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区构建研究——以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为例【毕业论文】

低碳社区构建研究——以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为例【毕业论文】

ID:374216

大小:103.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07-29

上传者:U-944
低碳社区构建研究——以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为例【毕业论文】_第1页
低碳社区构建研究——以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为例【毕业论文】_第2页
低碳社区构建研究——以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为例【毕业论文】_第3页
低碳社区构建研究——以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为例【毕业论文】_第4页
低碳社区构建研究——以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为例【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碳社区构建研究——以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为例【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2011届)毕业论文题目:低碳社区构建研究——以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为例姓  名:  学院:专  业:       经 济学班  级:       学号:指导教师:          导师学科:                导师职称: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 授权声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原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进行任意处置。论文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类别无选择,只能实施低碳革命,发展低碳经济,营造低碳社区,建设低碳城市,打造低碳社会,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低碳社区建设,核心内容就是充分应用低碳能源技术,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转变生活方式,建立低碳社区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推动社区从高能耗向低能耗转化、从高排放向低排放转化、从高污染向低污染转化、从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化。本文首先从低碳社区内涵进行表述,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社区的理论研究;其次,以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为例,论述其构建低碳社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再次,分析国外低碳社区构建的成功案例,从中得出经验启示;最后,提出东海花园构建低碳社区的蓝图,并提出对东海花园构建低碳社区的一些建议。关键词:构建,低碳社区,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I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ABSTRACTGlobalwarminghasbecometheundisputablefact,inresponsetoaglobalclimatechange,humanshavenochoicebuttoimplementlowcarbonrevolution,low-carboneconomydevelopment,buildalowcarboncommunityconstruction,lowcarboncity.Makelowcarbonsocietyinharmonywithnature,leavetheroadofsustainabledevelopment.Lowcarboncommunityconstruction,thecorecontentismakingfulluseoflowcarbonenergytechnologies,promotefuelefficiency,improvetheenergystructureandchangethewayoflife,establishlowcarboncommunitydevelopmentmodeandlowcarbonsocialconsumptionmodel,andtopromotecommunityfromenergy-intensivetolowerenergyconversion,fromhightolowemissiontransformation,emissionsfromhightolowpollutiontransformation,pollutionfrommanandnatureantitheticaltothepersonandthenatureharmoniouslytransformation.Thispaperfromthelowcarboncommunityintensionexpression,theanalysisofdomesticandforeignscholarslowcarboncommunitytheoryresearch.Secondly,toNingboeastgardencommunityasanexample,thispaperdiscussestheconstructionlowcarboncommunitypresentsituation,theexistencequestionandsoon.Then,analysisofoverseaslowcarboncommunityconstructionofsuccessfulcases,drawexperienceenlightenment.Finally,thiseastgardenconstructionlowcarboncommunity,andputsforwardtheblueprintofeastgardenconstructionlowcarboncommunitysomesuggestions.Keywords:Construction,lowcarboncommunity,eastgarden