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第3单元 第一讲

选修三第3单元 第一讲

ID:36150917

大小:4.27 MB

页数:99页

时间:2019-05-06

上传者:U-2437
选修三第3单元 第一讲_第1页
选修三第3单元 第一讲_第2页
选修三第3单元 第一讲_第3页
选修三第3单元 第一讲_第4页
选修三第3单元 第一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修三第3单元 第一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安全问题《洛迦诺公约》外交关系《非战公约》国际联盟的活动苏俄的和平外交维护和平的尝试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9年二战爆发失败矛盾重重极不稳定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标内容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及特点,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材料一:到1929年,在美国占14%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国民收入的2/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22%,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根据材料,请回答: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1933)贫富差距过大分期付款盛行股票投资过度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矛盾激化直接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根本原因:经济危机爆发1、爆发原因: 2、爆发:1929.10美国股市崩溃美国英、法、德、日等世界市场形成4、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生产下降、5、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3、席卷: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特点具体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农业、商业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6、危机的影响㈠从局部看: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A、经济上: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各国纷纷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政治上:激化社会矛盾。㈡从整体看: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A、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加剧了它们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B、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C、加速了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引起世界格局开始变化和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外贸缩减失业人数46.2%40.6%28.4%16.5%8.4%1/370%69.1%50%48%50%2/31700万476万近300万85万300万近3000万 Iknow3trades.Ispeak3languges.Foughtfor3years.Have3children.Andnoworkfor3months.ButIonlywantonejob.请同学们看一段英文资料: 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连续任职四届(1933--1945年),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1933年3月4日,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对美国人民说“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领导美国人民渡过大萧条时期。 材料: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根据材料回答:1、概述罗斯福总统整顿银行政策出台的背景;2、罗斯福总统整顿银行政策的突出特点?3、结合课文指出整顿银行政策产生的积极结果。 材料: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根据材料回答:1、《农业调整法》的内容主要是“减耕”、“宰畜”,请分别解释其含义。2、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农民“减耕”、“宰畜”,这样做是在解决引起经济危机爆发的哪个因素?3、罗斯福总统对农业的调整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材料: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根据材料回答:1、《国家工业复兴法》为什么要求各工业企业确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工资工时法》为什么要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可结合引发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来考虑。2、结合《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工资工时法》的内容来分析新政府对工业的调整政策的突出特点。 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1、英美:通过国内的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2、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㈠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2、新政特点:3、新政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消除经济危机4、评价:(1)整顿银行(2)调整农业(3)中心措施:调整工业(4)举办公共工程(5)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民主统治得到稳定,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对美国以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材料题: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1、材料中的“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指什么?人民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法西斯分子建立极端独裁统治的企图2、“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的体现?维护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3、新政的实施是否如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不是/只是调整,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概念解释法西斯(Fasces)法西斯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公开独裁统治、对外疯狂侵略的资产阶级政权。一战后意、德先后于1922年、1933年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也于30年代法西斯化。西班牙、匈牙利也推行过法西斯主义。其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专制和恐怖统治。 ㈡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建立原因历史原因: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现实原因:经济危机打击;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直接原因:纳粹党利用了“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妄图建立“第三帝国”。 