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巍巍中山陵导学案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导学案

ID:38049909

大小:9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0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导学案_第1页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导学案_第2页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11课巍巍中山陵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十一、巍巍中山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理清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难点: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知道,与其他节日相比,清明是唯一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

2、的节日。清明刚过,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日子特有的沉重心情来悼念一个人。他既不是我们的亲人,也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但是他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情缅怀,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曾带领国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他建造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他死后所埋葬的陵墓就叫做中山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一位名叫刘叙杰的作者,一起去巍巍的中山陵,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物。(板书课题)二、走进作者:刘叙杰,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教

3、育家刘敦桢之子,南京师范大学附中49届校友,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古建园林专家、建筑学家,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及园林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他写的《巍巍中山陵》发表到1981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经过改动后,又收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12课所著书籍:《中国古代建筑史》 《 东南大学建筑系理论与创作》丛书。三、预习检测:给下列字注音:山麓莽原嵯峨汲取参错灵柩坡陀深邃牌坊琉璃门楣趺嵌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从表达方式看,本文的体裁是?1分——说明文(师:好,恭喜xx组旗开

4、得胜。)2、说明文五要素是?3分——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xx组再接再厉xx组迅速反超了得分)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1分——中山陵4、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1分——巍巍加问:你怎么知道的?(标题,嗯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五、 合作探究:1、中山陵前冠以“巍巍”二字有何意?教师明确:巍巍:高大的样子。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2、阅读文章,找出与“巍巍”相应的描写。学生活动:阅读并用波浪划出来、朗读。集中于2、9段。3、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

5、案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通过竞争入选。“密封评议的方式”,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特点:见文中第4段。4、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先生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明确: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5、本文的说明方法及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学生讨论: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特点是:准确、简明、生动、形象。6、这个不朽的建筑是为孙中山先生建造的陵墓,我们从哪些地方能找到先生的痕迹?又从哪些地方读出陵园的庄重?明确:

6、(一)先生的痕迹:1、入口处一座石牌坊上,悬挂着先生手书的“博爱”横匾;2、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3、碑亭内石碑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4、祭堂面明间的又檐处刻有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5、三个圆券门上方分别刻阒“民族”、“民权”、“民生”六字;6、祭堂内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7、祭堂中央置有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白色大理石像,端坐平视,神态安祥,栩栩如生。8、看书后附的平面图,宛如一个“钟”字平铺,象征了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七老八

7、十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所在地钟山相吻合。……(二)庄重的气氛1、第4段:采用了中轴对称、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基本上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在实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2、第5段:由中山门开始的宽阔陵园大道,至陵前长六公里,两旁栽种着许多法国梧桐,这些行道树在长成后,枝繁叶茂,丫杈交错,形成了一条浓翠蔽日的林阴大道。道外的丘岗坡陀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邃,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3、第12段:解放以来,党和

8、国家一直对陵园十分关注,除了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外,还对整个陵区进行了维修和整修,使得这位伟大革命家的安息之所,始终保持着整齐、宁静、肃穆的景象。六、 精读品析:从山势到建筑本身,到处透着“巍巍”气势,我们从哪些字里行间,读出了“巍巍”的气势?本文的巍巍气势还从大气而生动的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