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练习新人教版

高中化学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练习新人教版

ID:36021561

大小:1.06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2

高中化学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中化学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练习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中化学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练习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中化学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练习新人教版_第4页
高中化学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练习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练习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3讲氮及其化合物A组基础题组1.(2017北京海淀一模,6)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四月农谚:“雷雨肥田”“雨生百谷”描述的都是节气谷雨。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与“雷雨肥田”有关的是()A.KB.NC.PD.C2.(2017北京朝阳期中,6)已知物质X、Y、Z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将装满气体Z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溶液最终约充满试管体积的2/3。则X是()XYZA.NaB.SC.CH4D.NH33.(2017北京顺义二模,7)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下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2、A.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B.海洋中的氮循环属于固氮作用的是③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D.向海洋排放含N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的含量4.(2017北京门头沟一模,8)依据下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的是()A.X是N2O5B.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C.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D.由NH3→N2,从原理上看,NH3可与NO2反应实现5.(2017北京理综,12)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①②③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

3、酸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6.(2017北京西城二模,27)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和NH3·H2O的形式存在。某工厂处理氨氮废水的流程如下:含N的废水低浓度氨氮废水含余氯废水达标废水(1)Ⅰ中加入NaOH溶液,调pH=11并鼓入大量空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溶液的作用是;鼓入大量空气的目的是。(2)Ⅱ中加入适量NaClO溶液,控制pH在6~7,将氨氮转化为无毒物质。①为了完全从废水中去除氨氮,加入的NaClO与水体中N的物质的量之比最小是。②过程Ⅱ

4、发生3个反应:ⅰ.ClO-+H+HClOⅱ.N+HClONH2Cl+H++H2O(NH2Cl中Cl元素为+1价)ⅲ.……已知:水体中以+1价形式存在的氯元素有消毒杀菌的作用,被称为“余氯”。下图为NaClO加入量与“余氯”含量的关系示意图。其中氨氮含量最低的点是c点。b点表示的溶液中氮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是。(3)Ⅲ中用Na2SO3溶液处理含余氯废水,要求达标废水中剩余Na2SO3的含量小于5mg·L-1。若含余氯废水中NaClO的含量是74.5mg·L-1,则处理10m3含余氯废水,至多添加10%Na2SO3溶液kg(溶液体

5、积变化忽略不计)。B组提升题组7.(2015北京理综,1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步骤现象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C.对比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8.(2017北京海淀期中,10)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装置操作现象将盛有浓硝酸的烧杯A

6、放入盛有淀粉KI溶液的烧杯C中,然后将铜片放入烧杯A后,立即用烧杯B罩住烧杯A液体上方立即出现大量红棕色气体;一段时间后,红棕色气体消失,烧杯A和C中的液体都变成蓝色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烧杯A中发生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B.红棕色气体消失只与NO2和烧杯C中的KI发生反应有关C.烧杯C中溶液变蓝只与NO2和C中溶液发生反应有关D.若将铜片换成铁片,则C中的液体也可能变蓝9.(2017北京石景山一模,10)某同学进行有关铜、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

7、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B.②中溶液存在:c(Cu2+)+c(H+)=c(N)+c(OH-)C.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常温下,Cu既可与稀硝酸反应,也可与稀硫酸反应D.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10.(2017北京海淀期中,12)合成氨及其相关工业中,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B.反应Ⅱ、Ⅲ和Ⅳ的氧化剂相同C.Ⅵ的产物可在上述流程中被再次利用D.Ⅴ中发生反应:NH3+CO2+H2O+NaClNaHCO3↓+NH4Cl11.(2017北京

8、理综,27)SCR和N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