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中西思维差异与英语写作

2012-11中西思维差异与英语写作

ID:37750014

大小:338.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5-30

上传者:U-145848
2012-11中西思维差异与英语写作_第1页
2012-11中西思维差异与英语写作_第2页
2012-11中西思维差异与英语写作_第3页
2012-11中西思维差异与英语写作_第4页
2012-11中西思维差异与英语写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11中西思维差异与英语写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语写作张亚军外国语学院zhangcheryl@163.com 英语写作作为一种书面形式的主动性技能,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目前,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汉语式作文现象,尽管写的是英语,但其选词、造句乃至布局谋篇都是汉语作文的模式。有的学者称这种语言模式为中继语(interlanguage)。(语言上的不足:选字谴词;造句、连句成段;谋篇布局) 外语写作其实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它涉及语言学、逻辑学、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语言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表现法和习惯用法的差异,可以追究到更深层次的思维方面的差异。“思维支配语言”。“许多语言现象的产生原因必须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中去找”。可见,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遇到的困难,除了语言上的,更主要的是源于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上的。 中西思维差异铃木大拙·佛洛姆把东西文化心灵作了一番系统的比较后认为:西方的心灵是分析的、个体化的、客观的、普遍化的、体系的等。东方的特点则可以概述为:综合的、整体化的、主观的、独特的、直观地、非体系的等等。傅雷也谈到:“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和,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 具体分析1.措词方面2.句法方面3.段落语篇方面4.文体方面 1.措词方面(1)用词的虚实问题汉式思维模式是形象的,直观的,体现在语言上“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虚的内容。英式思维则是概括的,抽象的,体现在语言上,英语趋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词语来表达具体事物和现象,用词趋向与虚。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语言处理方式的不同。中国学生的作文充满了意象性词汇。 “Inthepast,theChinesepeopleledalifeindeepwaterandhotfire.”“…ledalifeofextremehardship.”S1:意想性词汇S2:整体词语表达具体事物和现象Thetaxidriversoftenknowlittleoftheircity,buttoavoidlossoffacebeforeforeigners,willnotadmittheirignorance.…willnotadmitthattheydon’tknowmuchabouttheircity. (2)动、名词和介词使用频率问题汉式的具体思维和英语的抽象思维导致语言中动词、名词和介词使用频率不同。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中多用动词:英语是静态的,其语言呈现少用动词的倾向。英语的抽象表达法主要在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如“这位通俗歌星在舞台上的出现引起了全场观众起立鼓掌。”“Thepopstarappearedonthestage,whichcausedtheaudiencetostandupandapplaud.”“Thepopstar’spresenceonthestagebroughttheaudiencetotheirfeetinapplaud.” “MyshockandembarrassmentatfindingmotherintearsonWednesdaywasaperfectindexofhowlittleIunderstandthepressuresonher.”“…theverysightofwhichwouldsendshiversdownthespineofanyhealthyvisitors.”…attheprospectofmeetingthemayorofHiroshimainmysocks. 现代英语中,介词的使用范围也日益广泛,不仅挤掉了动词、形容词而且还顶替了不少语法结构。如“这本书太难,我看不懂。”“Thebookistoodifficultformetoread.”“Thebookisabove/beyondme.” (3)用词的具体与概括的问题英民族的思维是个体的,独特的;汉民族的思维是整体综合的,概括的。表现在语言上,英汉语对事物的定义不同,从而用词出现不同倾向。英语偏好用属概念的词即特指,用词具体细腻;汉语偏好种概念的词即泛指,用词概括模糊。说:splutter,grunt,exclaim,announce,scream,shout,whisper,insist,snap,inquire,echo,report,retort 而汉语往往趋向于泛指,在“说”前加副词修饰语,如:语无伦次地说,嘟嘟嚷嚷地说,低声地说…..。