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研究

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研究

ID:35170797

大小:2.23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3-20

上传者:U-24835
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研究_第1页
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研究_第2页
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研究_第3页
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研究_第4页
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单位代码10445学号2012020321分类号I01研究生类别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学术学位)论文题目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研究学科专业名称文艺学申请人姓名张静导师姓名刘蓓教授论文提交时间2015年5月31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中文摘要.....................................................................................................................IAbstract......................................................................................................................Ⅲ绪论........................................................................................................................1一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女性的性别认同意识........................................................4(一)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有性别的统治.....................................................4(二)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对女性“边缘化”的再现和批判.....................6二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对女性的自然认同意识..................................................12(一)伟大的孕育者和养育者:女性与自然...............................................12(二)从自然中寻找慰藉...............................................................................14三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生态女性主义立场的关系建构......................................19(一)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19(二)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建构...................................24(三)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建构...................................30四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生态女性意识的成因剖析及价值分析..........................34(一)自然环境因素.......................................................................................34(二)社会文化因素.......................................................................................36(三)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38结语......................................................................................................................41参考文献......................................................................................................................42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6致谢..............................................................................................................................4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本文以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学文本,结合其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对其中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进行具体研究和分析,进而指出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价值和局限。本文包括导论、正文(分为四章)以及结语三个部分。导论首先介绍了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藏族女性文学对于生态女性意识的体现;其次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进而指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点;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一章分析了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女性的性别认同意识。本章两节研究角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第一节“有性别的统治”从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压迫角度指出了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对于女性的性别认同意识;第二节“对女性边缘化的再现和批判”讲述了西藏女儿在生活中的不幸处境以及她们对边缘化位置的反抗意识和行为。第二章解析了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女性的自然认同意识。本章两节从两个方面对女性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进行研究。第一节“伟大的孕育者和养育者:女性与自然”从女性与自然共同的母亲形象的视角下,论述了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女性与自然作为孕育者和养育者的伟大形象;第二节“从自然中寻找慰藉”从自然具有天然的疗伤和滋养作用的视角下,论述了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把大自然当作身体和精神的慰藉者,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归宿。第三章阐明了当代藏族女性文学在生态女性主义立场下如何建构几种关系。本章三节从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社会与自然三个关系层面论证了生态女性主义立场的关系建构。第一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分析了人与自然双向、互动、和谐的关系以及央珍、梅卓、白玛娜珍等女性作家文学文本里对这种关系的建构;第二节“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建构”一方面分析了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缺席的男性形象,体现了女性作家对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体系的颠覆;另一方面论证了男性与女性应该建立和谐相处的关系以及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在文本中对于这一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标的追求。第四章梳理了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成因。第一节“自然环境因素”分析指出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当代藏族女性作家的性别认同意识和自然认同意识的影响;第二节“社会文化因素”分析指出当代藏族女性作家的成长经历、接受教育情况、宗教信仰等对于其文学中显现出生态女性意识的影响。第三节“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分析了当代藏族女作家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探讨了其对于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借鉴意义。本文结语指出,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但是目前对于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的重视和研究不够充分,我们应该进一步整理研究当代藏族女性文学,挖掘其中所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使其在文学发展和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关键词:当代藏族女性文学;自然;女性;生态女性意识分类号:I01I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ThepaperaimsatstudyingtheTibetanwomenwhoexistinthecontemporaryliterature,basingontherepresentativeliterarytext,combiningwithnaturalenvironmentalfactorsandsocial-culturalfactorsofitsformation,doingaspecificresearchandanalysisabouttheecologicalfeministconsciousness,thenpointingoutthevalueandlimitationsoftheecologicalfeministconsciousnessthatisreflectedinthecontemporaryTibetanwomenliterature.Thisarticleincludesthreeparts:introduction,body(fourchapters)andtheconclusion.Firstly,theintroductionintroducesthedevelopmenttrendofWesternecologicalfeministtheoryandtheecologicalconsciousnessofwomenwhichisreflectedinthecontemporaryTibetanwomenliterature;Secondly,itcombinesthestatusofthestudyofcontemporaryTibetanwomenliterature,whichisconcludedbythedomesticandforeignscholars.Andthenitpointsoutthemainpointsandinnovationofthisarticle;andfinallyitdescribesthemainideasandresearchmethodsofthisarticle.ThefirstchapteranalyzesthegenderidentityawarenessofthecontemporaryTibetanfemaleliterature.Theperspectiveofthechapterresearchisprogressivedeep.Section"genderdomination"pointsoutthecontemporaryTibetanwomenwriters`senseofgenderidentityfromtheperspectiveofmaledominationandoppressiontoTibetanwomen;Section"reproduceandcriticismofthemarginalizedwomen"describesthewomen`sunfortunatesituationinTibetandtheirrevoltconsciousnessandbehavioragainsttheirmarginalizedposition.ThesecondchapteranalyzesthenaturalsenseofidentityownedbythewomenofthecontemporaryTibetanwomenliterature.Therearetwosectionsinthischapter.ThetwosectionsstudytheintimaterelationshipsbetweenthewomeninTibetandnaturefromtwoaspects.Section"greatbreedingandcaregivers:WomenandNature"discussesthegreatimageofthemodernTibetanLiteraturefemaleandnatureasnurturersfromtheperspectiveoftheirco-motherimage;Section"tofindsolacefromnature"discussesthatthewomenofthecontemporaryTibetanwomenliteratureconsidernatureasaphysicalandspiritualsolaceandseekspiritualhomefromtheperspectiveofthenaturalhealingandnourishment.ThethirdchapterillustratesthecontemporaryTibetanwomenintheecologicalfeministstandpointhowtoconstructseveralrelationships.Threesectionsofthischapterdemonstr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onstructionofeco-feministstancefromthreelevels:manandnature,menandwome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ocietyandnature.Section"therelationshipconstructbetweenmanandnature"analyzestwo-waybetweenmanandnature,interactive,harmoniousrelationsandtheconstructionofsucharelationshipappearingintheliterarytextswrittenbyYangzhen、Meizhuo、Baimanazhenandotherfemalewriters;Section"therelationshipbetweenmaleandfemaleconstruction"analyzestheabsenceoffemaleimagesofmeninthecontemporaryTibetanwomenliteratureintheonehand,andreflectstheIII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ubversionofthemale-centeredpatriarchalsystem;ontheotherhand,itdemonstratesthatthemenandwomenshouldestablishrelationshipofharmonyandcontemporary,whichispursuedbytheTibetanwomenwritersinthetext.Thefourthchapterreviewsthecausesofeco-feministconsciousnessofthecontemporaryTibetanwomenLiterature.The"naturalenvironmentalfactors"pointsouttheimpactofthenaturalenvironmentofTibet'stothecontemporaryTibetanwomenwriters`senseofgenderidentityandnaturalsenseofidentity.The"Socialandculturalfactors"pointscontemporaryTibetanfemalewriter'supbringing、educationandthereligiousbeliefsimpactitsliteraryecologyfemaleconsciousness."LiteraryandSocialValues"analyzestheliteraryandsocialvalueofcontemporaryfeministconsciousnessoftheecologicalTibetanfemalewritersanddiscussestheimportantreferenceforcultureandsociety.Inconclusion,thecontemporaryTibetanfemaleliteraturecontainsprofoundecologicalfeminismconsciousnessandhasacademicvalueandrealisticsignificance.ButnowthecontemporaryTibetanfemaleliteratureresearchandattentionisinsufficient,weshouldfurtherstudythecontemporaryTibetanfemaleliterature,miningtheecologicalfeminismconsciousnesscontendedinthecontemporaryTibetanfemaleliterature,makingitplayabetterroleinthedevelopmentofliteratureandsocialconstruction.Keywords:thecontemporaryTibetanfemaleliterature;Nature;Female;EcologicalfeminismconsciousnessClassificationnumber:I01IV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一生态女性主义与藏族女性作家的研究现状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也可被看作环境运动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被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学者看作是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三个阶段。