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概论6(改)

教育方法概论6(改)

ID:40209696

大小:101.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26

教育方法概论6(改)_第1页
教育方法概论6(改)_第2页
教育方法概论6(改)_第3页
教育方法概论6(改)_第4页
教育方法概论6(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方法概论6(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市教师资格证书专业培训课程(普教)教育方法概论主讲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涛第六章课堂交往第一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师生生命活力的系统,是一个以学生为认知、实践、发展主体的特殊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人际沟通、交往的过程。1、交往的概念课堂交往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人际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2、交往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是交往过程,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师生交往实现的。⑴交往

2、是认知、情感沟通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要相互了解,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认识环节。这种认识关系是双向的、直接的、互为客体的。⑵交往是信息交流的过程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⑶交往是符号交流的过程符号交流不仅包括言语、文字或各种非言语的交流,还包括以特定的概念或术语来实现对具体内容的共同理解。⑷交往是多维度的任何先进的传媒之所以不能取代教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师能创造富有情感的氛围,而这种氛围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有着共生关系,即富有情感的氛围既是交往的条件,也是交往的

3、产物。第二节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模型1、传统的课堂交往研究模型⑴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这个模型基于教师学生对话,用于分析教师及学生的言语行为,他将课堂言语进行了分类编码。见P.186表6-1。⑵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模型该系统用于分析教师和学生引起的互动,基于教师批评学生的频率分析。布卢斐—古德开发了一个用于分析教师批评学生频率的动态系统。研究者发现,学生成就的高低跟教师的批评的频率存在稳定相关,成绩差的学生受到的批评远比成绩好的学生多得多。见P189表6-3。他们提出的课堂提问技巧观察系统。教师的这种交往行为实际上造成了给学

4、生传授的学业内容和提供的学习机会是不同的。⑶提问策略分析模型这种模型基于学生等待回答教师问题的时间分析。他们发现教师建将低认知水平和高认知水平的问题结合起来提问可以明显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水平。2、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型这种模型就是运用人类学家研究原始社会文化现象的方式来研究教学的一种特殊策略,它依赖于对所研究现象的观察、描述、定性判断或解释。这种模式有七方面的特点(见P.192)它的大致过程和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进入情境、观察——搜集材料——对观察所得资料进行及时分析——得出结论。搜集材料的几种常用方法:⑴实地笔记,⑵录音,⑶访

5、谈,⑷录像,⑸调查问卷,⑹社会人际关系图解,⑺其他方法。第三节影响课堂交往的因素师生交往,是教育过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多方面的,产生交往障碍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因素在课堂交往中,不要因交往频繁而造成学生的疲劳感。某些生理上的缺陷也可能造成交往障碍。2、心理因素学生的认知、注意、兴趣、动机、情感及交往技能等都会对交往产生影响。⑴认知障碍。师生的知识经验相距甚远,从而产生认知障碍。⑵注意教学节奏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发展水平,有规律地施加教育影响力。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可分

6、为四个阶段。见P.200。⑶兴趣与动机兴趣是构成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要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激发兴趣。教师要充分注意、利用学生的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是比交往动机更高一级的社会动机。(成绩排名次)⑷师生角色地位障碍教师权威心理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有可能转化成课堂交往角色地位的障碍。⑸交往技能障碍教师如果没有“一对多”的课堂交往技能,就会产生交往技能障碍。3、环境因素⑴教室的物理环境教室位置、采光、人工照明、通风条件,班级规模,座位模式(见P.155图5-4)等。⑵时间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时间频度小,也会产生课堂的交

7、往障碍。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加与中等生、“差生”的交往频度,提高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第四节形成有效课堂交往的策略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适当的交往策略,发挥有效交流者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1、情感领域的策略⑴建立合适、积极的教师期望积极的教师期望能产生期望效应。即教师对学生成就的期望最终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那些教师对其期望高的学生,一般能够做得更好。布罗斐和古德的“失败循环”,见P.207图6-3。在形成教师期望时,应注意几点:①获取学生各方面的信息,②经常与学生沟通,③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⑵多表

8、扬鼓励,少批评惩罚教师不能对某些学生产生消极期望,要注意:①要经常检查自己为什么不喜欢某个学生的原因,②要避免给任何学生贴上否定的标签③要避免渗入“个人情感”,④充分认识每一个学生的潜在品质,⑤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⑥听取其他任课教师的观点。阅读一位初中教师的教学日记,P.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