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诗歌-教学设计

品读诗歌-教学设计

ID:36499154

大小:37.3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1

品读诗歌-教学设计_第1页
品读诗歌-教学设计_第2页
品读诗歌-教学设计_第3页
品读诗歌-教学设计_第4页
品读诗歌-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读诗歌-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品读诗歌感悟情理姓名:李莹莹所在学校:109中学授课人基本情况年龄:34教龄:11职称:一级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目标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2、朱光潜《诗论》北京出版社)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理念的成长期,这节课旨在通过品读诗歌要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感情更美,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教学背景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课前我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和知识检测,具体情况如下:我所任教的初三(1)班共有学生34人,是一个基础较好的班。喜欢阅读诗歌的学生不足30%;在鉴赏诗歌时,能够大体了解诗意的学生达到70%,69%的学生把握不住作者的意图,体会不出(不全)作者要抒发的感情;60%的学生把握不准诗歌的主旨;54%的学生找不到鉴赏诗歌的角度。上述事实表明,学生阅读诗歌还只是停留在浅阅读的层次,不

3、仅因为学生很少经历挫折和磨难,缺少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因为没有诗歌鉴赏的方法储备。以往的诗歌教学,每首诗都是相对独立的,鉴赏诗歌时角度各有侧重,所以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比较零散,不易形成系统。基于以上原因,我对本课做了如下处理,我想以“意象”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地教会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我分别从小学、初一、初三课本中,挑选出几首具有代表性,感情表达很鲜明的作品,设计了这节诗歌鉴赏课。(二)教学内容分析诗歌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对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静夜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唐诗。这首诗语言凝练,

4、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是中国思乡诗的代表,它创造了在中国诗歌中独树一帜的意象──思乡的明月。《天净沙秋思》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代诗歌部分的一首元曲。这首仅28字的小令是元代散曲的绝唱,之所以被称为“秋思之祖”,是因为作者使用了一组有形的、可感的、灰色基调的意象群,真切地表现出了天涯浪客那种漂泊他乡,欲归不得的孤寂愁苦之情。在分析了《静夜思》和《天净沙秋思》之后,进入对《乡愁》这首现代诗的重点赏析。余光中的《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录的现代诗。本单元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诗时,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我决定以《乡愁》这首诗为重点,以意象作为突破口对这三首诗进行分析鉴赏,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诗歌学习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难,让学生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三)教学方法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探究欣赏法教学目标通过品味诗歌,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基础目标:1.通过品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2.培养学生对诗歌阅读的兴趣。中等目标:1.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发展目标:1.多角度鉴赏诗歌,能够准确表达对诗歌的理解。2.能仿照诗歌结构和形式自

6、己写诗。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意象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体会诗歌之美。教学难点:体会意象等在诗歌情感表达中的运用,并且尝试仿写诗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课前学生搜集了与思乡有关的古诗词。2.尝试找出诗歌中表达思乡之情的意象并进行归类,比如:月亮、大雁、杜鹃、猿啼、菊等。教师准备:1.学情调查,了解学生诗歌学习的概况。2.知识检测,根据结果对学情进行更深入准确的分析。3.依据学情、课标要求进行了有效的教学设计。4.依据教学内容制作PPT演示文稿。5.选取相应的背景音乐。教学流程示意图 导入à复习à我想听à我要读à我会品à我能写à作品展示à课堂总

7、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一.导入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名言导入:“每一首诗不仅具有文字美,还有其内含的道理和情感”。思考感悟让学生走进诗歌的美好意境。约1'二.温故知新《静夜思》李白(唐)品读诗歌说说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并简要阐述理由。预设一:能体会情感说不出理由。师理答:鼓励学生说出真情实感。预设二:感悟情感理由不基于文本。师理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依据。预设三:感悟情感理由不充分。师理答:提醒学生注意情感与意向的对应关系。品读诗歌独立思考交流体会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人是借助一种意象,表达思乡之情的。约3'预设四:感悟单一情感

8、,理由充分。师理答:鼓励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预设五:能感悟复杂情感不会阐述理由。《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1.这首元曲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