生态女性主义最初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思潮,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文学研究领域,拓宽了文学批评的空间,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新视角。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压迫女性与危害自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把生态危机的解决与女性的解放作为追求的共同目标。在生态女性主义的影响下,一种独特的文学批评方式——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随之产生。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将矛头指向以“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为代表的父权制的“压迫性的概念框架”,揭露和批判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压迫之间的密切联系,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包括:重构文学经典,为传统的经典作品提供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崭新视角;结合社会文化实际分析文学文本,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视野中研究作家思想倾向和创作心理、探索作品意蕴和创作手法;并试图以这种文学批评为文学创作提供灵感和启示,从而倡导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虽然来源于西方,但是也适用于中国文学研究。国内外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都十分关注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创作。笔者通过搜集整理材料和阅读,发现中国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创作也适合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进行研究。藏族作家的文学创作成绩日益突出,藏族女性作家在文学上的坚持与努力更是不容忽视,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女性作家,如梅卓、扎西措、桑丹、严英秀、尼玛潘多、央珍、格央、白玛娜珍、唯色等,其中梅卓获得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评奖骏马奖、全国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中国作家百丽小说奖等诸多奖项;格央1998年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造研究“新人奖”,2003年获第二届“春天文学奖”入围奖等。由于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藏族女作家的创作中蕴含着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她们的作品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较大空间。有鉴于此,本文从挖掘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尝试对藏族女性作家创作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进行解读,通过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藏族女性文学文本及其作者创作心理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包含以下方面的内涵:她们的作品中体现出了或隐或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自然和女性之间亲密的关系及自然所具有的天然疗伤和滋养作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揭示男性与女性、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因素,批判父权制文化下男性对女性与自然的双重统治与压迫,追求两性的和睦和关爱;批判性的反思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藏族现代社会人的生活境遇与情感历程,为人们寻找诗意的栖居的精神家园,这正是值得进行积极探究的。关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本身,概括的介绍性的成果已经有一些,如关春玲的《西方生态女权主义研究综述》,曹南燕和刘兵的《生态女性主义及其意义》,陈喜荣的《生态女性主义述评》等。进行文本批评的研究者大多是比较文学专业的,而且他们一般把此理论运用于解读西方作家文本,也有运用于当代中国作家文本的,但是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野中对少数民族女性作家研究的成果很少。从笔者搜集到的研究资料看,目前对于藏族女作家的创作的研究也远远不够。已有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藏族女作家书写的文化语境的研究:如王冰冰写的《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少数民族女性书写》第三节——红尘拉萨:全球化时代的本土空间,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与少数民族的本土空间与本土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对藏族女作家的创作进行探讨。2、对藏族女作家创作心理的研究,如吕岩的《藏族女性作家书写主体的构建》,对藏族女性作家的书写主体进行分析;徐美恒的《藏族作家小说中人物语言的民族心理特性分析》,对人物语言进行民族心理层面的解析。3、对藏族女作家创作的审美特征的研究,如马燕的《试论西部少数民族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分析了藏族女作家审美创作主体的民族性。4、对藏族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研究综述:如道吉草的《浅析提出藏族当代女性文学这一概念的意义》,仓决卓玛的《西部妇女研究综述》,严英秀的《中国藏族当代女性文学30年发展简述》等。5、对藏族女性创作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刘书勤写的《转型期藏族女性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叙事文学中的藏族女性形象考察》,对转型期藏族女性叙事文学中的藏族女性形象进行了概括,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6、对藏族女作家创作中的性别关怀的研究:如徐寅写的《雪域高原的女性呼喊——论藏族女作家梅卓文本中的性别关怀》,该文涉及到生态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意蕴,但是其主旨是通过对梅卓文本创作的研究,揭示梅卓对族裔身份和性别身份的认同。7、对藏族女性文学与其他女性文学的比较研究:如胡沛萍的《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与中国内地女性文学差异之辨析》;黄晓娟,张淑云,吴晓芬著《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边缘书写——东南亚女性与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比较研究》一书,第六章为“缅甸女性文学与满族、藏族女性文学”,在中外女性文学的比较研究中,对藏族女性文学独特的文化语境、社会性别概念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叙写了藏族女性的生存状态及情感命运。二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重点在深入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藏族女作家的作品,挖掘她们的作品中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具体体现、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的价值。藏族女性作家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文化成因、独特的价值。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藏族女性作家的作品进行解读,是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点。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1、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掌握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成、界定及发展趋势,并运用该批评理论对藏族女性作家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进行解读。2、文本细读与理论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选择的是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藏族女作家,需要详细阅读她们的作品,并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下进行具体分析。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女性的性别认同意识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压迫性的父权制概念框架是导致女性与自然处于劣势地位的根源所在,这一概念框架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当代藏族女性作家通过对女性边缘化的再现,表现了在生活中受到限制的女性勇敢的反抗意识,为女性的独立与解放发出了呐喊,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以男性中心主义为代表的父权制文化中的统治逻辑。(一)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有性别的统治男性与女性二者之间的冲突根源于父权制,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导致女性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反对一切使压迫合法化的统治逻辑。“父权社会为了消解两性间的冲突和“中心焦虑”,稳固父权统治秩序,除了调整强化相关的政治、法律、经济等制度,还需要编织一套解读男女符码的社会性别①制度及其话语理论。”在由父权社会编织的话语理论中,女性是处于劣势、弱势的一方,很多权利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其自身的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实现。而男性是占有优势的主导的一方,享有充分的参与权利和支配权利,自身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相对于处于中心地位的男性而言,女性成为边缘化的弱势群体被界定为“他者”,成为“不具人格的对立物”。这种社会性别制度和话语理论使得男性中心化和女性边缘化成为合理性的存在。央珍的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于1994年出版,它是央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开创了藏族文学史上由女性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故事按照时间的顺序讲述了央吉卓玛在不同的庄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景象,认识的人,经历的事情。央吉卓玛是贵族家的二小姐,在德康庄园里本来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但是由于她降生时天上飘着茫茫大雪,因此这个贵族二小姐自出生时就被打上了不详的印记。管家等在庄园里有的地位的仆人常常以厌恶之语对待央吉卓玛,“不吉利的人”“没有福分的你”久而久之成为小女孩的标签,本应该拥①邹登顺.女性边缘化、男性中心化与男性权利话语的建构[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3.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快乐充实的童年生活的央吉卓玛却成为别人口中“命里没有造化”的被嫌弃的对象。小女孩在这个大家庭中没有获得这个年纪应有的疼爱,“这宅院的寂静,使央吉卓玛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空旷和冷漠,感到弥漫在她周围的一层厌恶和不①满,以致不敢发出任何响声。”说话的自由,出行的自由受到限制,使央吉卓玛成为一个没有了自己声音的小女孩,导致这种处境的原因不仅仅是央吉卓玛出生时天降大雪,而是有其更深层的根源——父权制体系,这种体系是女性边缘化的根源所在。在这个贵族大家庭里存在着严格的等级秩序,主人相对于仆人,主人处于高等级的地位,仆人处于低等级的地位,主人拥有对仆人的统治权利;男性相对于女性,男性处于高等级的地位,女性处于低等级的地位,男性拥有对于女性的统治权利。处于低等级地位的仆人和女性在生活中缺失了很多权利,二者均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仆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央吉卓玛等女性没有进入寺院中一些规定的殿堂的权利。这个贵族家庭中的等级秩序实质上根源于父权制文化中的统治逻辑和等级秩序。生态女性主义哲学家认为为男性统治女性提供合理性的是父权制的压迫性的概念框架,其论证过程如下:“①妇女被认为是属于自然和物质领域的存在物,而男性则被认为是属于‘人类’以及思想领域的存在物。②和自然以及物质领域相似的事物低劣于与人类和思想相似的事物;或者反过来,后者优于(高于)前者。③所以,女性劣于男性;或者反过来,男性优于(高于)女性。④对于任何X和Y而言,如果X优于Y,那么X统治Y就是合理的。⑤所以,男性统治女性②是合理的。”这个论证过程建构了以男性中心主义为代表的父权制的基本概念框架,得出的结论是男性对女性统治的合法性。生态女性主义者反对这种带有统治性和压迫性色彩的父权制的概念框架,认为这一概念为人类对自然的统治和男性对女性的统治提供了理论支撑,论证了自然和女性在相似的地位上所受到压迫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德康庄园里所存在的严格的等级秩序就是生态女性主义者反对的父权制概念框架,央吉卓玛被认为是属于自然和物质领域的存在物,也就是非思想领域的存在物,与自然和物质相似的央吉卓玛低劣于与思想和理性相似的男性,央吉卓玛劣于男性,女性劣于男性,男性高于女性,这就为贵族庄园里男性①央珍.无性别的神[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4.②吴琳.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统治女性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论依据。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压迫性的父权制概念框架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央珍的《无性别的神》中央吉卓玛的一次次离开庄园是对父权制概念框架的一次次批判和反抗。央吉卓玛和奶妈离开帕鲁庄园,来到姑太太的贝西庄园,然而贝西庄园依然笼罩在父权制的阴影下。拉姆是贝西庄园的一个女仆,由于在拉萨当清洁工的哥哥租住了贝西庄园主人的一间房子,拉姆因此成为了代替哥哥房租的女仆。少爷是贝西庄园的宠儿和中心,脾气暴烈,为所欲为,经常以欺辱拉姆为乐。少爷让拉姆子在寒冷的冬季,钻进灌满凉水的山羊皮被筒,拉姆不敢违抗命令,对于恶劣的少爷言听计行。“央吉卓玛还清晰的记得,拉姆从被筒里出来时,冻得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有上下牙齿发出极大的磕碰声,融化了的冰水也从被筒里流①出来湿了一地。”可怜的拉姆经受着肉体上的伤痛,有一次,少爷赌钱到深夜,一直在旁服侍的拉姆到厨房添茶,由于严寒和疲惫,拉姆在温暖的泥炉灶旁边睡着了。这不经意的疏忽惹怒了少爷,他“恼怒的找到大厨房,当即抓起火铲把火②膛中的牛粪倒入她的脖子。”惨不忍睹的结果是拉姆的胸和后背都被烫伤了,留下了无法祛除的红色伤口。而拉姆被烫伤的时间正是过年的时候,由于庄园遵循过年不允许医生进入家门的传统,因此拉姆所受的伤痛倍增。幼小的年纪却满脸皱纹和沧桑,被人们称为老婆子,而且是又脏又臭的老婆子,像影子一般当着贝西庄园的使唤丫头。作为妹妹,她是哥哥附属品,用来抵房租;作为奴仆,她是少爷的玩偶,经受了数不尽的皮肉伤痛;作为女仆,她是男人们鄙视与不屑的对象,遭受嘲笑和欺负。拉姆是一个女仆,更是一个让人深感同情的女性角色,她遭遇的疼痛和欺辱来自贝西庄园,而贝西庄园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因此拉姆不幸的根源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的压迫性概念框架。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要把女性从受压迫的地位解放出来,就要推翻压迫性的父权制概念框架。在《无性别的神》中,央珍笔下央吉卓玛在德康庄园的劣势地位和拉姆在贝西庄园的惨痛遭遇,再现了女性边缘化的地位以及遭遇,表现了央珍对女性同胞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父权制体系的批判。①央珍.无性别的神[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137.②央珍.无性别的神[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1:42.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对女性“边缘化”的再现和批判1.西藏的女儿藏族女作家格央在《西藏的女儿》中曾说自己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没有大力的进行批判,只是用女性的视角对西藏的女性进行叙写,展现她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处境,赞美她们坚强而包容的精神,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呈现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神性光辉与人性光芒,表达了对于藏族女性的深切的精神关怀。