众不同。欧阳先生的作品下面是先生讲座的主要内容:什么是文化?词典上的定义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2、。”其中,“总和”尤为关键。具体的实物只是文化的结果,或者说产物,而非文化本身。下面我们来看古书上的“文”:《易经》中说:“物相杂曰文。”《礼记》中说:“五色成文而不乱。”因此,所谓文,是美好事物依据一定规律的巧妙组合。再来说“化”,依据偏旁部首,化的偏旁是“匕”。对于这个字,我们从“匕”来理解。化的篆书写法是,右侧的“匕”是倒过来的人,可以理解为人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化强调的是变化。总的来说,文化就是把一切事物变为文,以文化之。因而文化的必然要求就是事物要向美的方向发展。具体说来,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

3、的产物。语言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但是它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空间上的限制,比如声音难以传远,再比如方言、不同语种之间交流困难。时间上的限制,例如声音难以持久。而文字的出现则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语言在这两方面的局限。当然,语言不能完全代表客观事物,而文字也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事物。汉字自象形始,又有其他的造字法加入,表意丰富,对具体和抽象的事物均能清楚反映。是中华民族长期实践中的科学产物,是中华文化之根。学习汉字,我们应该有“一入一出”的过程。“入”即是认识汉字,“出”则是良好地书写汉字。由此产生了一门学问——“书法”

4、。应当注意的是,书法不等同于写字的方法,也不是写出来的汉字,所谓“写书法”,根本不通。书法就是用美的方法将汉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学问。对于“书”,我们从书的篆书写法来看:,上半部分是手拿着笔的象形,下半部分是“者”的篆书写法,可见,书是用笔写出之物。而略作简化的篆书写法则是,上半部分仍旧是手拿笔,下半部分是“曰”。因而,所谓书,也是“用笔说话”。而对于“写”,我们可以将其与同音的“泻”相类比,往“流出”的意义上理解。引申一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呈现出客观事物,因而,写与书几乎同义。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研究书法还有

5、用处吗?当然有。在当今时代,书法的任务有二:其一,进一步研究汉字的起源,发展;其二,研究如何更美、更好地将汉字呈现出来并在实践中努力达致。以下是大家的提问与先生的回答。括号里的字是我自己的理解与阐发,仅代表个人观点。提问:一、美术社成员与先生会面时提的问题:我们和先生的合影1.对于书法的取法,有人认为,应当博采众家之长,也有人认为,贵专不贵博。请问先生如何看待书法学习中取法的博与专?先生:我认为,应当以专为主,专而后博。通一家便易于举一反三,博通百家,而且也只有专精一家才能旁通百家。切忌心有旁骛,杂学乱临。(这个

6、问题是学习书法的人都会遇到的,对于先生的看法,我也基本认同。此外,我还认为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将“专”与“博”结合。比如,我主要学习的是一个风格非常粗犷大气的碑帖,那么,在尽可能肖似的同时,也可以辅助性地临习风格与之相近的其他碑帖,加深对这种风格的理解。而且,也适当临习一些风格与之相反的,秀丽精到的碑帖,以求用笔的细腻与精到,弥补用笔粗疏之弊。当然,这一切只是为了辅助“专”。)2.那么,请问先生,我们应当如何衡量“专”?或者说“专”的标准是什么?先生:要做到“专”,一是眼力准,二是手上功夫到位。也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准

7、确地把握字形与笔法。3.应该如何认识古代碑帖,特别是其中那些看上去“不好的”地方?先生:在实践中,通常有人对于那些看起来“不好”的地方,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修改。但是,进一步想,你认为不好,那它就真的不好了吗?不见得。而且,还可能你认为不好的地方别人反而认为好。此外,著名碑帖经过历史浪潮的淘洗,仍能被封为圭臬,可见其必有过人之处。所以,在临习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忠实于原帖,不要妄加“己意”。(补充:先生所说并不意味着古代的名碑名帖尽善尽美,什么碑帖有什么特点,什么优缺点,从历代书论中可以窥其端倪。而古今许多名家也有临

8、帖之作传世。所以在学习传统的时候,可以参考经典书论,名家临习的范本来加深理解。)二、现场提问1.请问先生,为何文字也是科学的结晶?先生:首先,文字突破了语言在声音层面的局限,起到了记录语言的作用。其次,从象形开始,为了更好地描述客观事物,人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汉字的构成,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描述、表达这个世界,因而其中必然有科学的成分。2.请问先生如何看待汉字简化对于书法的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