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珠三角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珠三角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和思考

ID:38934582

大小:26.4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21

关于珠三角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和思考_第1页
关于珠三角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和思考_第2页
关于珠三角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和思考_第3页
关于珠三角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和思考_第4页
关于珠三角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和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珠三角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和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珠三角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珠三角港资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和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港资企业在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为推动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促进香港成为国际经济中心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珠三角地区的港资企业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总体情况  据广东省提供的数据,截至201X年9月底,珠三角9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中山)共有港资企业4.72万户,注册资本(金)1932.60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港资企业

2、总量的88.72%和88.95%,占全省外商企业总量的43.14%和49.58%。截至2015年9月底,珠三角地区累计批准香港直接投资项目112817个,合同外资金额3429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金额2021.58亿美元。  珠三角港资企业主要有六个特点。一是区域布局集中。珠三角港资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东莞,占全省港资企业总量的七成左右。二是投资行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企业数量和投资项目来看,均以制造业为主,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的传统五大产业,即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计算机与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饰业、金属制品业和电

3、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等。以注册资金来看,房地产业最大。三是企业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占53%。四是经营模式以OEM(贴牌生产)或ODM(委托设计)为主。从原料来源看,以“进料加工”为主,“来料加工”逐年减少。五是形成了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集群。产业相互配套,形成了电子、化工、塑料、五金、制鞋、家具等上下游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链,这些产业链是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重要发端。目前,90%以上的计算机零部件、80%以上的手机部件、100%的彩电部件都可以在区内配套。六是与香港依存度高。根据2015年2月香港工业

4、总会的研究报告《珠三角—香港工业未来的出路》显示,接近70%的企业完全利用香港资金,有72%的企业全部或部分进出口货物依托香港港口。  主要困难和问题  企业数量与员工人数在减少。根据香港工业总会的统计调查,港资在珠三角的制造企业从高峰期(2005年)的约55000家大幅下滑至2013年底的约32000家,而聘用人数从高峰期(2004年)的1000万人估计减少至450万~500万人左右。根据广东省港澳办提供的数据,2014年广东累计关停搬迁港资企业1032家,占全省关停搬迁企业数的63.71%。2015年1—8月,广东关停

5、搬迁港资企业651家,占全省关停搬迁企业数的66.43%。  搬迁企业多数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据香港工业总会调查结果,2008年前的产业转移通常是迁移至广东省、内地其他地方;2010年后的产业转移更多转移至东南亚国家,转移的主要产业是劳动密集型,成衣、纺织和玩具是主要的转移产业。最主要的产业转移形式是部分转移,主体仍在珠三角。广东省2015年前三季度进出口降幅扩大,据业内人士分析,造成外贸下降的原因,除了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外需不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等原因外,也与港资企业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地区有一定关系。  盈利状况不容乐

6、观。据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2014年调查分析报告,2014年六成企业处于收支平衡或只有轻微盈利,而轻微亏损甚至严重亏损的企业多达三成(2012年仅一成)。同时,近3/4的企业表示2015年产品销售价格与2014年同期相同,甚至有所下调;至于二成多成功向客户加价的企业,其产品售价的升幅平均只有8.4%,远低于上年劳工成本和整体成本的平均升幅。一些微利甚至亏损状态的企业难免更加举步维艰,很多企业出现“挨日子”的情况。  厂商投资能力和意愿正在收缩。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珠三角的香港厂商多在1980—2000年首次投资内地,2001年

7、后,随着香港制造业基本完成北移,厂商在珠三角的投资步伐减慢。2008年金融危机后,虽然香港仍是珠三角和广东最大的外资来源地,但近几年港资在房地产业和服务业投资比重逐步加大,投资设厂意愿明显降低,投资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对于长期发展计划,七成左右厂商表示维持现状不变,以稳定为主。  港资服务业进入内地仍有不少障碍。服务业是香港的产业优势,粤港服务业的合作潜力巨大,但对其市场准入、监管、服务等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港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进入广东的门槛偏高,国内对港资金融机构进入内地设立机构仍有较高的资本金和资金背景的限制,

8、广东大规模引进香港金融机构的难度较大。在调研中,粤港两地科技教育机构强烈反映,内地管理部门将港澳科研机构和人员视为境外机构和人员,对申报项目严格限制,对科研和运作经费外汇管制过严,对科研设备入境征收过高关税,对港澳科研人员征收高额所得税,严重制约了两地的科技教育合作。在信息、通信行业也是如此。  困难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