随意、率真的语言让我们犹如欣赏西藏自然美景一般阅读小说和散文,心灵能够放到最轻松自在的状态,获得的是一种内心的感动与震撼,这种写作上的自然率性是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一种体现。这种潜在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还可以在格央所描写的藏区的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差异等方面进行思考与分析。《西藏的女儿》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年夏天母亲的老舅舅到拉萨朝佛,他有一个材料是银的精致的护身符,里面装有几颗某位高僧的舍利子,可以驱走病魔,保佑平安健康。“我”对护身符很感兴趣,但是老舅舅看出了“我”的想法,再三叮嘱“我”不要碰它,因为女人会让护身符失去功效,而且身为女人的母亲也是这样认为的。“母亲的老舅舅是一位典型的男权主义者,在他的家里,他是唯一的权威人物,没有人顶撞他,没有人违背他的决定,哪怕这决定是错的。”①老舅舅的权威让作为女人的母亲和我退而却步,不敢去触碰他的护身符,这并不是因为老舅舅认为女人会让护身符失去功效的想法是正确的,而是因为这种想法是出自一个权威式的男人的口中而变得正确。这位权威式的人物还曾经对一个同乡的事情嗤之以鼻,他听说这个同乡趁着天还没亮偷偷地替妻子挑水,帮助心爱的妻子分担家务,同乡的这种行为在老舅舅看来是对他所维护的男权主义的颠覆。以老舅舅为代表的男权主义者不仅在大多数男性中树立了权威式的思想观念,而且也使一些女性相信甚至崇拜这种思想观念,我的母亲就是典型的相信并实践着男权主义思想的女性代表。母亲经常告诉我的是:“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是不够洁净的……女孩子是不能坐在男孩子的衣服上的,不能把脚跨过男孩子的头,不能把自己的脏衣服扔在男孩子的身上,洗东西的时候,要先洗男孩子们的衣物,倒饭的时候,要先给男孩子倒,并且绝对不能让男孩子们从晾着女孩子衣①格央.西藏的女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①物的绳栏下走过去……”女孩因为性别的原因从出生就没有男孩所享有的那种高贵,自幼便承担起各种繁杂的家务,到了上学的年龄,通常条件不允许,只能把家里的男孩送去学校读书,而女孩只能在无止尽的劳动中等待嫁人。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下,男孩比女孩要高贵,支撑这种观念的是牢固的父权制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是生态女性主义者所强烈反对的,格央在作品中对男权意识的潜在的批判就是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很好的体现。藏区男人与女人的不同不仅体现在传统的根深蒂固的观念里,而且在劳动分工中所体现的性别的差异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在西藏,上天过分明显的表示了对男性的偏爱……男人做技术性强的活和常年在外的活,女人则承担起其他的重活和几乎所有的家务活。这种所谓的技术性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运用智慧去理解,不论那个所谓的技术性有多么的强,女人都可以承担起所有的辅助性的工②作。”在这种传统而自然的分工中,本来柔弱的女人和本来强壮的男人承担着同样重要的责任,甚至承担着比男人更加繁重的任务,于是柔弱的似水女性被锻炼成了坚强的似钢般的女人。令我们更加不理解的是,在这种状况下,男人比女人获得的认可和尊敬要多很多。我们不应该说是上天对男性表示了过分明显的偏爱,而应该说是传统观念和劳动分工的背后潜藏的父权制的压迫性概念框架对男性表示了过分的偏爱,而对女性则存在着过分的压迫。于是才有了藏族地区的这样一种现象:在女人的手因为干活磨起了茧子的时候,男人的屁股磨起了茧子,是坐着喝茶的原因。不论是在传统的根深蒂固的观念里,还是在劳动分工中,女性均处于边缘化的位置,而男性始终占据着统治性的地位。格央在《西藏的女儿》中对女性的“边缘化”进行了再现和批判,表达了对女性同胞的深切同情,揭露以及批判了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父权制体系,格央的文学中蕴涵着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2.“边缘化”女性的反抗“任何被压制的声音都不会甘于沉默,他们会以某种无声胜有声的方式大声①格央.西藏的女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②格央.西藏的女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3.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①疾呼自己的存在。”“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Atwood)在小说《使女的故事》中发出了这样的呐喊,她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在父权制统治下,处于“边缘化”位置的女性的声音是被压制的声音,她们不甘于沉默的失去自我的屈服,而是以自己的反抗证实着自己的存在。《使女的故事》中默默奋斗的女主人公奥芙弗雷德和勇于逃走的使女莫伊拉,她们以不同的方式挣脱束缚自己的枷锁,她们是女人中的英雄,是美好未来的象征。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有着共同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在文学中也发出了有力的呼喊。在央珍《无性别的神》中,女主人公央吉卓玛自我治愈和离开庄园的行为是她在幼小的年龄作出的反抗,她并没有让自己生活在严格的限制中,而是勇敢的逃离。当与央吉卓玛相依相伴的阿叔离开世界后,帕鲁庄园里来了一个穿着黑氆氇呢袍的陌生男人,这个抱着一捆长账本的男人就是庄园的新主人,身穿黑呢袍的他穿梭在帕鲁庄园里,留下幽幻而古怪的身影。相比之下,他的妻子达瓦吉像小猫一样弱小无依,跟随在丈夫的身边仿佛一个没有言语,没有表情的布偶,达瓦吉“一身的黑装隐在柱子的阴影里”。这里的阴影如果只是代表一根高大的柱子的影子,达瓦吉不会害怕到如同一只可怜的小猫般躲藏起来,那柱子的阴影实际上是指她那握有庄园统治权利的丈夫所实施的各种对女性具有压制性的统治措施,这才是达瓦吉畏惧到仿佛一个没有言语,没有表情的布偶的真正原因。这个犹如“柱子的阴影”般的陌生男人还缩减了庄屋的早餐和晚餐,加重了农户的负担,遵循传统的礼仪把犯了“错误”的央吉卓玛关起来。央吉卓玛在缺少食物的情况下,不是忍气吞声,而是故意大声发怒,以反抗的形式要求改变现状。最后,奶妈和央吉卓玛无法继续忍受黑色阴影般的管制,在央吉卓玛向奶妈哭泣的发出“离开庄园,离开庄园”的恳求后,“奶妈狠狠抹去脸上的泪痕,用自己的围巾裹住小姐的脑袋,牵着她由庄楼防畜栏前的土路,朝西面沉沉黑暗中走去。”②她们勇敢的离开了庄园,离开了黑色而压抑的身影。与达瓦吉相比,央吉卓玛和奶妈以勇敢的离开证实了自我的存在和自己的重要性,她们以逃离的方式摆脱了压制自己的枷锁,她们是女性中的反抗者,她们是被压制的性别中不甘于沉默的呐喊着和实践者。①陈媛,许丽芹.边缘化女性的抗争——《使女的故事》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新余学院学报,2011(1):98.②央珍.无性别的神[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111.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梅卓的长篇小说《太阳部落》中,扎西洛哲的妻子万玛措头也未回地离开了伊扎,告别了被压迫、扭曲的生活,她和央吉卓玛、奶妈一样,都是女性中不甘于沉默的反抗者。万玛措是千户家里的一名厨娘,经过一天繁琐的工作回到家后难免身心劳累。她由于一时的精神疏忽,错把碱面当做盐放在了为丈夫沏茶的茶壶里,她的丈夫扎西洛哲尝了茶之后,怒气冲天,认为妻子万玛措想害死自己,他“高高地站在炕上,俯视着渺小的妻子,他重复着刚才说过的话,他不肯放过①他先知式的预言。”不管万玛措怎么解释,固执的丈夫不曾改变他的想法,经过一番争吵后,扎西洛哲将万玛措赶出了家,他认为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被毒死,家中的财产才不会落在妻子的手中,而他那所谓的家财不过是空空如也的屋子罢了。万玛措对丈夫这样的态度失望至极,她在凄冷的哭泣中感到自己就像是天上飘无所依的云,没有休憩的角落,没有最终的归宿。终于,她坚强地抹去眼泪,大胆地跟着一个陌生人离开了伊扎,离开了怀疑与压制。央吉卓玛、奶妈、万玛措等都以反抗的方式拒绝被压制,拒绝被“边缘化”,不做残酷的统治下的牺牲品,她们以独立而坚强的形象开启了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未来。被压制的女性在生活中处于边缘的地位,她们的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其存在价值以男性的价值标准进行衡量,女性成为伍尔夫所说的“屋子中的天使”。“在男权社会里,女性被压制,地位低下,总是被拒绝在文化历史的进程②之外,因此,对于女性来说,时间是几乎静止的。”对于女性来说,静止的生存状态不是理想的生存状态,如果一味的保持静止,女性个体将变成可有可无的存在,其受压迫的困境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帕特里克·D.墨菲(PatrickD.Murphy)是美国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女性主义学者,他主张人类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同等重要,女性应该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他认为“保护应该被准确的理解为一项源于③各种关系的不断开展的工作,而非静态的存在。”女性要摆脱静止的存在状态,就要勇敢的进行反对“边缘化”的抗争,颠覆父权制的统治逻辑,建立属于女性的价值观并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审视自身和世界,争取自由,寻求解放。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也发出了这样的呼唤,她们虽然在生活中不占据中心的地位,身体和精神受到来自男权社会的各种限制,但是她们没有甘于沉默①梅卓.太阳部落[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125.②王欣,李晓利.从女性边缘化走向两性交融——弗吉尼亚·伍尔夫《奥兰多》“双性同体”观解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3):67.③GretaGaard&PatrickD.Murphy.Eco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Theory,Interpretation,Pedagogy.Urbana,Chicago: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2013:33.1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静止,而是勇敢自信的进行抗争,使自身存在价值得到展现,这些女性形象的反抗精神体现了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的批判。1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女性的自然认同意识自然和女性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二者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塑造了自然与女性共同的母亲形象,彰显了自然和女性作为伟大的孕育者和养育者的神圣魅力。女性与自然之间是友好的合作关系,女性能够从自然中寻找到精神的慰藉,当代藏族女性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成为大自然的最佳代言人。(一)伟大的孕育者和养育者:女性与自然女性的身体构造和身体特征与自然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女性的子宫犹如大自然中的土地,它们都是孕育生命的最佳场所;女性的乳房犹如大自然中的河流,它们都是养育生命的神圣源泉;并且女性的月经特征和经期规律与大自然中月亮的圆缺变化规律是非常相似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女性的身体是自然的,自然的构造是女性的。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与自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最为重要的相似之处即她们都是伟大的孕育者和养育者。自然犹如母亲,孕育了最初的多种多样的生命形式;自然犹如母亲,为我们提供了满足生存所需的基本的物质资源,大自然的母亲形象在很多文学作品中被赞美过。而母亲这一角色本身就是女性,女性是生命的孕育者和养育者,女性的这一独特的身份特征与自然非常相似,这也是生态女性主义者把解放女性和保护自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重要基础。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也塑造了女性与自然的母亲形象,彰显了一定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白玛娜珍的散文《光河里的女儿鱼——回忆我的外婆》讲述了母亲的母亲卓玛一生的传奇故事,百褶藏裙、长袖绸衫、青翠的绿松石将卓玛装扮的犹如一位女神,白玛娜珍情不自禁的将这位女神比作仙鹤。年轻的卓玛美丽的仿佛生养自己的那一方水土,或者说生养了卓玛的山泉、溪水、谷地、树木、阳光雨露赋予了卓玛无限的魅力,卓玛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卓玛,正如美国生态女性主义学者苏珊·格里芬所认为的,女性与自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交融统一的。爱情遭遇重重阻碍的卓玛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她像自然一样勇敢而独立,虽然外1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界不可避免的因素使得卓玛又失去了千辛万苦寻找到的爱人,但是她依然履行了作为一个母亲的职责,将孩子健康快乐的抚养成人。白玛娜珍常常听别人说起外婆的传奇故事,她说外婆就像一株向日葵,始终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笑容灿烂而温暖,从这一形象的比喻中可以体会到白玛娜珍对女性自然身份的认同意识。上了年纪的外婆没有老年人身上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增加的感伤,她心胸豁达,像高原一样慷慨的将帮助和快乐赠予孩子们,她生活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希望和力量。在白玛娜珍的文字里,自然和女性都是唯真、唯善、唯美的,这体现了作为一位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对于女性自然身份的认同意识。梅卓在长篇小说《太阳部落》中塑造了桑丹卓玛这样一位典型的女性形象,这个女人与自然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玛冬玛河流经桑丹卓玛生活的那座山,在山的转弯处绘就了一座风光旖旎的湖泊,桑丹卓玛和玛冬玛湖共同成长,一样的美丽动人。对于外界人来说犹如遥不可及的仙境的玛冬玛,在桑丹卓玛看来却是无比真实清晰的存在,空气、风向、白杨、松柏、细雨、山洞,甚至是小河里飞溅的水花,细腻敏感的桑丹卓玛都能用身体和心灵真切的感受得到。作为女性的桑丹卓玛不仅与自然相互陪伴,共同成长,而且她的感情也与自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女性的情感变化与自然的季节交替默契相合。当桑丹卓玛在单调重复的日子里遇到了与自己心有灵犀的洛桑达吉时,她的心扉为此打开,准备迎接崭新的生活,而此时“玛冬玛河的北侧岸是一条长长的林带,有松,柏,白杨,此刻,①林子里充满了激情,树们感受着雨,诉说着即将告别雨季的寂寞。”自然的变迁和桑丹卓玛的情感变化的契合,彰显了女性与自然的亲密联系。梅卓在散文游记《藏地芬芳——三位康巴汉子和一位安多女子的游历》中有一篇“在林芝蜿蜒”写道,她和伙伴们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景,体会到了淳朴的林区民风。她将养育了江布江达的尼洋河比喻为江布人的母亲,其他江河的姐妹,在这一描写中也可以看出梅卓对女性与自然亲密关系的认同。在《朝圣梅里雪山》中,梅卓把蓝天比作女儿的脸庞,她说:“蓝天蓝的醉人,就像女儿的脸②庞,那么洁净,那么令人沉醉。”天空和女人都拥有圣洁的面容,明艳动人,梅卓沉醉在对于她们的感动里。她又非常幸运地看到了晴朗天气里清晰呈现的梅里雪山,并用柏枝和五色经幡向神山为众生祈祷,就连吃饭时也坚持把饭桌搬到①梅卓.太阳部落[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56.②梅卓.藏地芬芳[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97.1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雪山的面前,与神山共用早餐,梅卓这位安多女子对梅里雪山的爱是纯净而深厚的。在梅卓的散文游记里还有一篇为《神山与寺院》,梅卓以一个好朋友的视角讲述了玛曲环境幽雅的神山和与世无争的寺院。玛曲的神山最负盛名的要属海拔4800米的阿米哥拉神山,哥拉在藏语中是神像的意思,阿米哥拉神山在玛曲藏民的心中散发着神圣的光芒。这座意为神像的神山有一位在迭部的妻子,她便是江察拉日玛神山,在玛曲人民的心中,江察拉日玛神山是女性神山,在这座秀美的女性神山的养育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藏族女儿们也都天生丽质,温婉动人。神山被人民赋予了保护一方水土的神圣使命,而如同神山一样坚韧美丽的藏族女性也被赋予了孕育生命和养育生命的光荣职责。了解了玛曲的神山后,梅卓和同行的伙伴们在一位老僧的带领下参观了虎穴仙女洞,这是一座隐藏在悬崖峭壁深处的山洞,有甘美清澈的溪水顺流而下,一路安静地歌唱。据说这座山洞曾是一位女神修行的地方,所以很受人们的尊敬,人们对女性与山洞融为一体的虎穴仙女洞爱护有加,心生敬意,这也源自人们对女性与自然所持有的独特感情。透过对神山,女性,山洞的描写,可以体会当代藏族女性作家梅卓对女性与自然的认同意识,她把女性自然化,把自然女性化,自然和女性在梅卓的文学中彰显着作为孕育者和养育者的神圣魅力。(二)从自然中寻找慰藉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男性和女性在体验、理解、评价自然方面存在差异,女性比男性较容易接近自然,女性与自然存在生物学上的联系,女性是大自然的最佳代言人。生态女性主义者阿里尔·萨莱(ArielSalleh)在1993年的文章《生态女性主义/深层生态学辩论中的阶级、种族和性别话语》中写道:“女性经验所特有的语言将女性和自然本身联系在了一起。女性被视为,从而也视自己为自然的一部分。尽管女性和男性都拥有历史塑就的身份,但是在生态破坏的时代里,女性①化的身份明显代表更为健康的人类态度。”萨莱认为,女性所从事的工作如生产①GretaGaard&PatrickD.Murphy.Eco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Theory,Interpretation,Pedagogy.Urbana,Chicago: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2013:67.1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劳动、打扫等是与自然进行交流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使得女性用一种合作性的语言与自然进行对话。相比之下,男性所从事的工作如挖煤、伐木等也是与自然进行交流的工作方式,但是这种工作方式使得男性用一种统治性的语言与自然进行对话。