communityinNingboI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1一、低碳社区的内涵及理论研究1(一)低碳社区的内涵1(二)低碳社区的理论研究2二、宁波东海花园社区低碳发展现状与问题2(一)社区概况2(二)低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三、低碳社区经验借鉴4(一)贝丁顿——英国的零能耗社区4(二)弗班——德国可持续社区的标杆6四、东海花园构建低碳社区的蓝图7五、对东海花园构建低碳社区的建议7(一)提高居民低碳意识8(二)提高社区的绿化水平8(三)优化能源结构9(四)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9(五)加强垃圾的分类、回收10参考文献11致谢1313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引言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过程中带来了众多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全球气候变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低碳就是在社会建设和生活中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是人类社会继农、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其目的在于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1]。社区作为城市的组成细胞,其结构与密度对城市能源及CO2排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内实施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对减少城市CO2排放、促进低碳经济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低碳社区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建设涉及新能源技术、节能建筑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应用,必将推动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低碳社区建设是低碳城市、低碳社会建设的基础,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但当前的大多数社区存在规划建设不合理,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资源浪费,居民环境意识不够强等问题。本文在综述低碳社区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低碳社区的内涵,借鉴近几年国内外学者理论研究,结合国际上成功的实践经验,以宁波市东海花园为例,分析其低碳发展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如何构建低碳社区,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一、低碳社区的内涵及理论研究(一)低碳社区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关于低碳社区研究的文献还非常少。一般认为低碳社区指通过能源、资源、交通、用地、建筑等综合手段,减少社区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并鼓励居民从居家、办公、休闲等各方面予以配合。低碳社区主要是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减少碳排放的国家能源政策目标出发,努力发挥地方政府在节能应用中的先锋作用,大多采取以低碳化节能示范性项目为先导进行社区节能实践。低碳社区一般遵守10项原则:零碳、零废弃物、可持续性交通、可持续性和当地材料、本地食品、水能耗、动物和植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公平以及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2]。低碳社区指在社区内13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除了将所有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降到最低外,也希望透过生态绿化等措施,达到零碳排放的目标。可见,低碳社区是较高的能源使用效率、紧凑的空间结构、居住建筑低能耗、公交系统和步行优先于小汽车使用、社区居民低碳环境意识和生活方式一致以及有效的公众参与能力。(二)低碳社区的理论研究LucieMiddlemiss,EvaHeiskanen(2009)等提出低碳社区的建设内容应包括:技能性、组织性、制度性以及文化性四种要素。其中技能性要素是指社区成员个体的能力,包括知识水平、个人价值取向;组织性要素指社区的组织架构、行动过程等;制度性要素指社区内部的一些法律、规则观念等;文化性要素指社区的整体特质、行动模式以及价值观等[3][4]。Nader,Burch(2009)等提出要降低社区总的碳排放强度,建构技能性、组织性、制度性和文化性等要素内容,主要有三种途径:社区成员自身的学习过程、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以及社区的集体行动过程[5][6]。陈飞(2009)等提出在城市社区空间层面的具体措施有:强调混合使用和适度高密度社区开发的策略,打破传统方式上的功能分区,不同的社区组团作为城市最小功能体,依靠公共交通联系,减少小汽车使用,发挥城市地缘性作用[7]。