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勘和研究》

《《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勘和研究》

ID:37015775

大小:4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4

《《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勘和研究》_第1页
《《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勘和研究》_第2页
《《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勘和研究》_第3页
《《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勘和研究》_第4页
《《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勘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勘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勘和研究汤铭钧梵汉对勘是因明研究的重要方法。由于《因明入正理论》(《入论》)的经典地位及其梵藏二本俱在的文献优势,自来的对勘都集中于此。吕澂、巫白慧、郭良鋆和韩廷杰诸位先生在这方面都相继做出了杰出贡献。然而前人的工作仍有待补充和深化。这一方面是由于因明的梵汉对勘必须与因明及逻辑研究相结合,另一方面是由于已有的研究尚未深入到唐代疏记对《入论》的解释中去,从文字对勘过渡到义理对勘。本文仅就作者认识所限,对前此的成果略作补充和引申。一、关于宗的构成宗(paksa)是立论者提出以供辩论的主张。关于宗的构成有两个争议。《

2、入论》的相应文句、奘译和拙译如下:tatrapaksahprasiddhodharmiprasiddha-viwesenaviwistatayasvayajsadhyatvenaipsitah/pratyaksa-adi-aviruddhaitivakya-wesah//(Dhruva,p.1,下引论文皆见该书)奘译:此中宗者,谓极成有法,极成能别差别性故,随自乐为所成立性,是名为宗。拙译:此中,极成的有法由于极成能别的所差别性,为自己所乐于成立的是宗。补充说言:不违现量等。第一个争议是有法(dharmin)与能别(viwesa或v

3、iwesana)的关系问题。主语作为谓语所表示属性(法)的所有者,名为有法。差别(√viwis)是区分、界定的意思。谓语是对主语的界定,所以称为能别。有法与能别之间应是后者对前者单向差别的关系。然而,唐代的因明家大都认为两者互相差别。如《大疏》说:“差别者,谓以一切有法及法互相差别。”(凤潭,第102页)神泰更以互相差别为显然之理。(神泰,卷一页八左)有法与能别的互相差别说既不符合论文原意,在逻辑上也说不通。第一,如上引梵文所示,原文只说到能别对有法的单向差别,未提有法对能别的差别。柯利贤论师(Haribhadra)在其《入正理论疏

4、》(Nyāyapraveśavrtti)中对此“所差别性”(viwistata)的解释为:“有法”,声等是有法,所作性等是法:诸法为有法所有。然则,云何名为“极成”?由极成能别的所差别性,为自己所乐于成立。此中,极成是为辩诤双方的认知力所承许。能别就是:为此所差别。为此的所差别,就是为极成能别的所差别。这就是极成能别的所差别性(prasiddha-viwesana-viwistata)。(Dhruva,pp.14-15)可见“极成的有法由于极成能别的所差别性”就是极成有法为极成能别之所差别的意思。第二,从逻辑上看,在一个直言命题中也

5、只有谓语对主语的界定,没有主语对谓语的界定。能别对有法的单向差别,正说明宗是以主谓形式构成的一个直言命题。互相差别说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第一,误从错误的断句,以致在理解上发生偏离。唐疏在“极成能别”和“差别性故”之间断开本为牒释的方便。若执此以施句读,则会造成有法与能别互相并列,皆为“差别”的主体的误解,从而就会产生二者互相差别之说。实际上在上引柯利贤的解释中,“极成能别的所差别性”正是作为一个语法成分被使用的。第二,混淆了概念本身的遮诠功能与句子中谓语对主语的界定功能。针对有人以为“声是无常”宗的有法“声”已经界定了能别“无常”是“

6、声无常”而非“色等无常”这种典型的例证,玄应法师指出:“此表诠名必有遮用,故定能简色等无常。立者但用无常别声,故声、无常非互相简。由此能别唯在无常,不尔便应有相滥失。”(凤潭,第103页)意为,“声是无常”之有别于“色等无常”,是由于“声”概念本具的自身规范功能(遮诠),而不是由于它具有对能别“无常”的差别功能。“无常”则不仅由于本具的遮诠功能使自己区别于旁的属性;更是作为“声是无常”宗的谓语,界定了其主语“声”是在无常的集合之中而非外,这才是谓语对主语的界定功能,此功能为主语所无。宗的构成的第二个争议是玄奘不译“不违现量等”,这是

7、否合理的问题。巫白慧和韩廷杰先生都认为不译是由于这一点不言而喻,毋须明言。(巫白慧,第489页)还有论者认为此处必须加入“不违现量等”才能使宗被有效定义。笔者认为,汉译缺此句非是所据版本不同的缘故,而是奘师有意不译,这不译之中自有其道理在焉。文轨的《庄严疏》有这样一则记述:“问:违现量等并非宗依,何故此中简偏三种?答曰:理应俱简,然宗亲揽法、有法成,故欲明宗先辨宗所依法。顺现量等六是差别义门,不揽成宗,故依中不说。”(文轨,卷一页九左)意为,九种宗过在原则上都要简别,但是对宗的构成起直接影响的还是“极成有法”、“极成能别”和“随自乐

8、为所成立性”这三要素,它们“亲揽成宗”,这里先行简别与之相对的三种不极成和相符极成过;而“不违现量等”并不直接影响到宗的构成,“不揽成宗”。因此,没有必要在这里就对“违现量等”五种相违过进行简别,即没有必要说明“不违现量等”。窥基、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