男性和女性工作方式的差异以及其工作方式与自然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生态的态度,男性社会角色对生态的态度普遍呈现出不友好的趋势,这造成了男性与自然的疏离和破坏;女性社会角色对生态的态度则普遍呈现出友好的趋势,这种趋势逐渐形成了女性与自然的亲近联系,这为女性演变为一种理想的社会角色奠定了基础。澳大利亚哲学家瓦尔·普鲁姆德(ValPlumwood)认为,悲悯、关爱等是女性生理本质中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这些内在品质使女性的生活方式增加了与自然的亲近感,相比之下,男性处于二元文化结构的统治性、侵略性地位,男性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是与自然的对立和冲突。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女性形象和自然的联系是紧密的,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友好的合作关系,女性在自然中寻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央珍《无性别的神》中,新主人的苛刻要求让央吉卓玛感到愤怒和难过,生活处处充满压抑,然而央吉卓玛喜欢走进自然,并且在美好的自然中寻找到了精神的慰藉。“空气中荡漾着清新的泥土味和甜美的锄草歌。望着眼前的一切,央吉卓玛感到那种消失已久①的活力又出现在自己的身上。”清新的空气,甜美的歌声使央吉卓玛恢复了活力,成为一个快乐成长的女孩。生态女性主义者卡伦·沃伦说过:“女性在精神上亲②近自然可以为女性和自然治愈由父权社会带来的伤害提供一个场所。”央珍在文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在自然中找到了精神慰藉的场所,梅卓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是大自然的亲近者。梅卓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对自然的体验、认同和欣赏在《太阳部落》中有着③鲜明的体现。“一派秋野。一派丰腴而甜美的秋之原野。”“四月是吉祥的,四月的天空一派蔚蓝,四月的土地饱满丰盈,四月的桑烟虚幻而又深刻,四月的心④绪纯洁而又神秘。”“夜有时会散发出香气,当有人享受夜色时,香气就会袭来,草香,土香,宁谧之香,月华之香,混合而成的月色之香,泛着淡蓝淡蓝的光芒,①央珍.无性别的神[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80.②陈媛,许丽芹.边缘化女性的抗争——《使女的故事》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新余学院学报,2011(1):97.③梅卓.太阳部落[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31.④梅卓.太阳部落[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183.1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带着迷蒙而又清晰的足音,沿着陡峭的山坡,掠过不眠的草尖,一身华彩,向人①袭来……”自然拥有着自己的节奏、声音、气味,是简单而又神秘的生命体,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体。梅卓用细腻敏锐的描绘赋予了自然以女性的特征,丰腴、甜美、饱满、丰盈、纯洁、香气等等,这些美好温暖的词语属于自然也属于女性,女性与自然的共性之美值得去赞美,欣赏,细细体味,这种共性的存在为女性更好地亲近自然提供了天然的通道。梅卓在对自然和女性的细腻感性的描绘上体现出了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梅卓在小说中不仅体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天然的亲近关联,而且还体现了男性与自然和女性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差异。《太阳部落》中的雪玛是一个命途多舛的女孩,天真本应被呵护的年龄失去了母亲,从此与沉浸于仇恨里不能自拔的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扎西洛哲因为女儿长得越来越像离去的妻子而心生痛恨,并把这种痛恨转化为暴力施加于年幼的雪玛身上。“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不管什么时间,也不管什么场合,他都会随便抓起一样东西,把它当作泄愤的工具,泄个痛快。……女儿雪玛变得胆小如鼠,她就像是那抹沿着墙边走的炊②烟,无声无息。”扎西洛哲辞去田户的职位,沉溺于仇恨困于家中,不再走向自然的怀抱,无处发泄的愤怒使他由黑发变成了白发。而被父亲当作泄愤工具的雪玛虽然身体上遭受痛苦,但是她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在自然的怀抱里为自己疗伤,精神上得到愉悦。“雪玛虽受尽了苦打,但是一离开小院子里枯坐的父亲,③总会立刻重新感受到在自然空气里流连的快乐。”“雪玛背一捆草,她已将一丛嫩黄的野菊藏在草中,她的灵敏的大眼睛里含着笑意,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厅上方④的墙上,尽管父亲看到了又可能会打她,但是,她真的不在乎。”自然的空气,花草,可爱的动物等等都赋予了雪玛自由和快乐,雪玛在自然中获得天然的疗伤。而她那枯坐在小院子里的父亲,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哀怨里,他的眼睛看不到自然风景的美丽变化,他的鼻子嗅不到自然空气的芬芳气息,“当他诅咒一遍时,就会因无处发泄而只好揪去一簇黑发,直到黑发揪光了,再长出来的,就只有白发⑤了。”远离自然的扎西洛哲遭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①梅卓.太阳部落[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192.②梅卓.太阳部落[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177.③梅卓.太阳部落[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177.④梅卓.太阳部落[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177.⑤梅卓.太阳部落[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176.1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雪玛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走进自然,在自然中获得了身体的疗伤和精神的愉悦。而扎西洛哲选择抛弃自然,疏远自然,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遭受着身体的折磨和精神的痛苦。在梅卓的故事中,传达出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声音,闪烁着生态女性主义的智慧光芒。梅卓不仅在故事中体现出女性从自然中寻找慰藉的亲近关系,她自己也在行走的过程中于自然中找寻美丽与感动,《藏地芬芳》和《走马安多》两部散文随笔集都是梅卓在游历的过程中记录下的所看所闻的感人事情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藏地芬芳——三位康巴汉子和一位安多女子的游历》中,梅卓和她的那亚们:更噶才旦、扎西多杰、元旦江措经过精心的商量,设计出了一条游历的路线:“从西宁出发,经甘南、阿坝、甘孜、迪庆、林芝、山南、日①喀则、阿里、拉萨、那曲,然后回到青海。”在这个充满无限想象和期待的旅程中,梅卓和她的伙伴们看到了以前从未见到过的美丽的自然风景:高大秀美的神山、茂密葱翠的森林、白雪皑皑的山峰、美若仙境的谷地、宁静神秘的溶洞、甘美清澈的小溪……在天然纯粹的自然风光里,梅卓和游伴们尽情地舒展身心,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洗礼,时常发出清脆的笑声,流下感动的泪珠。梅卓在旅行的路途上也没有忘记履行一个作家的神圣使命,她将诗情画意、如痴如醉的自然风景和同伴们置身其中所发出的赞美、感叹都转化成文字,将自然的恩赐无私地赠予大家,这是她作为一位优秀作家的伟大责任,更是她作为一个女性,与自然一样具有慰藉精神的体现。在随笔文集《西藏的月光》中,当代藏族女作家白玛娜珍是一位观察大自然的女性,她用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为自然和女性立言。在《爱欲如虹》中,“我”和朋友生活经受挫折,选择于五一假期间远离城市,来到美丽的岗日托嘎山进行朝拜。神圣的雪岭,开阔的山野,欢歌的鸟儿,郁郁葱葱的树木,冒出新芽的野蔷薇,甘凉的空气驱散了“我”和朋友心中久之不去的阴霾。优越的城市生活带给她们的却是一颗沉重迷乱的心,白玛娜珍说;“我找不到,我的心像野②马,我无法驾驭。”上师仁波切耐心的告诉她说:“你的心,要像那些山群,无③论处境怎样变幻但岿然不动。”柔弱的女子在雪岭的怀抱中尽情地舒展,她们的心从沉重变得轻盈,她们的身体和心灵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的起舞。①梅卓.藏地芬芳[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2.②白玛娜珍.西藏的月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2.③白玛娜珍.西藏的月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8.1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拉萨活路》中,央拉和妹妹央金本是大山的女儿,出于生计的原因投入①城市,“她们已沦为拉萨城里最底层最弱势的一群。”央拉和妹妹央金曾为了工作的事情几经波折,由于语言不通而遭到城市老板的嫌弃。即使找到了工作,她们所从事的也是最繁重,报酬很低的劳动,城市对于她们而言,不再是最初的用②光环编织的梦的地方,而变成了一个“让人身体流汗,心灵结冰的地方。”身心疲惫的央拉因为要回家照顾年长的父亲,便离开了喧嚣的城市,回到了大山的怀抱。怡人的天气,随风起伏的麦田,金色的油菜花,潺潺的溪水,大山母亲朴实诚恳的讲述着一段美好的故事。央拉的脸庞由悲伤变得红润而沉静,随行的孩子欢呼雀跃,白玛娜珍对着星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当我的大山,在我的怀抱,③湿润的草甸柔软的蔓延,我还需要为了一段日子营造一所房屋吗?”迷失的大山的女儿们在自然温暖的怀抱里寻找到了最好的慰藉。人类能够在自然中寻找慰藉,“当人无法向自己的同类叙述痛苦和失意时,他可以向自然叙述,自然会静静地倾听;当人感到孤独时,他可以投入自然的怀抱,自然会用它的阳光雨露滋润他的灵魂,让灵魂找到它的归宿;当人狂妄时,他可以到高山大海去,他可以看到自己的渺小与无能,重新定位,会使人减轻身体与心灵的负担;当人感到空虚而无意义时,看花落花开,流水无限,悟出生命④的真谛乃在于存在与消逝,意义就会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上。”当代藏族女性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减轻了外界所施加的有形或者无形的压力,从而身体和精神得以放松,灵魂因得到自然神圣光芒的照耀而分外美丽。①白玛娜珍.西藏的月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21.②白玛娜珍.西藏的月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22.③白玛娜珍.西藏的月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26.④曾繁仁:《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77.1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生态女性主义立场的关系建构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坚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态观,围绕着这一观念,当代藏族女性文学在生态女性主义立场下对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社会与自然等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建构,表现了生态女性主义者和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在女性解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一)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体现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建构,在梅卓的散文集《走马安多》和白玛娜珍的散文集《西藏的月光》,央珍的长篇小说《无性别的神》和梅卓的长篇小说《太阳部落》中都体现了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对自然的认同意识,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和建构。梅卓是一位喜欢游走的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她非常珍惜游走的一点一滴,把点滴积累成宝贵的财富并使它们纯粹,于是有了精彩的《走马安多》,她在后记①中写道:“装上一袋瓣叶出发,走在安多,走在安多,命中的果实会在何方”。人与自然是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人的生存依赖于自然。马克思说:“人靠自然界②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人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直接的自然存在物,如果在人自身之外没有属于自己的自然,那么人就失去了自然存在物的属性。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这两者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人能够遵循自然的规律去建设美好的家园。梅卓在充满无限魅力的游走中寻找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世界,给予我们美好的想象和内心的温暖。在《在青海,在茫拉河上游》中,梅卓描写了茫拉河上游的茫多草原深处的牧民家庭的生活状态,住在黑色牛毛帐篷的兰本加一家在广阔的草原上过着原生态的生活。在这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人们的身体、感觉、心灵是与草原不可分割,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虽然生活在科技非常落后的环境里,但是草原人的潜能得到①梅卓.走马安多[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18.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5.1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了很大限度的发挥,比如他们无法借助先进的设备预测天气的变化,然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使他们能依据云朵的厚薄变化和颜色变幻,空气的流动方向和风力的大小预知未来天气的大概变化,“藏族谚语中就有朝霞出来将要下雨、晚霞满天①预示晴朗的判断。”在这由清澈的山泉滋润的地方,人和自然相互感知、相互依赖。清凉甘甜的山泉流经砾石、草原,最终汇入遥远的河流,山泉是慷慨的大自然的馈赠,富含丰富矿物质的纯净泉水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草原人,不仅净化了人们的身体,而且净化了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的精神犹如天然的泉水般,没有受到外界的丝毫污染。这些宝贵的山泉来自一座神山——给格拉姆本松神山,它是茫拉河的源头,犹如母亲般守护着牧民们。这座神山上仍然生长着罕见的植物,其中有很多植物可以用作药材,如冬虫夏草、雪莲等,给格拉姆本松神山是天然的药材库,大山的无私奉献为人们祛除了许多疾病的困扰,神山呵护了人们,人们保护了神山。茫多草原是重要的牧业区,牛羊是草原人的生命,在这里动物拥有自由奔跑的权利,如果羊只不慎迷途,主人会用心寻找,通过以往熟悉的声音使得走失的羊只找到原来的家。即使发现别人的羊只,牧民也会及时与失主联系。在这个保持着原生态生活的地方,人与动物,人与人的关系也保持着非常纯粹的状态。到兰本加的家里体验生活的老师,顿时被草原上质朴、纯真、天然的生活方式所深深吸引,草原的一切对于长久生活在城市的他来说都是新鲜的。这位远道而来的老师也是一位画家,他用多姿多彩的画笔代替功能齐全的相机,记录下一个个难以忘怀的时刻:为牦牛和羊只剪羊毛的男主人们,虽然他们所使用的工具大剪刀有些粗糙,但是他们使用的游刃有余;在确保小牛犊吃饱的情况下才进行挤奶工作的主妇们,她们沧桑的双手里满是温柔和怜惜;精心缝制藏袍的兰本加,为寒冷的天气里增添了无数的温暖;坚持用木桶进行牛奶的搅拌的果姆太太,只为留住酥油最原始的芬芳;在美丽的朝阳中苏醒的牛群们被夜晚的露水打湿了蹄子;悠扬动听的笛声是草原的天籁之音……“时间仿佛静止,只留下亘古辽阔的草原,珍珠般散落的羊群,苍茫平静的宇宙中,这片大地呈现出草长莺飞、野②花争艳、柏香飘散的祥和。”草原赋予这位来自城市的老师的不仅仅是多种多样绘画的题材,而且是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藏族人深入内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态观,“在①梅卓.走马安多[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16.②梅卓.走马安多[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8.2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中,人与自然是在同一个浑然和谐的整体系统之中的,自然不在人之外,人也不是自然的主宰,真正的美就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最大的美就在于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那种化出化入、生生不息、浑然不觉、圆通如①一的和谐。”藏族人奏响了一首和谐的生命交响曲。梅卓也发出了由衷的赞美:②“在这个广阔的生命平台上,草原水草丰美,人们生生不息。”梅卓的散文给人一种在路上的感觉,而白玛娜珍的散文给人的则是一种不同的感觉,正如作家阿来所说的,白玛娜珍的散文是从自家院子里的格桑花中生长出来的,书写西藏又跳出西藏,在向往中想象和超越。白玛娜珍是“西藏文学十年成就奖”的获得者,她用灵魂谱写了一曲“西藏的月光”,作为献给藏地的珍贵情书。白玛娜珍是一位美丽感性的藏族女子,她的文笔灵动细腻,让人有很多的感悟和思考。在《刀光剑影》中,白玛娜珍的父亲在她居住的娘热乡度过了一个静谧而清凉的夏季。娘热乡是一个清新、幽静、祥和的乡村,她西北方向坐落着伟大的山脉,布满温暖阳光的山脉仿佛保护伞把乡村照耀,一望无际、葱葱郁郁的青稞是村子的衣裳,将乡村装扮的魅力无限。父亲最爱南山,那里有山泉、奇石、山窝、稀有的野生植物、朝圣者留下的圣迹……父亲最爱山上的蘑菇,用香滑可口的蘑菇做的汤味道鲜美无比,是父亲心里的“山珍”。儿子旦拉和他的小伙伴们对野生植物“酸溜溜”情有独钟,“酸溜溜”是孩子们童年中不可或缺的乐趣。这美好的大自然里没有喧嚣,没有污染,没有俗世的纷纷扰扰,恰似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白玛娜珍在《雨水甘露》中赞美了雨水的洗礼使人们心灵净化,她眼中的西藏,生灵万物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哪怕是弱小的动物也享有平等的仁慈与关爱。