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ID:35479510

大小:68.3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_第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_第2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_第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_第4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瞻徳中学“12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案章节名称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科语文授课班级授课课时1课时设计者李春玲所属学校霍城清水瞻德中学本单元(本章节)教学内容分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短论,主旨十分明确。文章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吋”“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由此,再加引申,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点,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由战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貝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了是否“人和”决定战争

2、的胜败;能否施行“仁政”,决定君主能否得到天下的重要意义。依据标准课程标准: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课上以诵读为主。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学习重点1.掌握重要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文章的论述特点2.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基本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运用所学议论文知识分析文章本节(课)教学目标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3月17日上课时

3、间:授课教师:李春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理解“人和”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2)感悟孟子超人的智慧。知识和技能:(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初步了解孟了及其思想。(2)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过程和方法:(1)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理解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2)反复练习诵读,在读屮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重点和难点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掌握重要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文章的论述特点2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4、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基木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运用所学议论文知识分析文章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12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案结构设计三模块五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设计意图、依据旁注第模块自学温故知新一、填空1、本文选自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信息创设情境,展示有关孟子生平的填空题,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孟子》与、合为“四书”。2、孟子名,字,时期家家、家。3、《孟子》是一部记录的书,相传是等著,是家经典之一。第模块互动合作

5、探究一.读顺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划分节奏。二•读懂大意1、译读课文(同桌之间,师傅读原文,徒弟翻译,师傅纠正,当堂检测)•友情提示:①疏通文忌时要利用课下注释,学会圈点勾画。②学习文言翻译方法:直译为主,字字落实,能换则换,该补则补。2.当堂检测(重点词,重点句子)(见课件)三•读出层次1•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中心论点。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作者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由此看来,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先听清楚录音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停顿、节奏等。学生展读,同桌Z间,师傅读原文

6、,徒弟翻译,师傅纠正,针对翻译屮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当堂检测。展示课件,明确朗读要求。在比较屮准确把握句了的字咅和节奏。些?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明确: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0X进攻,攻城一方而言)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守城一方而言)3•第三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学生举手冋答。学生H由地精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言明确: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齐的句式

7、,使得文章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4.讨论第四部分;划出文中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人和”的实质是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案见课件)5.小结全文的思路四•读出情味1•主旨归纳: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是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2.艺术特色:(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善于说理。(2)、运

8、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展示交流4・(1)从反面论证,指出“城民”“固国”“威天下”应当依靠“人和”,再次强调“地利”不足。同时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有很强的说服力。(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⑷对比论证(5)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小组派代表展示)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感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