这种母语的影响导致学生往往老是重复中心词“说”,造出“hesaidsomethingquickly,confusedly,indistinctly”的句子,显然不如特指词“Hesplutteredoutsomething”精细简洁。 另外,英语有时出现种概念词空缺的现象,这往往会使中国学生面对一大堆同等属概念的词茫然不知所措。例如汉语中”伤“是个种概念词,其中可分为内伤、外伤,再细分为刀伤、烫伤等等。但英语很难用某个特定的词表示”伤“的种概念,有的只是“harm,injure,hurt,damage,spoil,wound,disable…”属概念词。 (4)修饰词运用频率的问题西方人思维是理性的;东方人的思维是情感的,强调以情动人。因此西方文章的措辞讲求“真”,以理服人,对修饰词使用频率持慎用态度;而汉语讲求“华”,喜欢用修饰词来加强语气,以情动人。如“痛苦的呻吟,残酷地折磨”等都是汉语中常见的表达。 汉语语体为求对称,喜用修饰词特别是四字成语,语义重沓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写成英语,则令人感到冗长啰嗦,不合逻辑。如“一份心满意足的工作”很多同学就译为“aworkasonewishesandwilllike”。这种表示法往往给西方人造成画蛇添足的印象。 2.句法方面由于汉民族在哲学上注重心理时空,思维上重了悟不重形式论证,轻逻辑、轻实证。西方人思维讲究秩序,其思维具有系统化、组织化、形式化的特点。这种思维的差异表现在语言上是英语的形合和汉语的意合。运用汉式思维进行英语写作,往往会出现: ⑴时空观念问题⑵关联照应方面的问题⑶主语显著句和主题显著句的问题⑷句式主、客观倾向 ⑴时空观念问题英语句子的人称、数量、时态、语态和情态均受制于时空,要求形式一致;而汉语语言形式要求不严谨。如“她行医至今已有三年零四个月了。”这句话中“行医”与“三年零四个月”不产生时空矛盾问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将之表达为“Shebegantopracticemedicineforthreeyearsandfourmonthstotheday.”但按英语的时空观,“行医”是瞬时动词,而“三年零四个月”是一段时间,二者难以协调。同样原因,当学生表达“老妇人愤愤地大声叫喊说,那个女店员骗了她。”一句时,按照汉式跳跃思维,主从句的主语不一致丝毫不影响理解,写成“Theelderlywomanangrilyexclaimedthattheshopgirlhadcheatedher.”而形合的英语却要求语言的流畅一致,动词的发出者是同一人时,主语的形式前后要保持一致,以免产生理解混乱问题。 ⑵关联照应方面的问题英语是分析型的理性语言,句间讲究形合,其关联照应手段是显式的,多样的;而汉语是综合形的直感语言,句间讲究意合,其关联照应手段是隐式的。这种思维导致学生英语写作中缺乏照应手段。如在表达“汤姆写信给妻子……”时,学生认为加在“wife”前的“his”实属多余。另外英汉语中词汇照应手段很不相同。英语往往用替代、省略和变换进行照应,而汉语则倾向于重复词汇。如翻泽“……我们是要一个没有自行车的城市,还是要一个没有汽车的城市……”,很多同学译为“…weshouldhaveacitywithoutbikeoracitywithoutcars…”就是受了汉语重复手段的影响,很少想到把第二个“city”换为“one”。 TheMiddleEasternbazaartakesyoubackhundreds-----eventhousandsofyears.TheoneIamthinkingofparticularlyisenteredby…Thetastesandhabitsofyoungpeopletodaydiffermarkedlyfromthoseoftheyoungpeopleofthethirties. 再如句子“Ihardlyheard,Icouldscarcelywait.Iwassohappy,sothrilled.”就是通过同义词复现进行照应的典型句子。中国学生在用英文写作时受母语习惯的影响,往往不注意句与句间的衔接,给人跳跃和不流畅感。如“她……身体十分虚弱,几乎站不起来。”这句汉语就隐含一个因果关系,十分简洁明了,加上“因为”反倒显啰嗦。基于这种思维,学生写出“…shewasveryweakened,shecouldbarelystandup.”这样无形式关联的句子。“她睡不着觉,女儿的病使她心事重重。”Shecouldn’tfallasleepasherdaughter’sillnesswasverymuchonhermind. ⑶主语显著句和主题显著句的问题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topic-prominent),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如“夏天很难保藏食品……”就是典型的主题显著句,按照汉语思维,“夏天”是主题,后面是评论主题怎样。受此影响,学生往往误以为汉语的主题就是英语的主语,造出“Summerisdifficulttopreservefood…”的句子来。其实,英语的主语是“保藏食品”,“夏天”只是时间状语。 ⑷句式主、客观倾向西方民族采取的是客体思维方式,强调“物我分立”,力求语言客观、公正、严密。英语写作中常力写事物及过程而非动作的执行者,事物做主语即物称表达法占相当大的分量。中国古代哲学讲究“天人合一”,形成了以人为中心来思索一切事物的方法。注重思维形态上的主体性,认为任何行为都只可能是人这个行为主体完成的,因此行为主体“尽在不言之中”。 受此影响,学生习惯用一定概念的人做主语,“I,we”等指人代词出现频率高,爱用“wethink…”,“Iestimate…”等等,少用“Itcanbearguedthat”,“Itisestimatedthat”等句型结构。比较下面这组句子:Theteachingset-upfilledmewithfear.Ifeltfearbytheteachingset-up。同样的意思,前一句的出发点是外界事物,客观幽默;而后一句的出发点是说话者自身,主观色彩强烈。汉式思维模式决定了中国学生很少能想到用前一种表达。出发点的差异实质上影响了整个句子的主客观倾向。 “如果不按时将书归还图书馆或到期前不续借,就得按规定罚款。”