她曾养过很多爱犬,对它们爱护有加,潺潺的溪水、明媚的阳光、婆娑的树影、清脆的铜铃声,一幅幅清幽、恬静的田园水墨画在白玛娜珍的笔下缓缓绘就。《我的藏獒和藏狮》中就讲述了她与爱犬的故事,桑珠和顿珠是她钟爱的藏獒和藏狮,他们是家园忠实的守护神,在白玛娜珍的精心照料下,桑珠和顿珠摆脱了最初营养不良的状态,开始在田野里自由的奔跑、嬉戏。他们自由奔放而修养有加,吃①曾繁仁.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77.②梅卓.走马安多[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16.2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饭总是慢慢的,从不为食物而争抢,他们良好的修养和独特的家乡环境息息相关。《百灵鸟,我们的爱》描写了白玛娜珍和爱子旦拉对自家院子里百灵鸟的细心观察与保护。百灵鸟由于偶然的机会来到她们的院子里,娜珍和儿子很快被它们所吸引,观察百灵鸟筑巢、觅食、照顾鸟宝宝,聆听百灵鸟婉转的歌唱,这个夏天院子因为百灵鸟的存在而成为天然的乐园。当百灵鸟因为季节的原因而飞走后,娜珍和儿子为它们潜心祈祷,希望它们平安。不仅仅是娜珍的家庭对动物爱护有加,而且这种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之情在西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存在于每一个人的信仰里,“酥油灯晚照亮了拉萨古城,每个人都在为生灵万物获得幸福、①为世界和平祈祷。”芬兰学者瑟潘马在《环境的故事:能说会写的大自然》中认为自然是可以听到的,可以看到的,人们是大自然的读者。他反对人们成为一位芬兰作家所描述的“屋人”,一个生活在装了电热器和电灯的室内的人,这样的人生活在与自然隔离的状态以至于对外界的大自然的变化不闻不问,其领悟能力面临消失殆尽的危机。“若是人类在自然中不见自然,不能感觉自然,那是人类在自然中失去了自然,是人类在生命中失去了生命,人类也就成为一个空虚的影子,欲哭无泪。”②白玛娜珍是一位大自然的读者,她能够听到自然,看到自然,感觉到自然,她在自然中拥有着自然,在生命中体悟着生命,她不是空虚的影子,而是充实的作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生态女性主义追求的重要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样也是生态女性主义所努力实现的目标,梅卓的长篇小说《太阳部落》中就体现了这样的目标和追求。在沃赛新夫人的身上,体现着对和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追求,在香萨、雪玛身上体现着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香萨深爱着父亲,也深爱着高大的雪狮,她和雪狮之间有着亲密的情感,“白马低下③头,轻轻咴一声,然后把一只耳朵塞进香萨的怀里。”爱与保护让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和谐、融洽的关系。雪玛在山坡上看见一只蜗牛,“于是她伸出双臂,模仿蜗牛的两只触角,轻轻的唱了起来……”她为蜗牛歌唱,蜗牛能够④准确的定位美妙的声音,“它把触角伸给了情意绵绵的姑娘。”雪玛和蜗牛之间①白玛娜珍.西藏的月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183.②曾繁仁:《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95.③梅卓.太阳部落[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194.④梅卓.太阳部落[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191.2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融洽相处,温馨美好奏出了一首和谐之歌。“生态女性主义的爱护伦理学主张将爱护、关怀、信任、包容、友谊、平等及可持续的价值置于优先的地位……‘生态伦理不仅视人类关系为平等关系,也把人类与非人类的自然视为平等伙伴,而①不是控制和统治的关系。’”在藏族女性作家梅卓的创作中,可以体会到她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的深切向往和坚持不懈的追求,在这种向往和追求中透出了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梅卓的《太阳部落》中蕴涵着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彰显了藏族女性作家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关怀,启迪我们用新的视角审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梅卓其他优秀的作品所具有的宝贵价值也值得进行进一步深入的阅读和研究,发掘其中蕴涵的或隐或显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这将是对藏族女作家梅卓创作的阅读视角的一个新的发现。在《无性别的神》中,央珍也建构了理想的世界,这与生态女性主义者所主张建立的关怀伦理学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中的央吉卓玛被剪去头发,进入佛门,身穿的红袈裟带给她特别的温暖和自由,她在师傅德钦曲珍的引导下潜心学习佛法,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法名——赤列曲珍,进入佛门的央吉卓玛也赢得了家人从未有过的尊敬。央吉卓玛进行修行的寺院在草木繁茂的山坡上,这是一个非常优美、宁静的地方,“空气中洋溢着一股飘忽不定的奇异的幽香,芬芳仿佛和潺潺溪水融合在一起,同马蹄上鲜亮的绿草和高空中碧蓝的天幕融为一体。整座大②山除了小溪的流水声和马脖颈下的微微铜铃声外,再也没有别的任何声音。”陪同央吉卓玛一同上山的人都赞叹这里碧蓝广阔的天空,清澈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的花香,想把家安在如此美好幽静的山里,有的人甚至有了出家的想法。拥抱着寺院的大山确实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世外桃源,在大山上不仅自然环境引人入胜,而且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二者融为一体,在这里人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人。溪流、爬地松、野石榴藤等带给人们惬意,人们对它们也是满怀敬意,爱护有加;山羊、野兔、獐子、牦牛、斑鸠等动物在草木中自由出入,一点也不害怕人类,人们对待动物就像对待朋友一样,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人们可以抚摸动物并同它们说话,动物也会向人们表示亲昵。陪伴央吉卓玛上山的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将身心融入大山美丽、幽静、和谐、温暖的氛围中,将在德康①王苹.《到灯塔去》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73.②央珍.无性别的神[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257.2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庄园所承受的来自等级秩序,尊卑贵贱的重压都抛在九霄云外,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尽情地参与到和谐关系的构建之中。(二)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建构1.缺席的男性人物形象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给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人物形象,赞颂了她们美丽、善良、勤劳、独立、富有个性等美好品质。相比之下,男性人物形象则逊色了很多,他们在很多情况下处于缺席的状态。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浓墨重彩和对于男性人物形象的轻描淡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体制的颠覆和解构,体现出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奥地利杰出的作家卡夫卡在作品中尊重女性,体现出了一定的女性意识,“在他的眼中她们是世界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在小说中往往显出不逊于男人,甚①至优于男人的力量和品质。”卡夫卡写出了女性的勇气和力量,他认为女性与男性应该进行超越物质层面之上的精神层面的交流,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这是为实现男女平等发出的一种内心的呼喊。与卡夫卡相似,当代藏族女性作家格央也赞美了女性身上优于男人的力量和品质。《小镇故事》是格央的处女作,曾获得西藏作家协会颁发的首届新世纪文学奖(汉文奖),讲述了在一个由墨绿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组成的小镇里,东噶家三个女儿姆娣、卓玉、雍宗的成长历程,与她们各自具有特点的性格相比,央金这个普通平静的女孩更引人注意。央金的父亲和五个哥哥因一时冲动偷了寺院的一批货物,被发现后为了在小镇上继续生存下去,他们伴随僧人同去拉萨,将货物安全送至目的地。央金作为父亲的女儿和哥哥们的妹妹,被打发到僧人的弟弟门巴的诊所,负责整理家务以当作为家里男人们犯下的过错的赎罪,在央金忙碌疲惫的日子里,也没有得到来自父亲和哥哥们的慰问。在央金的生活中,她的父亲①张天潇,王黎红.论卡夫卡作品中性别对立的超越——男性视角与女性意识的和谐共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4.2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和哥哥是缺席的,他们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呵护与关爱,而是把她当作为过失赎罪的附属品。格央写作的目的并不是强烈的批判男性,而是诚恳的呼吁男性在女性的生活中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力量,给予女性更多的关怀与爱护。男性与女性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呵护是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关键。格央在作品《八角街里的康巴女子》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康巴女子形象,她们因其与众不同的美丽与个性而备受人们的喜爱,而康巴男子或者其他的男性形象则因其缺席的状态而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雍晴是八角街里的一位摊主,外貌出众,温柔贤淑,与其他能言善辩的摊主相比,雍晴非常的质朴踏实。在雍晴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便离她而去,留下一个孤独的母亲和一对可怜的姐妹相依为命。不久母亲也离她而去,家乡里再也没有可以亲近和依靠的人,雍晴带着妹妹来到陌生的城市拉萨开始新的生活,坚强的姐妹在简单的摆摊生意中收获了生活的快乐。不久之后,妹妹有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她们的大家庭忙碌而充实。但是妹妹因为生第四个孩子的时候难产而离开人世,丈夫第二年抛弃了三个孩子建立了新的家庭,于是抚养三个孩子的负担全部落在姐姐雍晴的身上,雍晴克服了很多的困难,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与婚姻全心全意的照顾孩子们。在雍晴的生活中,父亲、妹夫和丈夫这些男性人物形象都是缺席的,童年时光里本该享受父爱的滋养,可是父亲的过早离开使这种亲情缺失;妹妹因为意外离世本该妹夫承担起抚养家庭的重任,但是那个男人的无责任感和对于诺言的不履行使得抚养家庭的重担肩负在女人的身上;凭借雍晴的出众外表和温柔贤淑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丈夫,但是那些男人们因为不敢面对抚养三个孩子的负担而选择了退却。在康巴女子中,有雍晴这样善良美丽,坚强面对生活的女子;也有像央吉一样敢于追求美好未来,争取婚姻自由的女子;有像宗措一样在绝望中寻找动力,独立能干的女子……格央说这些康巴女子是“精明能干的客栈女老板”“腰间别①着钥匙链的大家族的女主人”“指点江山的女中豪杰”,康巴女子在格央的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她们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的魅力带给人们一种信任感和亲近感。康巴女子在格央的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不是说明作家要把女子在生活中置于中心的、支配的位置,而是呼吁在生活中男性对于女性要更加的尊重和重视。男性应该从传统秩序中的统治的、支配的位置走出来,不再把女性当作附属品或①格央.西藏的女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6.2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者具有依赖性的物质存在,而是站在和女性平等的位置上与女性和谐共处,共同进步。这种呼吁也体现在梅卓的长篇小说《月亮营地》中,尼罗是一位为了爱情坚守的女子,在她等待爱情的过程中,她的爱人却从未存在过,为此尼罗的生命中缺少了美好的感情,但是她作为女性的魅力却一直存在着。尼罗曾经是快乐酒馆的女老板,美丽的容貌和爽快的个性使她赢得很多男人的爱慕,她最终投入月亮营地年轻人中的领袖格旺的怀抱,享受着这个男人野性的爱情,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然而美好的感情遇到了意外,阿府的旧主人英年早逝,留下了妻子女儿和诱人的财富,曾经指天誓日的格旺选择入赘阿府,抛弃爱情和孩子成为了月亮营地里最富有的男人。从此本应该在尼罗的生命中承担起丈夫责任的格旺却一直处于缺席的状态,但是尼罗并没有一蹶不振,她一如既往的经营着快乐酒馆,抚养儿子甲桑,而且收养了两个来自异乡的孤儿。尼罗在生活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身上所具有的伟大的母性的爱与力量让人感动。尼罗对于格旺没有心怀怨恨,当孩子向她追问父亲何在时,她会平静地告诉孩子等达日神山上的雪融化后,他们的父亲就会来看他们。尽管达日神山上的积雪从来没有融化完,但是尼罗的包容与关爱赋予了孩子们美好的希望。梅卓的长篇小说《太阳部落》中的桑旦卓玛是一位和尼罗很相像的女性形象,她的丈夫嘉措对于她和女儿来说仅仅是一种名称上的存在。桑旦卓玛独自承担着繁重的劳动,细心照顾女儿,生活的意外并没有使她丧失对于未来的希望。作品中不在场的男性形象,虽然给女性带来了一定的伤害,但是也使女性提升了自我意识,“所以缺席的男性,一方面是作家对于男性中心神话的解构,表明女性并非男性的附属物,离开了男性就无法生存;另一方面,男性的缺席也给女性的在场提供了顽强生存的意志表①现。”当代藏族女性作家文本中塑造的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和部分男性形象的缺席,是对传统的男权中心文本的挑战,彰显了生态女性主义意识。2.男性与女性的和谐相处伍尔夫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种主宰力量,一种是男性因素,一种是女性因素;在男人的头脑里,是男性因素压倒了女性因素,在女性头脑里,①徐寅.雪域高原的女性呼喊——论藏族女作家梅卓文本中的性别关怀[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1:42.2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是女性因素压倒了男性因素。正常而舒适的状态,是这两种因素和谐相处,精神①融洽。”央珍关于寺院和军营文工团的描述就是正常而舒适的状态的写照,男性因素与女性因素和谐共存。在央吉卓玛修行的地方,不仅人与自然保持着非常融洽的关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保持着非常和谐的关系。寺院所在地与德康庄园形成鲜明的对比,寺院不存在笼罩着庄园的压迫性的父权制的概念框架,寺院里没有统治和压迫,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央珍通过寺院构建了一个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里,性别成为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男性与女性和谐相处。央珍所描述的金刚母塔是理想的两性关系的写照,金刚母塔是僧人修行的禅房,其旁的岩石和草滩上有着这样一个传说:一位云游僧爱护生灵,有草木、黄鸭悠然陪伴,经常唱到:“愿所有的生灵随幸福和幸福的源泉而得以增强,愿所有的生灵从痛苦和痛苦的源泉而得以解放,愿所有的生灵摆脱怨恨和奢望,协心②同心,以平等的思想。”云游僧在雄鹰的引领下,在岩石上修建禅房进行修行,终有一天,天空呈现七色彩虹,僧人感觉身体发生了异样的变化,面容清秀,声音细腻,僧人被认为是空行母托体,他用善良、关怀、包容博得人们的信仰和尊敬。央珍笔下的军营文工团也是理想世界的写照。在军营文工团里。性别身份是模糊的,男女平等;等级秩序是不存在的,官兵平等;劳动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军营文工团里的人们热情而美好,她们分享食物,分享知识,分享快乐,每天的生活充满新奇和激动。女性主义者伍尔夫主张对压迫性的父权制进行解构并不是在男性和女性两种身份之间进行斗争,她认为身份之间的斗争位于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比较低级的阶段,男性和女性两种身份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精神融洽是解构父权制的途径。生态女性主义者主张在两性差异的基础上实现男女两种性别的完美结合,从而建构一种完整的人格。西蒙娜·德·波伏娃认为,在很大一部分男人的眼中,“女人完全是男人所判定的那种人,所以她被称为性,其含义是,她在男人面前③主要是作为性存在的。”格央在作品中尊重女性,认为女性不是男人的工具,而是具有自我意识和诸多可能性的完整存在,男人应该学会更好地倾听女人的心声①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王还,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21.②央珍.无性别的神[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267.③西蒙·波伏娃.桑竹影译.第二性——女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11.2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并与女性和谐共存。格央在《西藏的女儿》收尾时发出呼吁:请男人在女人快乐和幸福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把施加在女人身上的多余的重担移除。在对于传统的劳动分工的不满中,格央也发出了呼声:不同性别的人应该履行不同的义务,平等的分工是男性和女性充分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前提。在生态女性主义原则指导下的新型的生态女性文化对于认识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等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对以男性中心主义为代表的父权制体系具有解构的重要作用,而在藏族女作家格央的创作中用简单率真的文笔体现出了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让爱慢慢永恒》是格央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在拉萨发生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其中姬姆措和吉苏亚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男性与女性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漂亮的姬姆措在情窦初开的时候爱上了英俊的贵族家的三少爷平杰,年轻的激情在他们之间燃烧。