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教案3

《孔孟论学习》教案3

ID:36053968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孔孟论学习》教案3_第1页
《孔孟论学习》教案3_第2页
《孔孟论学习》教案3_第3页
《孔孟论学习》教案3_第4页
资源描述:

《《孔孟论学习》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孔孟论学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诵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理解:习、说、罔、殆、知、愤、悱、居、资、暴等关键词语。3·了解孔子、孟子、及《论语》、《孟子》。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学习“孔子九则”与“孟子九则”议论方式的特点、优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诵读孔孟读书妙语中,受到启发、教育,思考自己的读书学习体会。[教学重点]1·学习“习”等文言词语。2·理解诸则文意,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辨析文中的读书之道。3·比较“孔”“孟”议论方式的特点、优点。[教学难点]理解文意;分析

2、文中议论方式。[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读书格言。2·点拨法。点拨关键字、词、句;点拨自己的学习与格言的道理的异同;点拨文中的潜在用意。3·讨论法。发掘文中的疑点,一起讨论,作出自己的观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孔子论学习(前九则)”。2·学习“习”等关键词语。3·理解诸则文意,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辨析文中读书之道。4·孔子从几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5·试发掘诸则语录片断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一·真切导入同学们,八九年来,读书是我们大家最有真切感受的事。说

3、说你的真实感受好吗?(学生发言)或许你很厌烦,很害怕;或许你很快乐,很充实;或许你很盲目,很迷惑;或许你很明确,很主动……不论怎样,这些都是大家面对读书学习会有的一些正常感受。不过,除了这些点滴零散的感受外,我们也应该有一些冷静深入的思考,想一想什么是我们需要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的原则,学习的意义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会读书学习的人。本单元,我们的话题就是读书,孔孟论学习,鲁迅谈读书,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妙悟,无论是格言警句,还是雄辩的推理,不管是风趣形象的阐述,还是精彩动人的故事,都将启迪我们

4、的求知之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孔子,孟子的十则论读书学习的格言。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最有资格谈论读书学习,不过我们拥有自己的学习经历,也完全有资格去和他们对话讨论。大家一定要当仁不让,以我来注孔锰,敢于发问,敢于讨论。我们先来与孔子对话,看课文中的前九则。二·理解文意1·结合课文注释,先读一读。2·你能理解各则的意思吗?有那些字、词、句你还有问题?3·提问点拨:①“习”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温习,还是实习?那个更好?我觉得“实习”更好。“习”是一个象形字,是一只小鹰在练习飞翔。不管小鹰从老鹰处学了多

5、少飞翔的理论,只有飞出去才是有用的。所以,“习”的本义就是实践。我们学就是为了用,知识从实践中来,还得回到时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真假,在时间中发挥所学的功用,也在实践中发现所学带给你的快乐……“及时的实习”比“及时的复习”,也更有乐趣。所以,第一则告诉我们:学习了知识,按时去实习,不也是一件高兴的事吗?②当然,你以为“习”是指“温习”也可以呀。为什么呢?因为温习已学过的,往往会有新的发现,这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旧知识就好像是可以教给我们新知识的老师,这其实就是第二则告诉我们的:温习旧的知识,进而能够

6、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旧知识就成了我的老师了。③有一个年青人,他发奋学习,一心想要发明出一种能溶解所有物质的溶液,为此废寝忘食。有一天,老师提醒了他:你想过你用什么东西来装你发明的万能溶液吗?多必要的一点思考呀!只知道学习,不知道思考,终无所得。同时,只自己思考,不学习别人,也同样会事倍功半。牛顿的成就不只来自面对一只苹果的思考,而在于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思不学,会走弯路,也是浪费。所以,学与思要结合。这就是第三则告诉我们的: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里糊涂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④我们学习要

7、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如果不肯承认自己的无知,就不能改变无知的状态;所以,这也是一个聪明的学习态度。这正是第四则的意思。⑤第五则,很简单:聪明灵活,爱好学习,不以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韩愈说,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道理很简单,可是很难做到,因为要拉下我们的面子,超越世俗的羞耻感。⑥我们常说兴趣是真正的老师。当你喜欢干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迸发出不可思议的活力,你也会干得很好。还有的人,对一些事,不但喜欢,还会产生很深的情感,这些人应该是最能干好这些事

8、的人。读书学习也可以让人产生兴趣,甚至在着迷。孔子就曾经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地学习,听见了美好的音乐,高兴得三月不知肉味。所以,孔子在第四则中说:懂得学习的人赶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赶不上以学习为了的人。我们要兴趣,也要那份痴情。⑦大家知道“举一反三”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就是说,知道了一个方面,就能推知其他的方面。这才是有效率的学习,也是我们教与学的一个共同的目的,也是第七则表达的意思。只是第七则中前两句不太好理解,不过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