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练习题

ID:36692088

大小:203.9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3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练习题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练习题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练习题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练习题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练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练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⑤任用贤(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班级:姓名: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请回答:⑴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河?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⑵为什么要开通此河?它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⑶此河自北向南分别是哪四段?沟通哪些河流?此河自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

2、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⑷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余杭各指现在的什么地方?这条河的中心点在哪里?涿郡指今北京;江都指今江苏扬州;余杭指今浙江杭州。这条河的中心点在洛阳。⑸隋朝创立并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制度有哪些?以庸代役制。)2、材料一:舟可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贞观之治》请完成:①材料一是哪位帝王经常告诫臣下的话?(唐太宗)材料二是他在哪一位大臣病逝后说的?(魏征

3、)②鉴于以上认识,该帝王采取了那些措施避免覆舟?(①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③注意“戒奢从简”;④合并州县;才和虚怀纳谏。)3、阅读下列图片及文字材料,完成问题:(10分)材料一:《举子看榜图》材料二: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材料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材料四:“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①材料一中的情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隋朝)。⑵材料二中提到的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科举制度)。②请从材料二、

4、三、四中提前有效性息,说说这种制度有什么历史作用?(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唐诗的繁荣。)4、材料一: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朝廷奏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5、请完成:①从材料一看: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人口南迁)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北宋时国家财政主要依赖东南)②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经济重心南移)③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①北方战乱,南方稳定。②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右图(玄奘西游图)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材料三: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请完成:⑴材料一的唐朝文

6、化使者是谁?(玄奘)他要到哪里求取佛经?(天竺)⑵材料二中鉴真“航东海”的最终目的地是哪里?(日本)其中的“道艺”指什么?(鉴真在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⑶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唐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开放或开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材料分析题第9课: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夫六国与秦皆诸候,其势比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

7、---1---而胜之之势。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苏洵《嘉祐集》(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宋皇帝”是指赵匡胤;“北朝”指契丹族建立的政权。(2)材料一中“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解释其含义,并说明这一规定始于什么盟约?称为“岁币”;“岁币”指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这一规定始于“澶渊之盟”。(3)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背景:宋军打退辽军,辽军请求议和;由于宋真宗害怕战事

8、,主张议和。评价:对北宋而言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客观上,给边境人民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双方开展边境贸易,加强了边境地区同内地的联系。(4)材料二中的作者是哪朝人?(作者是北宋时期的人;)议论的是哪段历史?(议论的是秦王扫六合时的历史。)(5)苏洵“证史”的目的是什么?(苏洵“证史”的目的是,让北宋统治者以历史为鉴,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