年轻的爱情虽然非常美好,但是往往面临很多的困难。平杰为了体弱多病的父亲选择放弃爱情而进入佛门,留下曾经的爱人独自承受着磨难。姬姆措因为身孕选择了离家出走,自己走上惊险而艰难的路途,幸运的是她中途被一个商队收留,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最终找到了一份可以维持生计的工作:照顾一位少校生病的弟弟吉苏亚。吉苏亚是一位忧郁症的患者,他年少时为了爱情误伤了情敌,在哥哥的帮助下逃脱了,但是吉苏亚的内心却始终走不出自己制造的阴影,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封闭的房间里,独自承受着孤独、自卑、忧郁和冷漠。在他觉得生活的一切都渐渐失去希望的时候,生机勃勃的姬姆措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两个痛苦的年轻人因为缘分走在了一起,他们相互温暖,相互关爱,相互尊重,亲切体贴的她给予了他真诚而质朴的爱,有主见的他给予了她细心而宽厚的爱,一种独特的纽带在两个人之间建立起来了。他们找到了爱情的最终归宿,在遥远的乡间过着田园般的生活,幸福而美好。在《让爱慢慢永恒》里,男性与女性和谐的爱情得以建构。在《西藏的月光》中,母亲与儿子亲密的关系得以建构。在《西藏的孩子——爱子旦真那杰游学小记》中,白玛娜珍讲述了心爱的儿子求学的故事。在这篇文章里,白玛娜珍一直用自己对儿子的昵称进行叙写,讲述了爱子旦在幼儿园和小学求学期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在上学的诸多乐趣中体现出了母亲对于儿子的关爱和呵护,以及母子之间亲密的感情。与其他遵守秩序、循规蹈矩的学生相比,2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旦真那杰则表现得活泼、好动、与众不同,他会带领很多伙伴在楼梯上疯跑,在休息的地方放声歌唱,做大家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呆在封闭的教室里学习枯燥的书本知识。面对这样“调皮捣乱”的孩子,白玛娜珍作为母亲并没有成为教育体制的同谋者,她尊重儿子的个性和想法,当她在模式化的学前教育和孩子的个性之间难以抉择时,她最终做出了这样的决定:“童年时光弥足珍贵,我决定按照旦的意愿,放弃所有幼儿园所谓的学前教育,任由旦和乡里的孩子们每①天在山野中自由成长……”于是儿子在母亲的智慧的决定下拥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时间飞逝,转眼旦真那杰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母亲白玛娜珍为他选择了一所成都的学校,这所学校寓教于乐,关注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在这样的学校里,旦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真挚的友情、师生情。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白玛娜珍认为儿子逐渐养成了单纯、善良的优秀品质并且会一直坚持下去,可贵的品质又赋予了他更多的感受快乐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儿子的自由天性和母亲对于孩子天性的尊重,塑造了一对和谐融洽的母子,通过儿子,母亲认识了更多可爱的小天使并且与他们建立了温暖的友谊;通过母亲,儿子能够在一片更加自由广阔的天空中尽情翱翔,他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心智能够全面发展。母亲与儿子在相互的尊重、理解和关爱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白玛娜珍的文章中体现出了男性与女性和谐关系的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父权社会中具有压迫性和统治性的的家长制的一种解构。梅卓的散文集《藏地芬芳:三个康巴汉子和一个安多女子的游历》则为男性与女性和谐的友情立言,建构了自然率性而感人肺腑的两性之间的友谊之情。梅卓与三位其他藏区的男人一同踏上游历的路途,他们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在漫长的路途中建立起真挚的友谊,充满困难的路程因为梅卓的细腻、耐心和三位康巴汉子的慷慨、热情而变得愉快和轻松。“凯仁·华伦说生态女性哲学本质上既不是反男性的也不是倾向于女性的,它并不是假定所有的男性都是‘问题’或者所有的女性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②生态女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男人与女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当代藏族女性作家文学中都体现出了生态女性主义的共同目标,她们表现的是性别之间的平等、合作的和谐关系,而非性别之间的压迫、竞争的分离关系,这是①白玛娜珍.西藏的月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138.②祝玉.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尖枞树之乡》[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2:45.2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性别两极化传统的一种勇敢的挑战。当代藏族女性作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男性人物形象和女性人物形象的模式化的塑造,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了一系列超越性别对立的男性与女性人物形象,奏响了男性与女性和谐相处的乐章。(三)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建构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反对现代性的理性主义世界观,澳大利亚学者薇尔·普鲁姆德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她反对现代理性对自然的吞噬,认为自然在理性文明下成为实现人类自身目的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人类与自然相比较,人类处于占据优势的一方,自然处于占据劣势的一方,工具理性赋予人类主宰性的权利,这使得处于劣势地位的自然成为处于优势地位的人类在所谓进步的道路上加以改造的空间。而这种主宰性权利进一步扩大到人类内部,则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的统治,阶级对阶级的统治,种族对种族的统治等。建立在工具理性基础之上的世界观,最初是在17世纪初的自然科学中产生的,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深化,这一理念逐渐演变为不可动摇的僵化的思维模式。普鲁姆德对理性主义世界观下的个人主义进行了一定的批判,她主张应该建立关系中的自我,“‘关系中的自我观’既避免了把自我和他者完全分割开来,又能使我们在意识到自我和他者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关联的同时,不至于落入二者无差别的陷阱。让我们意识到自我与他者的延续性和差异性,并且打破文化层面上错误的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①的二元论。”普鲁姆德还进一步提出了生态社会主义的观点,这是对生态女性主义的新发展。面对日益恶化的社会发展趋势,普鲁姆德的这种“关系中的自我”和生态社会主义的观点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对现代理性的反叛也在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她们以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发现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并将其展现在文学作品里,在文学中对其寻根溯源,彰显了文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文学的伟大力量。白玛娜珍在《拉萨的活路》里描写了一种劳作叫没有歌声的劳作,塑造了一种魔鬼叫村庄里的魔①吴琳.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5.3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鬼。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现代建筑工程队伍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藏族建筑队伍,前者掌握着最新的技术和最先进的机器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但是与传统的藏族建筑队伍相比,他们的劳动中没有了歌声和笑语,没有了从容和愉快。传统的藏族工人们在劳动中吹着响亮的口哨,唱着动听的歌儿,在中午会坐下来一起喝茶聊天,商量怎样把房子建造的更加实用美观。简单精细然而工期漫长的劳动过程让现代建筑工程队伍选择了更加严肃快捷的劳动方式,但是有歌声的劳作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在白玛娜珍看来,“劳动的快乐像是一首史诗,使这个民族拥有高贵的精神。然而现实却是无情的。”“市场经济,也正以它简单粗暴和急功近利的方式,将所有的劳动门类沦丧为一①种纯粹的生计,我们每个人,不觉中也已变成了它的组成部分。”现代理性文明下劳动和劳动者的异化也是生态女性主义者感到悲哀的,普鲁姆德认为应该以关系中的自我代替分离的自我,保持自我和他者的多样性,从而维持社会的平衡。白玛娜珍所描写的村庄里的魔鬼也是社会多样性遭到破坏的一种现象,美丽的村庄被整修成了千篇一律的旅游区,秀美的风景和淳朴的乡村气息被热闹的生意场所代替。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村民们在宣传教育的作用下开始喷洒农药、施用化肥,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带来的结果却是空气、土地、河流的污染,久而久之面临威胁的其实是人类自身。可观的经济发展对于原本安静、清洁的村庄而言不是福音,而是有着长远的危害的魔鬼。很多地方的村庄里男人们为了维持生计而进入城市务工,而自己的妻子、母亲和孩子仍然生活在村庄里,男人们从事着技术性的、与自然分离的劳动,女人则从事着非技术性的、与自然交流合作的劳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男人是城市的代表,女人是村庄的代表,梅卓的作品里反映了城市与村庄的不平衡的发展关系,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男性利益上所占有的优势是以女人自身利益遭到损害为代价的。城市与村庄应该保持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关系,而不是一方的发展建立在另外一方利益遭到损害的基础上的,同样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关系。梅卓对城市以村庄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求得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揭露和批判,生态女性主义者对人类以过度开发自然的方式求得经济的突飞猛进的行为也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梅①白玛娜珍.西藏的月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55.3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卓和生态女性主义者的观点实际上共同指向了二元对立的思想,都主张打破传统的二元对立的逻辑思维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平等,为建立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白玛娜珍的长篇小说《拉萨红尘》描写了城市里的环境以及城市男女的生活现状,对于当今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这种批评意识与生态女性主义者的思想是相通的。随着各种污染的日益加重,城市环境逐渐恶化,肆意的沙尘暴袭击着城市的面貌,充斥着垃圾的河流堵塞了城市的血液,混浊的空气使人们的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西方理性传统影响下快速发展的经济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却使城市的环境和人们的精神状态受到一定的损害。在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里生活的人们面临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女主人公雅玛始终没有在这个地方找到爱情的归宿,她无法在冷漠的丈夫和胆怯的情人之间选择属于自己的幸福,作为现代理性受害者的男人和女人们最终都没有在陌生的城市里找到让心灵停靠的港湾。而雅玛的女友朗萨相约恋人莞尔玛,回归生养自己的广阔而美丽的大自然,与湛蓝的天空、纯净的空气、清澈的溪水、一望无际的草原、悠闲的羊群为伴,没有外界的羁绊和束缚,恬静而自由的享受着生命的美好,虔诚的两颗心在自然中找到了爱情和生活永不枯竭的源泉。梅卓也在文学的道路上寻找着爱之源泉,她的创作风格从短篇小说集《麝香之爱》开始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写作内容开始由历史题材和草原题材转变为城市题材,创作风格也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在现实主义的书写中作家梅卓对现代性的重要特征理性主义进行了独特的反思和批判。她的短篇小说集中有一篇为《麝香》,讲述了吉美和甘多的凄美爱情故事。漂亮的吉美是画画的热爱者,她在一次小镇的聚会上和浪漫的诗人甘多相遇并且一见钟情,他们交流着年轻的思想,诉说着爱的箴言。然而吉美由于和美术老师意见不和,便选择了离开小镇独自前往城市奔波,在艰难的生活中她凭借写作挣取微薄的稿酬来维持生计,但是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爱情,等待着甘多的出现。甘多也由于生活的原因多年后来到吉美所在的城市,他已经成功的由一名诗人转变为一个不错的生意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甘多遇见曾经的爱人,但是带给爱人消息的却是自己已经拥有了妻子和孩子。故事的结尾很悲伤,吉美选择了以血液流尽的方式离开了世界。与这一故事同时进行的是夏玛和灵人的故事,她们在青翠的山谷里找到了真正的解脱和自3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由,这得力于她们身上的诸多本质:真、善良、关爱、美丽,这些优秀的品质也是生态女性主义学者所肯定的价值,女性在现代理性文明传统下会遭遇各种不幸,而重塑女性身上美好的品质对于实现女性的自由和独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于改变当今社会现状中存在的“少样性”现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学者认为“自然的原生态表现为生物的多样性,社会的原生态表现为文化的多样性,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如此。遗憾的是两者都在朝‘少样性’滑①动。”理想世界的社会与自然应该既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又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而女性身上存在的优秀本质对于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女性主义者的观点和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在文学中对理论的实践,对于建构理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与自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①程习勤,毛茵.老庄生态智慧与诗意——“态观”视角的文艺理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153.3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生态女性意识的成因剖析及价值分析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体现出了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这种意识是在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出生以及成长的独特的自然环境,接受的高等教育,虔诚的宗教信仰等为她们的文学中体现出生态女性意识提供了一定的前提和基础。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当代藏族女性作家的外在气质和内在的精神面貌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具有较高师资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高等教育培养了当代藏族女性作家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关注理论动态和学术前沿的宝贵品质;虔诚的宗教信仰为当代藏族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的生态女性意识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对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一)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与精神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着精神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精神文化的发展又影响着作家的创作类型、创作内容和创作风格的变化,自然环境在作家的创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现代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之区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人类文化由源头处看,大致①不外三种类型:一游牧文化,二农耕文化,三商业文化。”自然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在自然中探索思想,并将宝贵的思想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别具一番色彩。雪域高原拥有大自然所赋予的独特的地理风貌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自然环境对藏族女性的外貌与内心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同时使她们的文学中体现出浓郁的自然关怀。