肖荣波(2009)等提出开展以低碳社区为基础的城市节能应用,将社区能源规划纳入城市住区规划的内容体系和设计过程中[2]。目前,低碳社区没有统一的、可以量化的权威衡量标准。通过对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分析,本文认为一个低碳社区应该具备居住舒适、健康、节能、环保等要素,并特别强调二氧化碳的减排与增汇问题。低碳社区要求较高的能源使用效率、紧凑的空间结构、居住建筑低能耗、公交系统和步行优先小汽车使用、小区居民具有低碳意识并实行低碳生活方式。为了进一步研究低碳社区的构建问题,本文以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为例,尝试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其低碳发展现状,并分析它在构建低碳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提出对其构建低碳社区的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二、宁波东海花园社区低碳发展现状与问题(一)社区概况东海花园社区位于宁波市江东区东部,东起福明路,西至桑田路,南临民安路,北靠通途路,小区占地面积1425万平方米,共有39栋房屋,94个墙门组成,总户数1300户,居民4052余人。所住居民以人才引进为主,素质普遍较高,13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大部分都在北仑开发区、镇海工作,职务大多是教师、医生、银行职员、部队和机关工作人员,还有几个大型企业如镇海炼化、电厂、港务局的职工。东海花园社区居委会于2002年6月批准成立。成立初始就以绿色环保生态型社区为目标,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绿色社区、浙江省首批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浙江省卫生先进单位、浙江省示范居委会、浙江省文明社区、全国绿色社区、全国小康示范小区,2004年12月通过了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8]。2009年,东海花园社区在街道、区科协等大力支持下,共出资30余万元,修整了小区内道路、楼道墙面,改建分类垃圾房3个,新建太阳能环保宣传橱窗,改建600米长的社区文化墙和40米长的科普宣传栏,增加了牛奶盒回收箱。安装了4套机动车道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机动车单向通行管理,小区秩序井然。在每个车库安装了便民式充电器,社区内提供免费停电车、免费充电等。在社区内设立了一个免费自行车出借站,鼓励社区居民低碳出行。另外,结合庭院改善工程,在官河边清理出大范围的卫生死角,增添了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种植了一些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强的乔木,把杂草丛生的卫生死角变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乐园。2010年,社区探索实施了两个“低碳项目”。一是“节能灯进楼道”工程。将1300户人家的楼道灯全部换成节能灯,从原来的“低碳车库”延伸到“低碳楼道”。二是“煤气换天然气”工程。将1300户人家的煤气全部免费换成天然气,以减少煤的使用,从而减少大量CO2气体的排放,来提高小区内的空气质量。另外,东海花园社区居委会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倡导社区居民低碳生活方式。 例如“少开一天车”的倡议、低碳家庭的创建及十大低碳家庭评选活动等。社区内安装了太阳能电子书;成立了低碳环保服装宣传队,开办低碳茶馆、自编低碳小报、换购节能灯等,低碳科普活动有声有色。(二)低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居民低碳意识薄弱低碳生活除了低碳设计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人,只有社区居民树立了低碳意识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社区,比如节约用水、进行垃圾分类等,这些是社区建成后需要在运营上倡导的理念。然而,在东海花园社区,大多数居民不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什么是低碳消费方式。很多人都是开私家车出行,无论短途,还是长途。很多年轻男女都喜欢去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为了自身的舒适,夏天经常开冷空调,冬天经常开热空调。为了自身的方便,很多人不使用环保袋,经常使用一次性产品等。13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2.绿化水平有待提高东海花园社区的绿化率只有40%,没有达到低碳社区的最低标准5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只有30㎡,没有达到40㎡;只有50%的植物为乡土物种,没有达到80%。还有,社区内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过度追求“四季常绿”,使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遭冷落。另外,片面追求绿化效果,社区内大多数是经过人工修理的大面积草坪,而对二氧化碳的吸附作用最大的灌木、乔木却很少。社区内的绿化都是平面绿化,极力缺乏立体绿化。虽然社区里面的绿化不错,采光也好,有山有水,居住起来比较舒适,但是离构建低碳社区的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3.能源、资源利用不足低碳社区建设,核心内容就是充分应用低碳能源技术,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转变生活方式,建立低碳社区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推动社区从高能耗向低能耗转化、从高排放向低排放转化、从高污染向低污染转化、从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化。