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案.doc

夹竹桃教案.doc

ID:38076834

大小:2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夹竹桃教案.doc_第1页
夹竹桃教案.doc_第2页
夹竹桃教案.doc_第3页
夹竹桃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夹竹桃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夹竹桃》教案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季老先生家的小院,认识了这样一种花,它从不与百花争艳,静静地、默默地开放,但却充满无限生机;它虽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在季老的心中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齐读课题)到底是什么让作者爱上了夹竹桃?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概括性的一句话。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课件出示)齐读。哦!原来作者喜欢的就是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板书(韧性、幻想)让我们走进活动一,感受夹竹桃韧性的可贵。二:品词析句,感受韧性可贵(出示活动一)活动一:品词析句,感受韧性可贵1.轻声读课文第3、4自然段,哪些词

2、句让你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画画、读读、品品)2.组内交流。小提示:别忘了抓关键词句体会哦!3.全班展示。小组汇报,相机指导朗读:句一:“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句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点击“无日不”“无不”:请大家看看这两个词语,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没有哪一天不迎风吐艳,每天都迎风吐艳。无不奉陪就是——都奉陪我

3、们称这样的句子叫------板书:(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加强了肯定的语气。谁能带着你的感情读好这两个句子?(指名两人读、男生齐读)引导说话练习:4小明是个书迷,他——无日不看书。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太精彩了,引得台下——无人不捧腹大笑。)改写句子:A、大家听了劳动模范的报告,没有一个不激动万分。(用“无不”改写句子。)B、王小华刻苦钻研数学,成绩优秀,参加《小学生数学报》知识竞赛,每次都名列前茅。(用“无……不”改写句子。)过渡: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悄悄地一声不响地开放,在大门的外面,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让我们去看看院子里的那些花吧。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那

4、几个季节的花?(春、夏、秋)(师生配合读)你能用什么词形容一下作者院子里的花?课题是夹竹桃,作者却花了这么多笔墨来写其他花,而且写的这么美,作者写走题了吧?为什么?(用其他花儿的花开花落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这种写作方法叫--板书(对比)        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体现了作者的用意,谁能说一说?[课件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指名读,这是一个什么句?板书:(反问)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陈述句)再对比着读读,有什么感受?(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夹竹桃的韧性可贵)三、趣味朗读,体味幻想之奇过渡:夹竹桃的韧性是难能可

5、贵的,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她月下扑朔迷离的风姿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完成活动二。活动二:趣味朗读,体味幻想之奇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2.组内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注意形式要多样,把幻想读“活”哦!)3.朗读展示。汇报: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呢?(生读句子)“袭”字能不能改成“飘”呢?为什么?(从“袭”字更能感受到夹竹桃4香气的浓)作者真不愧是语言大师,用词就是巧妙!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我”的哪些幻想呢?(生读句子)月光下的夹竹桃真妙啊!它忽而是地图

6、,转眼又成了池塘,恍惚间又成了一幅叶影吹动的墨竹……让我们把这份妙不可言的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哪一组来展示你们的朗读?(评价:你们真的把幻想读“活”了!还有哪一组来试试!)(配乐齐读)。难怪,作者感叹道:出示第六自然段齐读过渡:季爷爷的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失睿智,我们如果能把它背住就更好了!(第五自然段)先想想,怎么记更快呢?(先是一个过渡句,再写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我的幻想,然后是引起我哪些幻想;后面一部分是排比句,可以抓住三个幻想的关键词:地图、荇藻、墨竹。)板书:排比。指名背小结:同学们,正是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引人幻想,才使作者深深地爱上了夹竹

7、桃。板书:爱(出示中心句)齐读。文章读到这儿,老师在想同样是夹竹桃,为什么在别人眼里很平常,而在季先生眼里却发现它韧性可贵呢?其实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还有另一个原因,想了解吗?简介作者。(出示课件)正是夹竹桃般的韧性,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季羡林,生于1911年,1930年考上清华大学,1934年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由于二战爆发,回国受阻,饱受思念的煎熬的他仍苦读不辍。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惨挨批斗,还被关过牛棚并下乡劳改。当时许多同志都

8、不堪忍受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