青藏高原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自然景观完好,地形地貌奇特多样,千姿百态,具有“世界屋脊”“第三极”之称。巨大的山脉和蜿蜒的河流犹如母亲般养育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儿女。复杂多样的地形也①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2.3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形成了西藏多样的气候类型,海拔高导致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气候随地形的变化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与众不同的气候特征赋予了雪域女儿们别具一格的精神品质。当代藏族女性作家是来自雪域高原的女性,藏族的女儿。梅卓1966年出生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区浩门镇,格央1972年出生于美丽的西藏东部小镇——察雅,央珍和白玛娜珍分别于1963年和1967年出生于西藏拉萨。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女儿既具有流水的温柔和美好,又具有高山的独立和坚强,她们用一颗温柔而诚挚的女儿心深爱着生养自己的土地,犹如深爱着自己的母亲。她们热爱着屹立的雪域高原,碧波如镜的湖水,展翅飞翔的雄鹰,当代藏族女性作家与自然之间自出生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二者之间的关系神圣而亲密,她们具有深厚的自然观念,观察并讲述着自然。她们不仅出生于神圣的自然之中,而且成长于自然的伟大怀抱,相似的出生之地和成长环境为探究她们作品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奠定了基础。浩门镇、察雅、拉萨都是自然环境俊美而严酷的地方,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因雪山、草原、湖泊、树木而俊美,又因高寒、多变的恶劣气候而严酷,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她们,赋予了她们与众不同的美丽和坚强。她们的作品里传达着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梅卓笔下的月亮营地就像一颗宝珠,自然在她的心里无比神圣:“沉浸在黑夜里的山山水水在月亮的清辉中格外宁静、安详,这一方自由的集散地因此被称为月亮营地,人们还以月亮的名字命①名了这里的山和水:达日神山和达措神湖。”央珍的作品里也传达着对于自然的赞美之情,自然在她灵动的笔下散发着神秘的光芒:“山上到处是开满黄花的野石榴藤和爬地松;山边是一条潺潺而下的溪流,仿佛一条飘垂的哈达;山腰中寺院的红墙金顶在阳光下闪闪烁烁,在袅袅升腾的圣火香烟中隐隐约约,散发出一②种隐僻、静谧仿佛来自天界的神秘之光。”自然在白玛娜珍的心中撒下奇妙的种子,生长出纯净的、智慧的文字,在她的文字里,自然与女性微妙的结合在一起,白玛娜珍把自己的痛苦和幸福与温泉结合在一起,像沸腾的热泪一般的温泉把长久以来压在内心的痛苦和幸福都融化了,她相信那最爱的季节一定会如期而来。在白玛娜珍的文字里,她常把女性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起来,女性的情感可以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出来,自然景物的特征也可以通过女性情感的变化而呈现出①梅卓.月亮营地[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9:1.②央珍.无性别的神[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257.3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来,女性中存在着自然,自然中存在着女性,二者融合为一个整体。在格央的作品里,自然与女性心有灵犀并进行友好的对话,朗多太太美丽优雅,她那柔软的黑发在微风中飘扬,恬静的脸庞在阳光里散发出迷人的光芒,她在心里赞美着和煦的微风和灿烂的阳光,那风儿和阳光也被这位富有魅力的女子所感染,“于是,①风说:一个多么美丽的女人呀!于是,阳光说:一个多么悦目的女人呀!”独特的雪域高原环境塑造了当代藏族女性作家独特的外在气质和精神面貌,作为女性,她们观察并讲述着雪域高原的自然,在文学中赋予自然以神圣的光辉。她们本身就是自然,她们的文学也是自然的,与自然融为一体,女性、自然和融为一的文学中蕴涵着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二)社会文化因素人是自然界中具有社会性的群体,社会属性是人的重要属性之一,人是组成社会整体的不可缺少的成员,社会正常有序的运行也离不开人。社会属性是在人的进化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实践以及经验积累逐渐形成的,教育、宗教等多种因素在人的社会属性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代藏族女性作家不仅生活在美好的大自然中,而且具有良好的受教育的机会,她们在大学里系统的学习知识,发展全面的思维,完善自我的心智,这成为她们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央珍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梅卓1986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白玛娜珍1978年考上西藏军区文工团,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3年,格央1994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96年至1997年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接受高等教育是她们共同的学习道路和人生经历,她们沐浴在知识的海洋,广闻博识,知识范围得以扩大和延伸;认真积极地思考,思维能力更加开拓和严谨;勤于探索,创新能力成为她们创作能力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宝贵品质。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所培养起来的可贵的能力和品质,在她们从事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她们取得一定的文学成就的重要保障。央珍现任《中国藏学》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藏学》是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梅卓是全国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青海省作家协①格央.西藏的女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58.3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会副主席,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主席;白玛娜珍担任西藏作协副秘书长一职;格央现为气象工程师,于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工作,同时从事文学创作。工作的重要性赋予了当代作家神圣的责任感,她们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同时工作的挑战性又不断促使她们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关注理论动态和学术前沿,为文学创作增添新的活力。央珍、梅卓、白玛娜珍、格央等当代藏族女性作家有着共同的精神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由从中原和印度传入的佛教与藏族的原始宗教苯教相互斗争,相互融合所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精神上,藏传佛教信仰的是释迦牟尼教义;在仪式上,藏传佛教在佛教基本神灵仪式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苯教的形式。西藏妇女在藏传佛教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远嫁吐蕃,推动了藏传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团结。藏传佛教对西藏妇女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西藏妇女奉行佛法,吃苦耐劳,安于现状,这反映了她们始终把佛的至高无上作为生活指导,善良、诚实、温顺、①忍让的优良品德以及祈盼来世得到幸福的生活信心和美好愿望。”当代藏族女性作家是西藏妇女的代表,藏传佛教影响下的优良品德在她们身上得以传承,并且成为她们文学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央珍的《无性别的神》中的央吉卓玛,梅卓的《太阳部落》中的桑丹卓玛,白玛娜珍的《拉萨红尘》中的朗萨,《西藏的月光》中的外婆,她们都是沐浴在藏传佛教的光芒里的藏族女性,美好、善良、诚实、包容的美德是她们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伟大的女性力量。善良、包容等优良品德也是生态女性主义者所提倡的美好品质,共同的美好品质是更好地体会和理解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蕴涵的生态女性意识的思想基础。藏传佛教信奉的六字真言“哞玛尼叭咪哄”,提倡“一切有情众生皆平等”,追求智慧和慈悲的精神境界,“他们是把宇宙作为一个普遍联系的系统来理解的。也就是说他们把世界视为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强调了事物的相对性,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离开周围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物自体,一切事物都处在彼此相资相②待、以因缘而生起的因果网络之中”。藏传佛教的宝贵思想也成为当代藏族女性作家的精神信仰,成为她们进行文学创作的精神源泉。藏传佛教的平等、包容、智慧、慈悲、关怀、和谐的精神,在当代藏族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均有明显的①许德存.藏传佛教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405.②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243.3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体现。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人、自然、社会之间是不存在等级制的,他们之间应该保持一种相互联系的平等关系,宇宙万物存在于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之中,不存在高低贵贱的等级划分。不仅人是主体性的存在,而且自然也是主体性的存在,生态女性主义者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进行了一定的批判,主张应该以平等的身份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关爱之心对待自然,也就是以关爱之心对待人类自身。而藏传佛教的伟大精神与生态女性主义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两种精神都提倡万物平等,主张世界上的事物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致力于万物的和谐相处。因此,把藏传佛教当作精神信仰的当代藏族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中蕴含着一定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具有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启迪。(三)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当代藏族女性作家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学上独树一帜,对于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蕴涵着一定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藏族女性作家在创作中将女性的解放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意义,对于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第三次浪潮中的生力军,将女性问题和环境问题结合起来,认为女性的解放必须运用生态学的视角,环境的保护必须加入女性的观点,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依赖,一方的解决将有助于另一方的解决,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把解放女性和保护环境作为最终的共同目标,并对二者遭到压制的共同的根源进行探讨和批评。这一来源于西方的理论也适用于中国文学的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藏族的女性文学对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具有一定的体现,这使得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有更广泛、更深入的发展空间。目前对于藏族女性文学的研究还不够充分,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其文学内涵的分析为从更加广泛、深入、新颖的层面研究藏族女性文学提供了启发。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不仅藏族女性文学具有丰富的研究空间,而且其他少数民族的女性文学也是值得挖掘的宝藏。当代藏族女性文学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其中描写了美丽并包容的大自然,3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多种多样的动物与植物,细腻而坚韧的女性,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男女两性和谐相处的要求,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的向往。内容的丰富性反映了当代藏族女性作家思维的开阔性与广泛性,同时也体现了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创作风格的个性,即独特的地域环境与女性情感的融合。格央以一颗纯粹真诚的西藏女儿之心,表达了对自己成长起来的土地的厚爱;白玛娜珍用一双柔情似水的恋人般的眼睛凝望着辽阔的草原;梅卓像一位仁善的妻子,仿佛壮美的高原是她的丈夫,她用温暖的怀抱拥抱着高原;央珍则是一位富有智慧和慈爱的老人,她将自己此生积累的宝贵的生活经验讲述给子孙后代。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研究,对于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中国文学,尤其是挖掘少数民族文学的内在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新的思想内涵、新的思维方式是文学创作保持活力的源泉,在保持自身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前沿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有助于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对文学家在创作中自觉的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进行创作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建构了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批判了各种关系产生冲突的根源——以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为代表的父权制体系,反对人对自然的主宰,主张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二者共同处于一个和谐的整体系统里;揭示男性与女性、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主张男性与女性之间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保持两性合作融洽的舒适状态;反对现代文明对自然的破坏,主张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为人类建构诗意栖居的家园。这些观点对于当今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积极地思考与探索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推动作用,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所蕴含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作为一种具有活力的思想,启发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女性问题与环境问题。从社会的角度,我们应该反思当前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的弊端,当前经济模式的优势是值得保持和发扬的,而其中的种种弊端,如人们疯狂的追逐经济利益而肆意地破坏自然环境,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等等,则是应该制止和改善的;从文化的角度,我们应该反思文化传统中的“二元式”思3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维方式和等级价值体系,认识到导致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物质与精神产生不和谐因素的根源所在,并努力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思想观念,即“非二元式”的思维方式和非等级的价值体系,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我们应该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女性与自然的地位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重视女性与自然的内在价值,意识到女性的解放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环境危机的解决也将推动女性解放的进程,而二者的实现是生态女性主义者的共同理想。