但宁波东海花园社区的大部分能源供应仍是传统的供应模式,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生物能的利用不是很到位。比如,社区内大部分家庭没有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冰箱、节能空调等。另外,社区内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不是很完善,存在资源浪费现象。比如,社区居民的生活废水排放量相当大,对雨水和中水没有进行回收利用。还有,社区内对居民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工作做得不是很细化,只是把垃圾桶分为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改建了3个垃圾分类房。三、低碳社区经验借鉴2007年梵蒂冈宣布成为全球第一个低碳国家后,陆续有新西兰及哥斯达黎加等国争取成为低碳国家成员。除了个人应积极采取减碳行动外,透过社区力量来推动更可以发挥加乘效果。全球各地已成功推动了不少“低碳社区”。低碳社区的案例愈来愈多,例如英国的贝丁顿、德国的弗班及瑞典的维克舍等,这些地区都有计划地以低碳或永续的概念来改变民众的行为模式,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一)贝丁顿——英国的零能耗社区贝丁顿位于英国伦敦萨顿区(LondonBoroughofSutton),其目的在于构建零能源消耗的小区,又称为“贝丁顿零能源发展”计划(BedZED,BeddingtonZeroEnergyDevelopment),此计划在2000年到2002年之间完成。由Peabody有限公司开发,设计由环境咨询组织Bioregional和建筑师BillDunster承担。小区包括85套联体式住宅和2500平方米13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社区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工作室、办公室、健康中心、幼托、咖啡厅等)。小区采用零耗能开发系统(ZeroEnergyDevelopment,即ZED),这一系统的规划开发目标就是通过减少能源、水和小汽车的使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该项目曾荣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可持续建设最佳范例”奖,并被列为2000年伦敦“可居城市”展览范例。贝丁顿零耗能小区(BedZED)主要的规划策略有[10]:(1)利用棕地(Browfields):所谓棕地,就是城市地区中已经进行过开发,现在处于闲置状态的土地。通过开发棕地,减少城市的扩张,保护自然空间。(2)用地混合:工作、居住空间混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销售、租赁等多种方式促进不同收入家庭居住混合,形成社会生态多样性。(3)绿色交通:以减少小汽车交通为目标,社区内提供一定的就业场所和服务设施以减少居民出行需求;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联系,包括两个铁路站点、两条公共汽车线路和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提供替代小汽车的选择,如小汽车共享,拥有全社区的绿色共乘俱乐部;每个停车场都有电车充电站,社区中提供免费停电车、免费充电等。(4)保护水资源:通过使用节水设备和利用雨水、中水,减少居民二分之一的自来水消耗。停车场采用多孔渗水材料,减少地表水流失;社区废水通过小规模污水处理器系统地就地处理,将废水处理成为可循环利用的中水。(5)有效利用能源: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和生物能,整个小区的生活用电和热水的供应来自综合热电厂(CHP),由一台130千瓦的高效燃木锅炉来提供,燃木来源于包括周边地区的木材废料和邻近的速生林,既是一种再生资源,又减少垃圾填埋的压力;其次,交通工具的能源需求由太阳能电力来满足。(6)零采暖的住宅模式:为了减少建筑能耗,贝丁顿社区探索了一种零采暖的住宅模式,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建筑热损失及充分利用太阳热能:采用了三层窗户,而且所有的房了都坐北朝南,以最大限度地储存热量;采用了自然通风系统来最小化通风能耗;经特殊设计的“风帽”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以利用风压给建筑内部提供新鲜空气和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而“风帽”中的热交换模块则利用废气中的热量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空气。根据实验,最多有70%的通风热损失可以在此热交换过程中挽回。贝丁顿社区的最大特色是“低碳生活的理念”,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传播低碳生活理念,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大规模节能减排的目的。贝丁顿的节能环保核心并非来自高不可攀、神秘莫测的现代高科技,而是社区居民所展现出的一种生活态度,不仅出于对自然的尊重,更出自一种对自己及子孙后代的责任。13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贝丁顿社区的经验告诉我们,碳平衡值趋近于零这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可行的,证实了可持续生活可以是简单的、负担得起的、具有吸引力的。技术层面与可持续观念的日趋成熟,使可持续生活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高不可攀,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不会与环保发生冲突。(一)弗班——德国可持续社区的标杆位于弗莱堡市郊的弗班区被誉为德国可持续社区的标杆,“学习型规划”奠定了弗班社区成功发展的基础,它结合民众参与和共同治理的精神,让市区规划能够有最大的弹性,同时也让市民能够进入决策过程。由“弗班论坛”所策动的广泛民众积极参与的各项活动,推动了“弗班可持续模式”计划,以合作参与方式、可持续社区理念来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弗班可持续模式”计划在节能减排、减少交通、社会整合及创造可持续邻里方面都取得了相当成功的经验。