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ID:37241467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0

上传者:U-2437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_第1页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_第2页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课题名称——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学号:E0905133109申请人:陈思一、项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1.1、项目研究意义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本课题中主要是讨论分层教学在高年级小学课堂中的运用,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进行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可以弥补学生基础差异,实现互帮互助,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1.2、国内外研究现状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从1916年开始,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大量展开.分层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它经历了一个"马鞍型"的发展过程.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面对着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到50年代,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在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到不同的层,并且始终待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但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认为它加强了种族间的不平等,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区别对待的方法,造成了对"低能儿童"的歧视,使他们的身心受害,而对"高能儿童"则给予特殊照顾,助长了他们自高自大的骄傲习气.同时,由于分层,使得学生之间的隔阂加深了,易造成社会矛盾,是一种不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此,分层教学陷入了低谷.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对教育制度进行抨击和反思,产生了要加速培养"尖端人才(精英)"的紧迫感,从而恢复了对分层教学的重视,并开展了再实验,再研究,现评价,形成了对分层教学新的研究高潮.经过再研究,教育家们发展儿童之间智力和能力客观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再加上在高度民主工业化国家高度社会分工需要各式各样具有不同能力,资格和水平的人才.据调查发现,60年代中期,英国的小学存在96%的教师都在分层后的班级里教书.法国政府70年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级进行分层次,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70年代~80年代中期,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同质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对学生也产生积极的效果.另一种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分层教学对差生不公平,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到了9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据美国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6%的公立中学仍在实施分层教学,只不过方法上有所调整.根据现有的研究,至今对于分层教学是好是坏的问题仍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结论.不同教学目的价值观使得人们对分层教学的评价有赞有贬.美国的"分层教学"与"小班化"教学,"主体教育""赏识教育"相结合,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形成走班的选修制.但是我国的学校多数是大班额超负荷教学,盲目地照搬国外的分层教学模式确实行不通.因此,在中国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值得探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各地在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都总结出了不少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像北京十一中英语学科分层教学的教育实验取得显著的效果,在当时造成很大的影响.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实验.1993年福州八中英语学科的教育实验,平行分班,分层授课,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东莞塘夏理工学校1999年实施以升学和就业进行分层的教学实践,连续两年都有170多名毕业生通过高职和普高高考.青岛经济职业学校2001年在英语,数学两学科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效果显著.(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13日13版)。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在2002~2003年对四个B班(分A,B层)进行实验,通过对课型,教材组合,课堂活动,课外学习要求,评估标准等进行个性化设计并实施,大大地提高B层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学习效率.1.3、主要参考文献: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教育与管理(中学版),2008刘歌红.分层次复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0,肖芹.兰化三中高中阶段实施分层次教学情况的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张力芹.转化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1研究目标1、在新课程下的小学课堂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课堂教学,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是遵循传统教学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从实际出发教学原则.2、通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分层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3、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通过创建不同的学习小组、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让课堂充满活力,最终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最终实现素质教育。2.2研究内容1、学生分层的研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等,把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A、B、C层。2、教学目标分层的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制定同一教学目标,很可能会出现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学困生跟不上的局面。3、课堂提问分层的研究课堂提问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通过分层提问,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各层次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4、作业分层的研究由于教学目标不一致,所布置的作业也应有所不同。5、评价分层的研究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作业分层,造成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分层。2.3拟解决问题的关键1、教师对学生状况分析是否准确性;2、教师对各教师层学生应该提出的目标要求是否合理; 3、分层教学采取分层一句是否合理,对学生的情感考虑是否妥当。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1、文献研究法:对近几年来发表的关于分层教学法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归类,并作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经验为本课题借鉴。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小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特长情况调查表》,然后对问卷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潜在潜力进行分组。3、测试法:运用考试对学生进行成绩测试,再次运用智力测试对学生智力水平进行分析,然后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可行性分析1、分层教学法,分层教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流行,实践证明它具有可行性。对于不同智力和成绩水平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解决了传统教育中“一刀切“的现象,有利于每个孩子的成长。2、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很多,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这对于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条件。3、分层教学是比较成熟教育方式,有很多文献可以借鉴。4、作为一线教师,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可以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