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说课稿我的

辛亥革命说课稿我的

ID:37474168

大小:2.16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9-05-12

辛亥革命说课稿我的_第1页
辛亥革命说课稿我的_第2页
辛亥革命说课稿我的_第3页
辛亥革命说课稿我的_第4页
辛亥革命说课稿我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说课稿我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辛亥革命制作人:司雨主要内容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一)评价理念: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二)地位和作用:2011年将是辛亥革命爆发的100周年,回顾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第一次就是辛亥革命,它也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为辛亥革命准备了

2、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洪流汹涌澎湃,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三)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知道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酝酿、爆发、高潮和结局);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和意义;论从史出的自主构建辛亥革命意义。过程与方法:课前布置学生寻找直观感性的材料、图片,尽可能拉近历史与他们的距离。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归纳、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以人物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孙

3、中山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的革命精神,使自己具有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感受中国近代建立民主的艰难尝试教学重点:辛亥革命(酝酿、爆发、过程、结局)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和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五)教学重难点二、学情分析优势:初二学生的兴趣一般都比较广泛,对于历史他们通常都是十分感兴趣的。所以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历史的形象性、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劣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依然是比较欠缺,需要引导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三、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阅读指导法情景教学法史料分析

4、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自主学习(二)代表人物,链接历史(三)创设情景,感受历史(四)合作探究,剖析意义(五)归纳小结,情感提升(六)随堂练兵,巩固加深(一)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搜索中华民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措施。设计意图:历史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讲授中,在课前课后也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该环节力图培养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收集资料的能力。(二)代表人物,链接历史背景过程高潮结局(三)创设情景,感受历史在浙江绍兴闹市轩亭口的石碑上记载着一个中国女性故事,至今令中国人黯然神伤

5、。她说:“怕死不出来革命。革命需要流血,如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审讯时,她“坚不吐供”,只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在没有口供的情况下,她依旧被判为斩首示众。设问:她为何悲愁于江南的秋风秋雨之中?为何愿将高贵的头颅悲壮的滚落?设计意图:熟悉的人物引入——结合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维新路在何方辛亥革命创办兴中会时间:1894地点: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口号:振兴中华1894年兴中会成立主要革命团体成立时间名称创立地点领导人1894年兴中会檀香山孙中山1904年华兴会长沙黄

6、兴、宋教仁1904年光复会上海蔡元培同盟会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纲领:三民主义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民权:创立民国废除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民生: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这天,黎元洪呆呆的坐在房间里,他还没想明白,为什么明明已经抓住了革命党的主要人物,破坏了革命党的领导层,起义还是发生了,难道大清国真的就没救了吗?一想到这个念头,黎元洪一下子冒了一身冷汗。如果大清国真的完蛋了,难道我真的要为大清国陪葬吗?设问:这里的起义指的是什么起义?为什么这次起义出乎黎元洪所料不但发生了还成功了?大清国像黎元洪所说的完蛋了吗?你会如何预

7、测黎元洪的命运?设计意图:结合材料知道武昌起义(原因、过程中的首创精神、影响、存在的危机)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站在武昌起义纪念碑前,你感悟到什么?首义精神,突发事变,革命新军表现他们革命的首创精神。1911年10月12日上午11时,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的孙中山在当地的一张报纸上看见了中国武昌发生起义的标题新闻。1911年12月25日,已经十六年没有踏上祖国土地的本世纪最著名的漂泊者孙中山,终于归来了。1912年1月1日晚上,在南京举行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礼炮21响,孙中山宣读《临时大总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