4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生态女性主义是环境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相互结合的产物,是20世纪70—9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中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流派。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女性的解放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环境危机的缓解有助于女性解放的实现,因为女性与自然处于劣势地位的根源是一致的,那就是以“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为代表的父权制体系。20世纪90年代生态女性主义进入文学研究领域,为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分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来源于西方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文学研究中逐渐发展,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国内外的生态女性主义学者也非常关注少数民族女作家的文学创作。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当代藏族女作家的文学中蕴含的生态女性意识值得进行研究。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体现了女性性别的认同意识,反映了与处于中心地位的男性相比,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其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其自身权利受到的限制,在对女性“边缘化”的再现中批判了压迫性的父权制概念框架。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塑造的一系列敢于反抗“边缘化”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不仅是文学中有力的呐喊,而且是对父权制的颠覆。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体现了自然的认同意识,将女性和自然共同称作伟大的孕育者和养育者,在女性与自然之间建立了一种亲密的特殊的关系,赞美了女性自身的优秀品质和大自然的慰藉精神,这使女性解放和保护自然更加密切的联系起来。当代藏族女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还进行了生态女性主义立场的关系建构,具体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建构、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建构,追求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和谐、包容关系的建立,实现生态女性主义的伟大目标。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所蕴含的生态女性意识对于当今的文学发展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值得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积极研究。4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一、作品类[1]白玛娜珍.拉萨红尘[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2]白玛娜珍.复活的度母[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3]白玛娜珍.西藏的月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1.[4]白玛娜珍.生命的颜色[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7.[5]白玛娜珍.在心灵的天际[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6]格央.西藏的女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7]格央.雪域的女儿[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8]格央.让爱慢慢永恒[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9]梅卓.月亮营地[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10]梅卓.太阳石[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5.[11]梅卓.麝香之爱[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12]梅卓.吉祥玉树[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13]梅卓.走马安多[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14]梅卓.藏地芬芳[M].青岛:青岛人民出版社,2006.[15]梅卓.人在高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梅卓.梅卓散文诗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17]尼玛潘多.紫青稞[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18]桑丹.幻美之旅[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19]唯色.西藏在上[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20]唯色.西藏笔记[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21]央珍.无性别的神[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二、研究著作类[1]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2]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M].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4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荒林.中国女性主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黄晓娟,张淑云,吴晓芬.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边缘书写——东南亚女性与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6]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8]林树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9]刘惠英.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10]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1]莫福山.藏族文学[M].成都:巴蜀书社,2003.[12]南宫梅芳.生态女性主义—性别、文化与自然的文学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3]佟锦华.藏族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14](美)苏珊·格里芬.自然女性[M].张敏生,范代中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15]吴琳.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6][法]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17]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18]GretaGaard&PatrickD.Murphy.EcofeministLiteraryCriticism:Theory,Interpretation,Pedagogy.Urbana,Chicago: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2013.[19]GretaGaard.EcologicalPolitics:EcofeministsandtheGreens.Philadelphia:TempleUP,1998.[20]PatrickD.Murphy(ed.).LiteratureofNature:AnInternationalSourcebook.Chicago:FitzroyDearbornPublishers,1998.[21]PatrickD.Murphy.Literature,Nature,andOther:EcofeministCritiques.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1995.[22]Code,Lorraine.Ed.EncyclopediaofFeministTheories[M].Taylor&Francis,2000.[23]Warren,Karen.Ecofeminism:Women,Culture,Nature[M].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97.4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论文类期刊论文[1]白晓霞.白玛娜珍小说的叙事方式[J].《民族文学研究》,2008(4).[2]陈茂林.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J].齐鲁学刊,2006(4).[3]戴桂玉.从《丧钟为谁而鸣》管窥海明威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外国文学研究,2005(2).[4]付玉群.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国内研究综述[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6).[5]关春玲.西方生态女权主义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6(2).[6]耿予方.央珍、梅卓和她们的长篇小说[J].民族文学研究,1996(3).[7]韩笑.男性、女性、自然—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儿子与情人》[J].名作欣赏,2011(11).[8]黄慧.雪域女儿情——格央散文论[J].民族文学研究,2011(4).[9]蒋敏华.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心理—兼评马原、央珍、阿来的西藏题材小说[J].江淮论坛,2003(5).[10]吕岩.藏族女性作家书写主体的构建[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刘增林.央珍:写一个真实的西藏[J].民族团结,1997(12).[12]马燕.试论西部少数民族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4).[13]普布昌居.寻梦者—试论白玛娜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内涵[J].西藏大学学报,2010(9).[14]普布昌居.试论《雪域的女儿》对藏族女性生存境遇的审视与思考[J].西藏大学学报,2009(2).[15]韦清琦.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女性主义[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6]韦清琦.生态批评:完成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最后突围[J].外国文学研究,2003(4).[17]韦清琦.生态女性主义_文学批评的一枝奇葩[J].学术前沿,2003(4).[18]韦清琦.方兴未艾的绿色文学研究-生态批评[J].外国文学,2002(5).[19]韦清琦.农夫、剪纸、狼—重读贾平凹的《库麦芒》[J].当代文坛,2009(4).[20]韦清琦.从生态批评走向生态女性主义批评[J].苏州大学学报,2012(2).[21]王苹.《到灯塔去》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4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王影君.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23]王影君.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性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24]徐琴.评藏族作家央珍的小说《无性别的神》[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25]徐琴.论藏族作家格央的小说创作[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6]徐琴.红尘中的痛殇与救赎—评白玛娜珍的小说创作[J].西藏研究,2011(8).[27]徐美恒.论白玛娜珍的两部长篇小说[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28]谢鹏.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9]张敬婕.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4).[30]曾繁仁.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艺术百家,2009(5).[31]赵建建.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性[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硕博士论文[1]刘书勤.转型期藏族女性叙事文学中的藏族女性形象考察[D].广州:暨南大学,2006(5).[2]秦同国.为自然与女性立言——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4).[3]王伟龙.新时期以来藏地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演变——以六个代表性文本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2012(5).[4]王冰冰.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少数民族女性书写[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5).[5]孙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域下的薇拉·凯瑟小说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6).[6]徐寅.雪域高原的女性呼喊——论藏族女作家梅卓文本中的性别关怀[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1(6).4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试论《太阳部落》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J].中文信息,2014(10):395.4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论文从选题到最终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人的热情帮助,他们的精心指导和无私关怀是我能够顺利地完成论文写作的强大动力。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刘蓓教授,她在忙碌的工作中仍花费很多精力为我推荐写作论文的相关阅读材料,尤其是在外文参考文献方面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使我能够克服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更好地进行各个章节的写作。刘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也会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刘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给予我悉心的指导,而且在生活上给予了我很多的关怀和帮助,这份深厚的师生情谊带给我很多感动,我将倍加珍惜。在此,我向刘老师致以真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我还要感谢文艺学教研室的老师们。杨守森老师、周均平老师、周波老师、杨存昌老师、孙书文老师、和磊老师、赵奎英老师、李红春老师、邹强老师、杨光老师、吴承笃老师,感谢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你们渊博的知识丰富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我的思维,你们严谨的学术作风和优秀的品格为我树立了学习的楷模,在此由衷的感谢各位老师。同窗之情令人难以忘怀,感谢与我共同走过研究生三年学习和生活的同学们,我们一起吃着最简单的饭菜,交流着最诚挚的思想,在遇到挫折的时候相互鼓励,这些宝贵的日子将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还要感谢我的同门:蹇司春、李宁师姐、李晓师姐、孙萌师妹、路育梅师妹,在我搜集和整理论文写作材料以及论文的修改校对过程中,你们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体会到真诚的友谊。同学们的热情帮助和包容照顾使我克服了很多的困难,带给我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力量。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你们每天辛苦的劳动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为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你们是我坚强的后盾,没有你们坚持不懈的支持与鼓励,就不会有我今天的劳动成果。衷心的感谢所有给予我教育和帮助的老师、同学、家人、朋友们,你们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在这里向你们致以最真挚的祝愿,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祝愿同学和朋友们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前程似锦,祝4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愿家人幸福安康、心想事成、永远快乐。4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