2、建立过程3、内外政策4、影响 ㈢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建立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直接原因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过程3、内外政策4、影响 亚、非、欧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单元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 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课标要求:了解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了解埃塞俄比亚军民对意大利侵略的抵抗;简述西班牙内战的经过;了解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感受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国人民为抵抗法西斯侵略所作的不懈努力和英勇斗争精神。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亚非欧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2、局部抗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 【联系与回顾】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⑴原因战略位置重要自然资源丰富⑵过程1935意不宣而战,埃军民粉碎意速胜企图1936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暂时失利⑶失利原因--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1941年,在盟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埃塞俄比亚国小力弱缺乏国际援助——绥靖政策意军强大残忍——施放毒气…… 1.内战的爆发1936年人民阵线组建共和国政府,佛朗哥叛乱德、意的武装干涉(原因)2.国际反应英、法、美“不干涉”政策苏联、国际纵队的援助3.失败1939年3月佛朗哥法西斯独裁政权建立----西班牙内战特点: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原因:1.反对共产党的势力2.夺取西班牙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3.把西班牙变为检验自己军事实力的实验场非洲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表现:品种德国意大利飞机(架)6501000坦克、装甲车(辆)200950大炮(门)700约2000西班牙内战头两年德意向叛军提供的武器装备据有关统计,在整个内战期间,德意派往西班牙的军队分别达到5万和15万人,提供的援助总额分别为5亿马克和15亿里拉。 2.原因:指:共同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过程1936年德意协定“柏林——罗马轴心”1936年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加入三国轴心形成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 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三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势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由于一些大国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阴谋。 什么是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是谁?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直接影响是什么?实质是什么?含义: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为保住既得利益,自身安全,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试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向苏联的政策主要推行者:英国、法国表现:? 绥靖政策有什么危害?1.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2.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3.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绥靖政策是一项损人不利己的政策,绥靖政策的推行者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它是中国人民由局部抗战发展为全国性的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单独抗击日本侵略军,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埃塞俄比亚1935~1936年的抗意民族解放战争。它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它的不畏强暴、坚持抗战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宝贵启迪。西班牙1936~1939年的局部战争。它是由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30年代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分别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时间、主要特点和意义。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三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势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由于一些大国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阴谋。 英法美绥靖政策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德意日法西斯结盟日本意大利德意志共产国际指导反法西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中国、朝鲜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同盟世界主要矛盾演化为: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的矛盾知识体系 走向世界大战单元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课 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课标要求: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40 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加以制止了,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也许不会降临在我们头上。——丘吉尔41丘吉尔﹖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含义: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为维持苟安和“祸水东引”而实行的纵容侵略的政策。2.实质:西方大国仇视社会主义,无视小国利益的极端自私的强权政治。3.表现:⑴9.18事变后纵容日本侵略中国⑵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名不副实“经济制裁”)⑶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不干涉”和“中立”)⑷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⑸制造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⑹“奇怪战争”、“静坐战”---绥靖政策在战时的延续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含义:3、表现:43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A、英法:2、实质: 材料一英法尽管为一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也极为复杂。