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教案.ppt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教案.ppt

ID:50832735

大小:346.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1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教案.ppt_第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教案.ppt_第2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教案.ppt_第3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教案.ppt_第4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教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__教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画像知信息感知《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读朗读节奏举例: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读音举例夫郭粟寡戚畔fúguōsùguăqīpàn译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说说句子意思(注意加横线的词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内城郭:外城。环而攻之而不胜第一个“而”表修饰,解释为“着、地”第二个“而”表示转折,解释为“但是、却”。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是限制。以:靠,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巩固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震慑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得道多助

3、,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亲戚: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畔:同“叛”背叛至:极点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所以析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请找出中心论点。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问题讨论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析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不胜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攻城:守方进攻方守城:城高池深兵革利米粟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人和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战争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本文只是在讲怎样作战吗?类推失道寡助得道

4、多助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举例论证:战争进攻“不胜”-------天时不如地利防御“去之”-------地利不如人和(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人和”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理清本文论证思路: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练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①举例论证:举……的事例(概括即可),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说服力。②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④对比论证:将

5、……和……加以比较,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出强调了作者的……观点,给读者深刻的印象。拓展延伸你能说出与“和”有关的成语吗?你认为“人和”在现代社会还有现实意义吗?拓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导学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