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无效”即有效——我看有效教学

删除“无效”即有效——我看有效教学

ID:37737945

大小:3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30

删除“无效”即有效——我看有效教学_第1页
删除“无效”即有效——我看有效教学_第2页
删除“无效”即有效——我看有效教学_第3页
删除“无效”即有效——我看有效教学_第4页
删除“无效”即有效——我看有效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删除“无效”即有效——我看有效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删除“无效”即有效——我看有效教学(转载)  2013-10-0409:42:54

2、  分类:高效课堂

3、  标签:

4、字号大中小 订阅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过程中,有效教学虽然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追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的“低效”、“无效”的现象和环节。只有发现无效,删除无效,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现象一】不等学生坐好就开讲      一天,到一所高中听课。老师真可谓“惜时如金”,离上课铃响还有近2分钟,老师就登上了讲台,在师生互致问好后,学生显然还没有坐好,教室里还响着挪动凳子和翻找课本的

5、略显嘈杂的声音,老师的课已经开讲了。老师的导入就在OO@@和接踵而至的上课铃声中过去了。我没有听清老师的导入是否精彩,没有听清这节课到底要干什么。【现象二】不等学生听清、想清就提问      老师在导入新课后,照例是对上节课旧知识的回顾检查。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几乎没有片刻的停留,学生就在懵懵懂懂之中被叫了起来,一脸茫然,老师对学生的反应显然很不满,立即换了另外的同学。当然,并没有让第一位同学坐下。【删除理由】上课铃声是提醒学生集中精力正式开始上课的信号,代表着学生课前准备的终结。但在铃响前早上课,学生坐不好就仓促导入,不等学生听清问题和要求就急于让学生回答,都是

6、无效的体现。在学生还没完成课前准备的情况下提前上课,易于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惶恐不安和行为上的忙乱,不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不等待学生静下来仓促开讲,易于使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的精彩的至关重要的导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听不清老师的导入和要求,听课的针对性就差,自然也会引起心理上的烦躁,将严重影响课堂的效果;而对于学生的提问,如果学生听不清要求,听不懂提出的问题,或没来得及对已有知识进行信息的整合与提取,就起不到提问的检查、反馈、矫正的作用。与其如此无效的“争分夺秒”,不如学会耐心地等待。【删除指令】学会等待     满怀期待站上讲台耐心等待学生静下来,进入状态;

7、用期待的眼神鼓励学生,耐心等待学生的判断和思考。等待可以减少学生的焦虑,等待可以催化学生的思维,等待可以使课堂更和谐。其实,等待也是一种艺术。【现象三】随意草率的课堂提问      在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尽管是非常优秀的选手,尽管是经过了几次“磨课”和同事的研讨,但单单在提问的细节上还出现了很多“低效”、“无效”的提问。一是体现在问题的设计上,缺乏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所设计的问题要么太浅显、直白,不能称其为问题,要么提出的问题缺少层次感,没有必要的梯度,针对的学生群体不清,要么设问太笼统,不知所云,问题的指向不明,令人费解。二是体现在问的技巧上,有的先“提”后“问

8、”,即先点名,然后再出示问题,有的对提问的某个同学不停地追问,有的反复提问优生,有的同学在一节课上要被提问四五次,有的“问”与“提”几乎同步,不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等等。【删除理由】随意的课堂提问,助长了学生思维和学习习惯的随意,影响课堂的连贯,阻碍了对问题的深刻理解,问题的达成度会随之大大降低。【删除指令】精心设计和对待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好的问题设计,是对教材等课程资源的科学阐释,能有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恰当的提问方式和技巧,特别是恰当的提问时

9、机的把握,将直接影响提问的效果。【现象四】忽略任务的分配镜头一在一节初中的数学课上,老师在讲完例题后,照例请3名同学到讲台上,按照例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板演。3同学背对其他同学紧张地写着,老师背对着其他学生紧张地盯着讲台上的这3名同学,仔细地寻找着板演中出现的问题,而其他同学或无精打采地看着,或无所事事地随意翻着课本。镜头二赵老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向学生发出了指令:“下面开始小组讨论。”随着赵老师的一声令下,前后左右的几个同学簇拥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讨论起来,一时间嘈杂声四起,赵老师站在讲台的一角,漫不经心地看着热闹的学生。学生的讨论,无论是踊跃的,还是沉默者,都似乎

10、与老师无关。【删除理由】让学生板演,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是在中小学的课堂上,经常看到的现象。让学生的板演,目的就是检验学生听讲的效果,并给其他同学以示范;组织小组讨论,很多成了一种对课堂的“装饰”,简单地认为,有了讨论就是新课改的课堂,并不在意学生是否在真的讨论,不在意讨论是否深入而深刻,不在意问题是否真的得到较好的解决。老师背对大多数学生,只盯着那3位同学,只关注台上,只关注讨论时热闹的表象,忽略了台下的大多数,忽略了讨论时的“沉默者”,忽略了自己在讨论中的角色。【删除指令】合理分配课堂中的任务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想清楚几个问题,台上的同学在板演,其他同学该干什

11、么?小组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