例如,使用80%木屑及20%天然气的高效热电联产再生能源装置提供弗班区的供暖系统,通过好的隔热及有效的暖气供应大约可减少60%的二氧化碳排放;提倡“生活不须有车”的交通概念,减少了35%的车辆。与此同时,社区提供各种替代的运输方式(例如共乘、便利的大众运输);通过弗班论坛负责的社会工作,居民可参与更多的社区活动,例如创造合作社商店、农民市场及邻里中心等。在弗班,三大组织构成了行政运作平台:最上面的是市政府执行单位,最下面的是社区居民所组成的弗班论坛,而介于市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负责信息交换、讨论与决策准备的平台,则是专属的市议会。原则上,只要市政府与弗班论坛双方取得同意,政策就可以实施,整体决策的风险也明确由所有居民共同分担。弗班社区的居民在规划之初就得以参与整个社区运作,他们充分拥有决定建筑物形式、开放空间比例与细部设计的权力。所有人在规划之初也因此熟识,继而是沟通讨论的过程,一个稳定的社区架构在规划过程中便逐步建立了。“无车社区”和“零容忍停车政策”也是弗班居民自行讨论出来的政策。这项政策的核心理念是使用者付费,也就是说,所有空间的使用权,包括道路,都应该是全体居民共享的。弗班居民认为,个人自用车辆占用公共空间,同时制造的噪音和尾气又损及社区民众的生活品质,因此是最后的交通选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规划社区公共空间的配置时,参与弗班论坛的团体就达成一致共识,将学校、托儿所、儿童游乐园、市场纳入考量,让所有住户都能步行抵达这些场所。弗班的经验告诉我们,低碳、低能耗的可持续社区不一定要靠政府来推动,有时候让民众参与规划,管理家园,反而才是最佳的做法。13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居民参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过程是建设可持续社区的重要环节。“居民参与”的落实,可以让大家得以凭借沟通协调的设计过程感受到社区发展中一直为人们所寻求的“归属感”与“亲切感”,让社区的每一分子都有可以打破藩篱、彼此教育、相互约束及相互鼓励的机会;全面自主性的决策过程,也让人为的决策风险彻底分摊,这样做让居民们真正学会了承担责任——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要对社区负责。四、东海花园构建低碳社区的蓝图东海花园构建低碳社区完成规划合理、低碳排放、培养生物多样性、节能降耗、垃圾分类、中水回收和雨水收集、清洁能源示范利用等低碳建设目标。把东海花园构建成可持续发展、宜居包容、低碳节能的社区典范。交通方面,社区内部实行步行和自行车,私家车以电动和混合动力为主。社区居民的私家车使用率减少20%(相对于现有的规范)。社区通过小区门卫保安巡查,对每周少开一天车的私家车主,奖励100元的洗车票;社区建设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将低碳出行落到实处。自然资源方面,二氧化碳排放减少20%(相对于现有的规范),包括通过树木种植的碳中和;至少10%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能源使用减少10%(相对于现有的规范);70%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居民室内生活用水量不多于130升/天/人;在一年一遇降雨量的条件下,地块内实现雨水径流零排放;50%的用水来自非传统/再利用途径。在居民用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小区还会建有中水回收站,分预处理、主处理及深度处理三个阶段,将生活污水经集流再生处理后回用,也会设置不同的垃圾投放箱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绿化方面,社区绿化地带根据不同植被之间的生活习性和自然生长高度谐美搭配,勾勒出四季有景、立体化的自然画卷,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鲜氧、清风等自然元素,充盈于低碳化的园林生活中,保证大自然的“自我净化”机制充分发挥。使社区有等同或超过30%的绿地率以及50%的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60%的植物为乡土物种。低碳意识方面,居民养成了“低碳生活”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打造一个“低碳、环保、绿色、健康、品质”新社区。居民杜绝铺张浪费、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文明健康、低碳环保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居民自觉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形成节能节电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自觉使用布袋子、菜篮子等可重复使用物品;家庭节能灯使用率期望达到100%;峰谷电用户占总住户的13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100%。五、对东海花园构建低碳社区的建议通过以上对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低碳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借鉴国外低碳社区构建的成功经验,以下是本文笔者针对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构建低碳社区的不足欠缺之处,提出的一些自己的建议。(一)提高居民低碳意识1.加强低碳宣传依托科普画廊,宣传橱窗等载体,加强低碳宣传。采取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图片及文字进行宣传,向社区单位和居民宣传打造“低碳社区”的重要意义,讲解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如制作低碳宣传画板,在社区居民楼道巡回展出,发放“低碳生活”宣传画册,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充分调动社区广大群众参与打造“低碳社区”的积极性,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低碳生活”意识。