Ifyoucan’treturnbookstothelibraryontimeorrenewthembeforetheyaredue,thelibrarywillfineyou…Ifbooksarenotreturned…,afinemustbepaid… 3.段落语篇方面⑴语篇的开始由于西方思维形式是“个人主义”,所以强调个人意见的表达,说起话来很自信,倾向于用直截了当的态度对待别人,英语段落往往先在语篇的开始就直接点题,态度明确。而中国古典思维认为万物相生相克,且均有联系,故语篇的开始往往是从很远的相关外围入手,陈述观点的手法委婉曲折。 TheDisadvantagesofWatchingTV(看电视的坏处)With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people’slivingconditionshavebeengreatlyimprovedandTVsetshavebecomemoreandmorepopular.Iwouldliketopropose…alltelevisionbroadcastingintheUnitedStatesbeprohibitedbylaw.第一个开头,符合汉语“起”的模式,但却使英语族人觉得是废话、离题,中心思想不突出.第二个开头直接点题,没有废话。 Justafewyearsago,theideaofowningacomputerwasneverthoughtformostChinese.? 另外,对于语篇的切入点中西文章表现出不同的倾向。由于西方的个体思维特点,他们习惯从个体上把握对象,通过逻辑分析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表现在论证上英文往往习惯于由点到面,由个人到整体的倾向;而汉式思维习惯从整体类推出个体,语言往往惯于由面到点,由整体到个人的倾向。英语课本中许多课文都是先从个人的经历作为切入点写起,然后再得出结论,亲切感人,令人信服。 ⑵语篇的发展西方人由于受截然二分的宗教哲学观的影响,思维极端化。语篇的发展是直线式向后发展的。英文写作要求观点鲜明,符合逻辑,首尾统一。英语作者往往提出论点后,中间的部分全是论证,呈直线发展的趋势。而中国中庸思想的中心就是培养人懂情理、不走极端。受其影响,中式语篇的发展呈“S”形发展的趋势,其论证过程遵循“转”的模式。仍以“看电视的坏处”为例,中国学生在点题前往往要谈看电视的好处,然后才用“但是”一转,导入正文。这往往给英语族人逻辑推理欠严密清晰的印象。 ⑶语篇的结尾中式的主体思维主观性强烈,往往对读者的判断力持怀疑的态度,表现在写作上是作者结尾结论化倾向,即由作者出面给出结论,它是语篇结束的标志。仍以“看电视的坏处”为例,不少同学在结尾发出了“让我们充分利用电视的好处,克服看电视带来的坏处”的呼吁,符合汉语“合”的模式。而英语民族强调“物我分立”,其思维强调客观、公正,信奉“letthefactsspeakforthemselves”。写作追求最大限度的客观性(maximumobjectiveness),使读者确信作者并未搀杂个人观点为目标。他们往往摆出大量的事实数据,让读者得出自己的结论,其文章往往呈现无结论化倾向。 4.文体方面⑴语气的直接与间接采取客体思维的英语在表示意见的时候,倾向于间接婉约,用劝说建议的方式(persuasive),表示肯定或否定。如“I’dliketopropose…”,显得婉转有礼。且常用间接缓和语(即援引第三方的看法),以避免正面冲突。如“Accordingtoarecentpoll,61percentofAmerican…”。另外文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也相当频繁,使语气相当节制、避免主观武断,如“itislikely,tendto,temptto”常常出现。 而汉语受主体思维的影响,表达倾向于直接明快,立场鲜明,不容模糊。所以学生写作中表示意见喜用祈使语气。“Whenyoureadabook,youmustpayattentiontothewayyouread.”“Parentsshouldbestrictwiththeirteenagers.”“Youhavetogiveupyoursmoking”。这种强烈的措辞和教训人的口吻往往会令人反感。爱用富于战斗性、号召煽动性的“Let’s”句式。如“Let’sworkhardtobuildourmotherlandintooneofthemostpowerfulcountriesintheworld.”其实滥用口号反而会削弱文章的力量,显得空洞无物。 ⑵习语的运用频率西方有分别的、有区别的个体思维使他们认为记忆不在西方修辞学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不崇拜权威,而是重个性,重创见。在文章中过多地使用习语被视为缺乏创造力的表现。中国古典思维历来尊敬古典,崇拜权威,所以修辞重视背诵,鼓励学生记忆名家名言,中国学生说话作文间已严重程式化,缺乏个性特点,千篇一律,缺乏自信,内容空洞,十分乏味。记忆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品格。 四、对策1.思维导入法注意西方思维方式及其表现形式,并与中式思维进行比较,充分意识到英汉两种思维对语言的不同影响,培养对西方文化的好奇心和敏感性,并善于发现总结其特点,克服母语迁移心理,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2.单词归类法在掌握词义的基础上,深入发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差异,并通过对类似词语的归纳,使自己较容易地扩大词汇量,学会准确恰当地运用词汇。如遇见“说”的动词时,可以把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法列出。 3.句式对比法充分挖掘英语教材的内容,找出典型的富有英语特色句式,在课前,先译,然后通过对比,让自己领悟两种语言的差异,从而学会英语句式的独特用法。4.语篇分析法通过撰写概要、改写课文等有目的的写作训练,使自己了解英语语篇结构模式及其和汉语语篇模式的区别,并加以详细的分析,使自己了解英语语篇在表意、信息传递上的特点,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