材料二《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规定了颇为苛刻的条件,这不仅引起了德国方面的不满,而且在英法两国相当一部分居民中造成了一种负罪感。它们对战后德国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了一种理解的态度,对30年代德国的违约行动采取了一种容忍的立场。英法地位的削弱 材料四绥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顽固的反共产主义者,他们相信通过支持德国重新获得其原有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他们就会建起一座阻遏苏联共产主义西进的前哨堡垒。材料五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愿意过早刺激英法美等国,又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进行侵略的巨大障碍,这样,“反共”就成了他们结盟的最好招牌。材料三:一战充分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它导致了大量伤亡,严重破坏了人民正常生活。因此战后出现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还有经济危机使英法政局动荡,内阁更替,很难实行坚定和连续的政策。希特勒竭力造成似乎唯苏联方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相信这点。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一战的残酷性使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对苏联本能的仇恨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含义:3、表现:46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1)英法地位的削弱;(2)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3)一战的残酷性使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4)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5)对苏联本能的仇恨和无视小国利益。A、英法:2、实质: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含义:3、表现:47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A、英法:B、美国(“中立政策”)(1)忙于恢复经济;(2)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3)外交需要: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利用三股力量互相牵制削弱。2、实质:5、绥靖政策的危害(影响): 绥靖政策的危害: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⑴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⑵英法忽视了战争的准备,导致战争初期受到严重损失;⑶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团结对敌。 1936别担心,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绥靖政策是一项损人不利己的政策,绥靖政策的推行者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希特勒说:“没有问题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不知道?”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含义:3、表现:50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2、实质:5、绥靖政策的危害:6、教训:在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将法西斯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1、慕尼黑会议召开的背景:德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1)吞并奥地利(1938.3)(2)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51 德国莱茵区萨尔区奥地利东普鲁士1938.3通过电话接管了奥地利;该事件在国联竟未被提起。 二、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1、慕尼黑会议召开的背景:德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3、慕尼黑会议的内容:(1)吞并奥地利(1938.3)(2)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53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2、慕尼黑会议的参加者: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 二、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1、慕尼黑会议召开的背景:3、慕尼黑会议的内容:割苏台德区给德国542、慕尼黑会议的参加者:(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和平”的幻觉之中。他从慕尼黑回到伦敦,一下飞机便宣称:“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这幅图画表现的正是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吹嘘慕尼黑协定的情景。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张伯伦(英国首相)慕尼黑阴谋 二、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1、慕尼黑会议召开的背景:3、慕尼黑会议的内容:割苏台德区给德国572、慕尼黑会议的参加者:(慕尼黑阴谋) 德国莱茵区捷克斯洛伐克萨尔区奥地利东普鲁士1938.3通过电话接管了奥地利;该事件在国联竟未被提起。1939年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38年9月英、法、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二、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1、慕尼黑会议召开的背景:3、慕尼黑会议的内容:割苏台德区给德国594、慕尼黑阴谋的影响:(1)助长了法西斯德国侵略气焰,不久,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2)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3)使苏联构筑集体安全防御体系的努力失败,对英法更加不信任,为寻求自保,同德国单独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慕尼黑会议的参加者:(慕尼黑阴谋) 集体安全:是一种以集体方式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和原则。它与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是完全对立的。产生背景:18-19世纪,国际社会普遍遵循中立和孤立主义政策,战争仅仅被看作一场参战双方之间的斗争。20世纪科技发展使世界走向一体化,发生在地区的冲突都会对全球产生影响,局部冲突成为全世界共同关心的事情。一战接近尾声时,关于集体安全的思想在国际生活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国联的建立就是这一思想的实践。思想和原则:提出国际组织应普遍关注破坏和平的行为的观点;主张共同一致,抗击潜在侵略者等。(苏联从1933年起,就积极倡导建立集体安全。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要求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就是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具体体现) (1)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法西斯加紧侵略扩张,欧洲战云密布。(2)英法苏进行建立集体安全和共同防范侵略谈判。(3)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4)德国提议苏德和解,以避免东西两线作战。