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浸透审美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浸透审美教育

ID:38082987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浸透审美教育_第1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浸透审美教育_第2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浸透审美教育_第3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浸透审美教育_第4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浸透审美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浸透审美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浸透审美教育肥城市桃园中学 李存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浸透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本身具有许多的审美因素,它赋予读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潜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寓审美教育于教学之中。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浸透审美教育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引起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

2、的和谐发展。”可见,美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它运用教材、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在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品质,从而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更具特点,更有实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是必要的。  1挖掘和处理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  初中新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名篇佳作。语文教师要善于寻找课文中本身的美育因素,尤其是要善于挖掘那些蕴含的美育内容,获得美育信息。而对于课文中多个的美育内容,教师也不要面面俱到,一篇课文重点抓住其中最突出的因素作为

3、美育资源,进行美育活动。  如初一课本中的《春》,朱自清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展现出春天里生机勃勃的自然美,表达了春到人欢的生活美。仔细阅读课文,会感受到春天充满活力,蕴含着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美胜于春天的自然美。还有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准确生动的词语,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活泼而富有生气的排比句式,又充分显示了作品的语言艺术美和表现手法美。教师对于课文中的多个美育因素,其自然美和生活美只要略加点拨,学生很容易感知;这篇课文审美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春天般的活力美、蓬勃向上的精神美。  2加强朗读,诱发美的感受  语文教

4、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朗读对于语文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美感,唤起内心的情愫。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于朗读这样说过:“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应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自觉地进行审美判断,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情韵和气势,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在

5、情感方面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从而怡情怡性,自觉接受语文美感教育。  在学习《山中访友》课文之后,可以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之中,然后诱导学生找出想象奇特的段落和句子来品析。又如诵读《春》的“春草图”时,轻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样就能表现出不经意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感受到春天那种生机盎然的气息。新教材中有许多美文,如《济南的冬天》《在山的那边》等名篇佳作,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美读,直至背诵,烂熟于心,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美感才能更好地奔涌而来,学生才能更好的获得情感审美体验。  

6、3披文入情,激发想象  初中课本的散文都是声情并茂、字字珠玑的美文,其丰富的美感蕴涵于字里行间。如何让学生获得这些美感呢?情感是人们追求真理的原动力,要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情感熏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在情感审美过程中,必须在具体状貌和整体形态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对先前相关、相似、相反的生活经历或感受的联想或产生这些方面的合理的新表象,才能使审美情感趋于深层。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为例,前几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这里,作者并没

7、有直接诉说旅人的悲凉情怀,只是给读者提供一幅秋野黄昏的画面,而这幅画面又是旅人内在情感存在的外在形式。因此,可先让学生进行再现想象,根据诗文提供的描述在审美主体的意识中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在苍茫的暮色中,旅人看到那已经干枯的藤条攀附着老树,几只寒鸦缩立枝头;地上一曲清溪,清溪之上架着一座小小的木桥,不远处便是几间幽静的茅屋;一条苍凉的古道从脚下伸向远方,在萧瑟的西风中一匹瘦马驮着自己悄然踯躅……这与其说是秋野黄昏的现实之景,不如确切地说是旅人悲凉心绪下的心中之景。当这些荒凉萧瑟的景物呈现于学生眼前时,意识的触角也就自然

8、地伸向旅人的内心深处,深深地体味到他那旅途的艰辛和寂寞、孤独、悲凉的悠悠哀愁。  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将他的知识、经验、情感通过想象负载到作者已经创造出的艺术画面上去,才能深刻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能体会到文中的美的所在。  4创设氛围,开发美点  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也不能只是依赖于哪一个科目。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