2.倡导低碳生活依托低碳主题活动及讲座等载体,倡导低碳生活。因为宁波市东海花园社区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所以可以开展“低碳生活我参与”主题征文活动等,来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如让社区居民利用废旧的衣服、布料做成各式漂亮的环保袋分发给社区居民。举办“低碳就在你身边”的科普讲座,开展“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广场宣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载体,使社区居民意识到“低碳生活”就在身边,让每个家庭、每个居民都自觉行动起来,为“低碳社区”做贡献。3.实践低碳行为依托各类骨干人员和榜样力量,实践低碳行为。由于东海花园社区的党员较多,因此可以在党员中广泛开展“党员当先锋、低碳进万家、永葆先进性”主题活动,党员们争做低碳环保带头人,通过他们的这些实际行动来感染和带动其他人良好的生活习惯。成立低碳行动志愿服务队和护绿队等民间组织,成员们带头打造“低碳社区”,并利用业余时间,负责社区内“低碳生活”宣传、服务、督查等活动,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滴油、每一度电、每一度天然气做起,从尽可能少用一张纸、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少用一个塑料袋做起,从多步行、多骑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起,将低碳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二)提高社区的绿化水平13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1.采用立体绿化结合东海花园社区的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和水体,以此进一步改善社区的物理环境(声、光、热等)。在社区内可推行立体绿化技术,立体绿化是绿化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首层绿化、中层绿化、屋顶绿化以及墙面绿化。首层绿化可采用架空实现,形成一个空中花园;至于墙面绿化,可在墙上设计有柱子和圈梁形成的构架,再加设种植槽和喷灌系统,以便于植物植根和生长。在社区建筑的屋顶可以种植大量景天植物,以达到自然调节室内温度的效果。冬日,景天类植物就是防止室内热量流失的绿色屏障;夏天,这些隔热降温的绿色屏障上还会开满鲜花,可以把整个社区装扮成美丽的大花园。2.运用“碳氧平衡”原理在进行碳氧平衡的量化计算时,为避免静风时社区内的局部缺氧,应保证人口呼吸的最低耗氧量。根据一个成年人每天要呼出二氧化碳0.9kg,吸进氧气0.75kg,可以推算出每个社区居民要有10㎡树林面积或2-5㎡草坪面积。按照乔灌草型绿地的释氧固碳能力是草坪型绿地的138%,可以推算出:要维持社区内部12人呼吸耗氧的平衡,每人需要18.12㎡乔灌草型绿地。东海花园社区居民有4052余人,按照以上理论,社区内要有40520㎡树林面积或8104—20260㎡草坪面积,73422.24㎡以上的乔灌草型绿地。另外,在树种选择方面,应选择固碳能力高的、对二氧化碳的吸附作用大的灌木、乔木;选择那些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丰富社区内绿化植物种类;因为宁波市是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也要适当保留那些四季常青的树种。(三)优化能源结构低碳化能源问题是低碳社区建设最关注的问题,因为节能就是减碳。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碳基能源开发使用,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提高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在总能耗中的比重。社区能源系统清洁化,要从开发新技术、推广新方法人手。宁波市属于亚热带气候,是一年四季阳光充足的城市,所以东海花园社区可利用太阳能,包括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光伏利用,如太阳能热水供应、太阳能庭院路灯、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宣传栏和太阳能公共照明系统等。如扩大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的应用,实施“阳光屋顶工程”,将屋顶打造成“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的组合,使屋顶在阳光下不仅能发电,而且还能产生热水;采用天然导光技术,开发“光调系统”,将户外自然光通过专用导光部件引入地下车库或无窗建筑,通过与人工照明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大大节省用电,降低运营费用,还可以提高地下空间的光环境质量。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可使社区能源供应更多地脱离传统碳基能源,达到减排的目的。13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四)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宁波市属于亚热带气候,在梅雨季节和夏季雨水非常充沛,因此东海花园社区可以加强对雨水的利用。因为社区内居民的生活废水排放量相当大,所以可以采取中水回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1.运用雨水收集技术雨水利用的主要流程是:收集—贮存—净化水质—利用。通过安装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雨水通过这些设施收集到一起,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就可以用来建设观赏水景、浇灌社区内绿地、冲刷路面或供社区居民洗车和冲马桶,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的自来水还可以为居民节省大量的水费。