1、背景:三、集体安全的落空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939.8):613、评价(影响): 对苏联:(1)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2)摆脱了遭受德日两面夹击而又孤立无援的境地,给英法祸水东引的阴谋以沉重打击;(3)但是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迫在眉睫,苏德签订条约使祸水西指,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特别是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第三国领土,苏联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波兰一些地区、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等列为占领对象,后来乘德国进攻波兰之危,出兵占领波兰,实是不义之举,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体现,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无别。对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苏德签订条约使祸水西指,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62 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针对问题操纵国政策内容反映实质1、中国东北问题英法操纵国联不提制裁,要共管东北绥靖政策初露端倪2、意埃问题英法对意制裁范围有限,很快取消纵容扩张美国1935年制定中立法案3、西班牙问题英法提出不干涉纵容扩张美国修改中立法案4、侵奥问题英法没有任何正式反应纵容扩张5、捷克问题英法与德意签订《协定》登峰造极 慕尼黑阴谋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牺牲德国苏联祸水东引纵容签定《苏德互不侵犯约》慕尼黑会议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总结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64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日不满意一战后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2、历史原因:德、日对“凡---华”体系的仇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4、其他原因:(1)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帮凶)。(2)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配合起来,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从而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653、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法西斯势力上台后英国面对挑战一心推行绥靖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争取时间以壮大军事力量B、挑动法西斯向苏联进攻C、稳住局势以维护既得利益D、缓和与法西斯的矛盾C练习: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A、重新划定德国东部和西部的的边界B、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C、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D、承认德国和奥匈帝国合并C 57页【学思之窗】法西斯国家的实力远不像西方国家想象的那样强大。希特勒承认:“进入莱茵兰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我就不得不在一周内从埃塞俄比亚撤退”。结合本课和前一课内容,思考:为什么丘吉尔把二战称为“不必要的战争?20世纪3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什么没能阻止二战的爆发?法西斯国家最初的扩张带有很大的冒险性,如当时具有反法西斯倾向的国际力量能尽早作出强硬反映,是可以遏制法西斯国家的冒险行径的。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是法西斯侵略和反法西斯的斗争。由于法西斯国家蓄意侵略,准备充分,力量强大;中、埃俄、西等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贫穷落后,国力衰弱,无力单独取得斗争的胜利;英法美苏等大国或绥靖纵容,或中立自保,未能及时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局部反法西斯斗争或归于失败,或勉力支撑,未能阻止二战的全面爆发。67 57页【本课测评】1、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了什么后果?表现:对希特勒破坏《凡尔赛和约》的行为视而不见;对日本侵占我东三省听之任之;对意侵略埃俄实行有名无实的“制裁”;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置若罔闻;在慕尼黑同侵略者进行公开交易;后果: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其实力;干扰或葬送了中、埃俄、西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暴露了英法的虚弱,最终作茧自缚。68 57页【本课测评】2、慕尼黑阴谋为什么是绥靖政策的顶点?请说明理由。69绥靖政策是用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换取苟安局面并祸水东引。在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等问题上,英法等国或貌似公允,或置身事外;但在慕尼黑,英法出于对战争的恐惧,不惜从幕后走到前台,抛开当事国,公开地把捷送到法西斯铁蹄之下,这是大国强权主义和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A、没有当事国参加B、英法直接参与C、公然纵容D、影响极其恶劣。 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933年1月,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使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区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1.二战前德、意法西斯国家在地域上连成一片的军事行动是德国A.开进莱茵不设防区B.占领了苏台德区C.吞并了奥地利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2.德国法西斯吞并的第一个民族国家是A.波兰B.捷克斯洛伐克C.西班牙D.奥地利如果你是当时的希特勒,面对剩下的这块欧洲蛋糕,你打算先吃掉哪一块呢? 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在德国高级军事会议上的讲话:我明白,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我早在今年春天已做决定…接下来的最近几年里,我考虑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才回头对付东方……波兰英法等苏联一、德国突袭波兰1.二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2.德国为什么要进攻波兰?(历史原因、战略、经济)3.波兰为什么迅速覆灭?(波、德、英法、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探究一: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波兰?根本原因:要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具体原因:②侵占波兰,一旦进攻西方可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进攻苏联可作为前沿阵地(战略战术)③波兰可提供粮食和劳动力(经济因素)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历史原因)(将波兹南的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在东普鲁士和德国的本部之间划一条“波兰走廊”。德国交出但泽由波兰管理。) 概念:集中大量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发动闪电般的突然袭击的一种战争样式。目的在于一举摧垮敌方的抵抗能力在短期内赢得战争的胜利。闪电战特点:奇袭性、进攻性、速决性。实行“闪电战”的德国坦克古德里安闪电战创始人 奇怪的战争法国士兵在西线静坐“站岗”德国在西线只有23个师防守,而英法拥有l1O余个师,上百万兵力,具有压倒的优势德国将领凯特尔认为:“假使发动进攻,他们所遇到的将是特别的一道军事纸屏,而不是真正的防御。”