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豆》教学设计2

《种瓜得豆》教学设计2

ID:36940235

大小:2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3

《种瓜得豆》教学设计2_第1页
《种瓜得豆》教学设计2_第2页
《种瓜得豆》教学设计2_第3页
资源描述:

《《种瓜得豆》教学设计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种瓜得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2、读懂课文,编写阅读提纲,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3、抓住有关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2、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3、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

2、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学会编写阅读提纲。教学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你第一次看到“种瓜得豆”这个课题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莫非是写错了吗?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常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可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的疑问就会得到解决。2、教师板书课题:种瓜得豆。3、学生读题并对课题提出疑问。二、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识记。3、分段开火车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5、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1)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

4、个自然段的内容。(2)想想各个自然段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4)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①提出问题。②介绍基因的作用。③什么是转基因技术。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1)指名反馈。(2)集体评议,达成共识。①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蓝色的转基因玫瑰、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②转基因在医学上的应用。(用转基因猪的心脏为人体实施心脏移植手术)四、课堂小结

5、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这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呀!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2、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通读全文,了解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又分别说了什么,按顺序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1、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你觉得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叙述方法、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打比方)3、课文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如“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从课文中

6、再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4、学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5、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6、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7、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写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8、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9、把你觉得描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部分找出来读给大家听。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

7、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进行修改。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5、展开想象,举例说明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四、课堂小结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做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之高明。五、布置作业1、读读本课的生字、新词。2、熟

8、读课文,完整地编写本课的阅读提纲。3、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转基因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