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对比剖析(杨洪文)

教学案例对比剖析(杨洪文)

ID:37255835

大小:4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0

教学案例对比剖析(杨洪文)_第1页
教学案例对比剖析(杨洪文)_第2页
教学案例对比剖析(杨洪文)_第3页
教学案例对比剖析(杨洪文)_第4页
教学案例对比剖析(杨洪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对比剖析(杨洪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执教杨洪文科目数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时间项目加入名师工作室前加入名师工作室后对比剖析设计理念《确定位置》在苏教版教材中多次出现过,这个知识点的呈现过程也是由浅入深,逐步提高。从最初的认识前、后、左、右、上、下几个方位,到学习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几个方向,以及本节课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可以感受到教材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经验累积的思想。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也是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完成教学的。对比以前的设计,现在的设计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背景,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比

2、较重要,对今后数学坐标的学习开了一个头。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一些位置关系,如前、后、左、右、上、下几个方位,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几个方向,这对本节课的教学都有帮助。加入名师工作室后,教学设计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型为关注学生的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依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

3、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目标增加了学生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把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一、课前交流:一、课前交流:教学过程分享图片及班级活动小故事,以此引发学生端正坐姿

4、。二、设置冲突,激发需要。1、在图中找到班长的位置,通过不给条件,到给一个条件,再到给两个条件引导一步步前进,渐渐锁定激发确定位置用统的需求。2、一标准来确定位置三、探求新知。1、认识列和行。(1)介绍列和行以及确定列和行的规则。(2)通过交流活动理解列和行的含义。(3)将具体情境图抽象为平面图形。(4)结合平面图形用列与行说清班长的位置。(5)通过活动让学生感知具体情境中的列与行,并用列与行说说自己的位置。2、认识数对。(1)学生说说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请学生板书。引发需求:这样的表达方式,来不及写清楚,能否用一种最简便而又

5、最明确的方式来表示位置。学生自主交流:引入数对。如:班长的位置可以表示为(4,3)。(2)理解数对的含义,介绍数对的规范读写法。3、知识运用。(1)根据已知条件在平面图上找到相应同学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出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一些约定:1、回答问题的声音大些,回答是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定要让别人听得见。2、回答后自行坐下,不需要老师示意才坐下。3、把练习本打开空白处,便于需要写字时迅速进入书写状态。(数学课也需要写字)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请用端正的坐姿来让老师明白你已经准备好了,谢谢!二、课堂引入:师:

6、小朋友们,看大家坐得这样端正,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话:站如松,坐如钟,意思就是站着要像松树那样挺拔,坐着要像座钟那样端正。这里有一个班的小朋友,他们也像你们一样坐得端端正正。(出示图片)三、设置冲突,引出课题。1、层层设疑,激发需要。(1)师:有困难,找班长,我有件事正好要请这个班的班长帮忙。大家帮我把坐在第4排的班长找出来吧!(生:猜想班长是谁,或者质疑条件不够不能确定)(2)师:那我再补充一个条件:班长坐在第4排第3个。(生1:班长是第四竖排的某个人;生2:班长是第四横排某个人;生3:要坐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生4:要从前(下)往后(

7、上)数呢还是相反方向数?生5:条件还是不够……)2、提示课题。通过课前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为有效开展课堂奠定了基础。其中一些细节也是处理得当的,如与孩子沟通回答完问题自行坐下、准备好练习本和笔、回答问题声音要大等等,看似不经意的安排,实则为课堂避免了许多无效因素,提高了课堂效率。(2)根据纸条上的信息把纸条贴到相应位置。并在活动中设置疑难,明确每个数对都是唯一的,必须要有2个数即同时知道列和行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数对中的两个数不能交换顺序。4、知识提升(1)完成练习十五第二题。(理解表示在同一列或同一行的物体位置的数对的特点)(

8、2)通过比较发现,理解当物体所在的位置发生变化后,数对中相应数字变化的特点。5、将平面图变为方格图,让学生试着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全课小结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的方式来描述班长的位置是不够清楚的,也比较麻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