实质:绥靖政策在战时的延续目的:祸水东引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考虑的是A.波兰的存亡对英的利益无关紧要B.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C.帮助波兰会大量消耗英国国力D.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D 东方战线:二战初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国侵略的防线。积极作用:增加了防御空间消极作用:大国沙文主义,有损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 ⑴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⑵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战术先进.⑶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波兰孤立无援.⑷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了东部地区探究二: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为何西进? 战略原因:英法已经对德宣战,而苏德之间已签定《互不侵犯条约》,可以避免两线作战历史原因:法德两国宿敌,巴黎和会上法对德要求苛刻根本原因:争夺世界霸权探究二:德国转向西线的原因有哪些? 阿登山区马奇诺防线阿登山区法比边界马奇诺防线(MaginotLine)法国在一战后在东北法德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以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命名。1928年开始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二、法国的沦陷(曼斯坦因方案) 德国坦克部队穿越崎岖的阿登山区 敦刻尔克1940年4、5月丹麦丹麦丹麦丹麦丹麦丹麦挪威挪威挪威挪威挪威丹麦挪威卢森堡卢森堡卢森堡卢森堡卢森堡卢森堡卢森堡荷兰荷兰荷兰荷兰荷兰荷兰荷兰比利时比利时比利时比利时比利时比利时比利时马奇诺防线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英法海军冒着德军飞机和炮火的轰击,将33万8千余名英法及其它同盟国士兵从法国北部城市敦刻尔克撤离,渡过英吉利海峡,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德国西线进攻 6月16日,雷诺辞职,84岁的贝当接任总理,第二天,法国广播中传来了贝当那苍老无力的声音:“今天我以沉重的心情对你们说,必须停止这场战斗……我已经向德国探询停战条件。”20日,希特勒同意停战,并提出停战协定的签署仪式于6月21日上午11时在贡比涅的雷通车站举行。 探究三:法国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国,但在遭受进攻后6周内即遭败亡,原因何在?材料一:法军指挥部透过1918年的旧眼光看坦克,把坦克当作步兵的仆人,或是用作搜索部队以补步兵不足…始终把坦克当作小撮小撮使用…同时,高级将领的自我陶醉也达到致命程度,一战的胜利培养了他们的骄气,而其他国家也一致推崇他们的军事知识,于是他们更有不可一世之感……———《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材料二: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的打击。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 材料三:它(法国)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的打击。……一个因素是苏—德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使希特勒能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1914年,法国曾得到在东线作战的沙俄军队相当大的援助;现在,法国必须单独与德国对抗,仅得到英国比较微薄的支持。法国败亡的原因:⑴军事理论的落后,对“闪击战”认识不足,主攻方向判断失误: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新战术熟视无睹。(主要原因)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中大量兵力于西线;意大利的趁火打劫。(外部原因)⑵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恶果:使法国备战不足,国内民心涣散,士气低落,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根本原因) 三、不列颠之战(1940.7—10海狮计划) PK德军共出动飞机416万多架次,向英国投掷6万吨炸弹,炸死炸伤英国居民8.6万余人,炸毁100多万栋建筑物…英军以915架飞机和414名飞行员的代价摧毁了1733架德机,击毙和俘获6000名德国飞行员…“海狮计划”不得不无限期推迟…战争史上,还从来不曾有如此多的人(英国人民)从如此少的人(飞行员)那里得到如此大的好处。——丘吉尔在国会讲话 PK探究四:德国为什么没有达到作战目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得逞)?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三、不列颠之战(1940.7—10海狮计划) ■我要向下院说:“我没什么可以奉献,有的只是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我们决心要消灭希特勒,肃清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什么也不能使我们改变这个决心。什么也不能!我们决不谈判!无畏首相---丘吉尔材料一:英国政府的抵抗决心坚定阅读下列材料,概括不列颠之战中英国获胜,德国失利的原因: 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餐馆的门上,“照常营业”的招牌依然在诱惑着顾客。英国妇女们响应丘吉尔的号召,积极参加各行各业的劳动。材料二:英国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 德国轰炸机和BF109战斗机英国的雷达系统和“喷火式”战斗机PK材料三:英国的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最初德国空军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对方的战斗机机场,以歼灭对方空中有生力量,但计划还没贯彻到底就转而改为攻击以飞机制造业为主的军工生产企业,以破坏对方的兵器生产能力,最后又改为专攻大城市以打击对方士气。这样多次改变战略目标使德军处于战略被动的地位。材料四:德国作战目标随意,未坚持袭击军事设施 ①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②政府抵抗决心坚定;③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①非本土作战;②对英国顽强抵抗估计不足;③作战目标随意,未坚持袭击军事设施。探究四:德国为什么没有达到作战目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得逞)?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原因:影响:①对德:打击了嚣张气焰,鼓舞了反法西斯斗争,迫使德军回头对付苏联,陷入两线作战②对英: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和盟军反攻提供根据地③对美:美国正式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结盟德国方面:英国方面: 1940年12月,罗斯福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1)哪个国家的史实这么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2)1940年二战中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3)罗斯福的上述言论包含了哪些深刻的认识?(3)对法国溃败的反思;对中立政策的反思;对法西斯侵略本质的认识;对绥靖政策的反思 四、北非战场的激战(1940—1945) 1.北非战场的开辟:1940年7月背景:法国败亡后,英国孤军苦战,坐困本土。意大利趁机在非洲抢夺英国殖民地,企图建立“新罗马帝国”。2.1940年英军反攻,1941年4月,埃塞俄比亚复国3.希特勒派“沙漠之狐”—隆美尔支援意军4.北非的拉锯战四、北非战场的激战(1940—1945) 首先,北非战场对于同盟国和轴心国来说都非第一战场,投入力量不够多,又旗鼓相当(英美联军VS德意联军)其次,北非沙漠作战,无纵深可守之处,攻守难度相当。所以在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容易攻守移位北非易出现拉锯战的原因: 德国苏联入侵扩展疆域建立“东方战线”意大利1940、6不宣而战波兰1939、9闪击法1939、9宣战英绕过马奇诺防线卢荷比挪丹西线攻势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