2.运用中水回用技术“中水”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将中水引入社区,实现双路供水是建设节水型社区的重要体现。社区中的冲厕用水、绿化用水、洗车等方面都可以用中水替代,实现了水资源的多次重复利用,极大地节约了水资源。中水回用可以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总量,从而增强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生态的保障作用,为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五)加强垃圾的分类、回收居民生活垃圾是东海花园社区产生的最多废弃物之一,也是其构建低碳社区的最大难题。目前世界各国对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垃圾分类处理及回收的办法,如日本是严格控制垃圾并进行分类回收的国家,在日本,每个家庭都备有不同规格的垃圾袋,按照可燃、不可燃和资源进行分类装垃圾,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回收利用。对于废弃的垃圾,他们用于发电或制作水泥;对于废弃的电视机、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则要交给零售商或指定商店回收并送到由家电生产厂家出资建立的“家电处理中心”将其分解,并按资源类别进行利用。借鉴日本的经验,东海花园社区居委会可以为每户居民发放可分解的、不同类别的垃圾袋和垃圾箱,让大家可以在家里收拾垃圾的时候,就将餐饮、生活垃圾分类,减少垃圾处理的环节、节省资源。另外,社区居委会可以安排专门人员去回收居民家里废弃的电视机、冰箱、空调和洗衣机等,再转交给专门回收的厂家处理。13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高银霞,王金亮,何茂恒.低碳社区建设浅谈[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3):40-41.[2]肖荣波,艾勇军,刘云亚,李晓晖.欧洲城市低碳发展的节能规划与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27—31.[3]LucieMiddlemiss,B.P.,Buildingcapacityforlow-carboncommunitiesTheroleofgrassrootsinitiatives[Z].EnergyPolicy,2009.[4]EvaHeiskanen,M.,SimonRobinson,EdinaVadovics.Low-carboncommunitiesasacontextforindividualbehaviouralchange[Z].EnergyPolicy,2009.[5]Nader,S.Pathstoalow-carboneconomy:theMasdarexample[J].EnergyProcedia,2009,(1):3951-3958.[6]Burch,S.Inpursuitofresilient,lowcarboncommunities:AnexaminationofbarrierstoactioninthreeCanadiancities[Z].EnergyPolicy,2009.[7]陈飞,褚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4):7一17.[8]宁波东海花园社区简介.http://jd.ningbo.gov.cn/szsq_01.php?catg_code=news.[9]李永展.减碳可以从社区做起:国外低碳社区之经验.http://www.taiwanngo.tw/proinfo—more.asp?id=6301&subjectid=3713,2008-08-08.[10]GeorgeMarsh.ZeroEnergyBuildings-KeyRoleforREatUKHousingDevelopment[J].Refocus,2002,(6):54-57.[11]李育豪.弗班区:德国永续社区的标杆.台湾环境电子报,2008(1).[12]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EB/OL].http://www.scszw.cn/neslx.asp?bigclassid=182&typeid=30&newsid=48567,2010-2-2.[13]深圳媒体称“太阳星城”为全国首个“低碳社区”[EB/OL].http://www.fountain.com.cn/opencms/opencms/SFC_CH/modules/news/news_0038.htm?luri=/SFC_CH/news.html,2009-12-15.[14]谢统胜.德国弗莱堡弗班社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社区,2007(10):31.13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15]辛章平,张银人.低碳城市社区及其实践[J].城市问题.2008(10):91—95.[16]黄文娟,葛幼松,周权平.低碳城市社区规划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1l).[17]李波,苗薇薇.发达国家社区建设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09(11):143.[18]林雪艳.社区发展规划编制方法的探讨——以上海宝山区吴淞街道社区为例[J].规划师.2007(10):48-51.[19]谢晖.广州社区规划的探索与实践[J].社会工作.2009(10):52—54.[20]秦爱丽.英国伯丁顿社区零能源发展(ZED)模式[J].地理教育,2005(5):74—75.[21]李志英,陈江美.低碳社区建设路径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16-11518.[22]夏宏嘉.哈尔滨市低碳社区规划理念初探[J].山西建筑,2010(6):18-36.13 2011届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致谢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