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知识豆粕》PPT课件

《原料知识豆粕》PPT课件

ID:38711647

大小:1.57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6-18

《原料知识豆粕》PPT课件_第1页
《原料知识豆粕》PPT课件_第2页
《原料知识豆粕》PPT课件_第3页
《原料知识豆粕》PPT课件_第4页
《原料知识豆粕》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料知识豆粕》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豆粕一、豆粕的概述、产地二、豆粕的生产工艺三、豆粕的营养特性四、豆粕的抗营养因子五、集团的标准、本化验室的检测结果六、豆粕与饲料成品生产之间的关系一、豆粕的概述大豆在世界油料作物的统治地位决定了豆粕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蛋白粕。从主产国分布看,豆粕生产大国同样也是大豆生产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四国产量占到世界总产的七成还多。近年来,印度豆粕产量也在逐年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豆粕是大豆经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根据提取方法不同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用浸提法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先以压榨取油,

2、再经过浸提取油后得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含量高,是目前国内外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大豆饼粕是以大豆为原料取油后的副产物。由于制油工艺不同,通常将压榨法取油后的产品称为大豆饼(soybeancake),而将浸出法取油后的产品称为大豆粕(soybeanmeal)。2、豆粕的自然属性物理性质颜色:浅黄色至浅褐色,颜色过深表示加热过度,太浅则表示加热不足,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PS)。味道:具有烤大豆香味,没有酸败、霉变、焦化等异味、也没有生豆腥味。质地:均匀流动性好,呈不规则碎片状、粉状

3、或粒状,不含过量杂质。比重:0.515~0.65Kg/L豆粕的掺假用稻糠和滑石粉做的颗粒用什么掺假?化学成分豆粕中含蛋白质43%左右,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胡萝卜素较少,仅0.2~0.4mg/Kg,硫胺素、核黄素各3~6mg/Kg,烟酸15~30mg/Kg,胆碱2200~2800mg/Kg。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主要来自豆皮,无氮浸出物主要是二糖、三糖、四糖淀粉含量低,矿物质含量低,钙少磷多,维生素A、B、B2较少。3、品质与等级1、

4、豆粕的种类A、去皮豆粕B、带皮豆粕去皮豆粕与带皮豆粕在生产过程的区别?过程是将豆皮加热、粉碎后按比例重新搭配到去皮豆粕中并混合均匀制成普通豆粕。A、去皮豆粕清理过的大豆先经初步干燥或适度加热,使豆皮与子叶易于分开,再经破粒、风选、分离豆皮。去除豆皮的子叶经保温软化、压片后,即进入溶剂浸出过程。浸出豆油后,还需经过进一步加热,以排除残留溶剂并钝化抗胰蛋白酶等影响豆粕利用的有害因子。豆粕的等级一般蛋白含量44%以上的属一级豆粕;蛋白含量在42%~44%之间属于二级豆粕;蛋白含量一般都在46%以上属高蛋白豆粕。去皮豆粕的营养

5、价值①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蛋白含量为47.5%,而普通豆粕的粗蛋白含量是43.8%,去皮豆粕比普通豆粕的蛋白含量高8.45%;②代谢能含量高:去皮豆粕和普通豆粕代谢能分别为14.14MJ/kg和13.31MJ/kg,因此去皮豆粕比普通豆粕代谢能含量高6.24%;③纤维素含量少:去皮豆粕的纤维素含量为3.90%,而相对的普通豆粕则约为7.30%;④赖氨酸含量与利用率高:去皮豆粕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比普通豆粕约高6.71%和9.84%美国“全国油料籽加工者协会”(NationalOilseedProcessorsAssocia

6、tion,简称NOPA)制订的带皮豆粕与去皮豆粕的质量标准。四、抗营养因子(1)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在虹鳟、大西洋鲑饲料中添加纯化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显著降低了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蛋白质消化率,从而影响其生长。随着饲料中大豆蛋白添加量的提高,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逐渐下降。这是因为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小肠中胰蛋白酶结合生成无活性的复合物。降低胰蛋白酶活性,导致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降低。(2)大豆凝集素大多数凝集素对肠道内的蛋白水解酶有抵抗性,因此能在整个肠道内与上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导致刷状缘膜紊乱

7、、上皮微绒毛缩短上皮细胞的生存发育能力降低等不良影响。上述损伤使绒毛的形态损坏,干扰了离子转运,减少了与消化酶作用的机会,导致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小肠代谢紊乱,增加了粘膜上皮的通透性,促进了肠道粘膜细胞蛋白质的合成,致使凝集素及肠道内有害微生物产生的一些毒素进入体内,直接触发小肠固有膜部位的肥大细胞脱落,组胺分泌增加,导致血管通透性加大和血清蛋白流失增加,使营养成分更多的流向小肠组织,而用于合成肌肉等组织的营养成分减少,从而降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降低了动物的生长性能四、抗营养因子大豆凝集素对干热处理相当稳定

8、,有一定的耐热能力,虽然加热处理可除去大豆产品中大部分凝集素活性,但在鱼类饲料的应用上,用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过程中仍然面临凝集素问题的挑战。(3)大豆抗原蛋白大豆抗原蛋白主要是通过破坏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导致动物的肠道发生病理变化和过敏反应影响动物的免疫系统而发挥其抗营养作用的。大豆中的低聚糖(胃肠胀气因子)当它们进入大肠后,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