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第006讲(封前下)

建筑史第006讲(封前下)

ID:40231325

大小:859.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7-27

建筑史第006讲(封前下)_第1页
建筑史第006讲(封前下)_第2页
建筑史第006讲(封前下)_第3页
建筑史第006讲(封前下)_第4页
建筑史第006讲(封前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史第006讲(封前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建筑史》第三章§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下)(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75年—589年)一、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整个汉代(前206—公元220年)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期。它的突出表现是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而砖石建筑利于保存的特点,使许多遗址存在至今。(一)概述两汉时期可谓中国建筑青年时期,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史籍中关于建筑之记载颇丰,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并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木架结构虽无遗物

2、,但根据当时的画像石、画像砖、明器陶屋等间接资料来看,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已经形成。红绿釉陶望楼绿釉陶戏楼绿釉陶水榭不详红陶绿釉。下为方形池塘,塘内有龟、鱼、鸭浮游。池垣上有吹奏、迎宾、执弩等九俑,池中央矗立三层方形望楼,第一层门内正坐一俑,第二、三层平台上各有吹奏俑2个、执弩俑2个、立俑1个,楼顶正中立一朱雀。汉画像石门楼图该门楼门户高大,门柱上施一斗三升拱,简洁有力,有一来宾正恭恭敬敬地向守门者行礼。二层有望楼两个,一仆人似持剑作四方瞭望状。(二)汉阙: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表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

3、,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汉画像砖上的阙门形象沛县仿古汉城(一)现存的汉阙都为墓阙。高颐阙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城东汉碑村,是我国现存30座汉代石阙中较为完整的一座。它建于东汉,是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及其弟高实的双墓阙的一部分。东西两阙相距13.6米,东阙现仅存阙身,西阙即高颐阙保存完好。高颐阙由红色硬质长石英砂岩石堆砌而成,为有子阙的重檐仿木结构建筑,其中上下

4、檐之间相距十分紧密。阙顶部为瓦当状,脊正中雕刻一只展翅欲飞、口含组绶(古代玉佩上系玉用的丝带)的雄鹰;阙身置于石基之上,表面刻有柱子和额枋,柱上置有两层斗拱,支撑着檐壁。檐壁上刻着人物车马、飞禽走兽。高颐阙高颐阙造型雄伟,轮廓曲折变化,古朴浑厚,雕刻精湛,充分表现了汉代建筑的端庄秀美。它经历17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地震仍巍然屹立,反映出汉时精湛的工艺水平。(二)冯焕阙位于四川渠县赵家坪,建于东汉,是四川现存诸阙中时代最早者。现仅存左阙主阙。通高4.6米,由台基、阙身、楼部及顶盖四部分构成,用灰黄砂石五层垒砌,形似楼阁式木建筑。阙身

5、正面柱间有隶书铭文两行:“故尚书侍郎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此阙造型典雅,雕刻精炼。冯焕于公元121年遭陷害入狱,卒后始平反。此阙当建于平反之后。冯焕阙(三)组合式建筑:下面是一个汉代组合形体建筑的例子。图中有二层楼阁一座,楼两边子母阙各一。中部的建筑为庑殿顶,正脊平直,立柱粗硕,上施一斗三升拱,檐下似乎还有一条斗拱带。楼的两层都设有卧棂栏杆,栏杆后坐有人物,好象正进行着一场宴会。在主建筑两旁的阙上也有层层的斗拱,阙身上还雕刻着动物的图案。整个建筑立面丰富,富于变化,气氛庄重而热烈,也许正反映了汉代地主阶层奢华的生活场面。

6、重楼并双阕(画像砖)(四)汉明堂辟雍:“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称,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西汉元始四年建造的明堂辟雍,位于长安南门外大道东侧,符合周礼明堂位于“国之阳”的规定。明堂方位正南北,有方形围墙,墙正中辟阙门各3间,墙内四隅各有曲尺形配房1座。围墙外绕圆形水沟,就是所谓的辟雍。四阙门轴线正中为明堂,建在一个圆形夯土基上面

7、。根据遗址结构和一些间接资料,可以推测出它原是一个十字轴线对称的3层台榭式建筑。上层有5室,呈井字形构图;中层每面3室,是为明堂(南)、玄堂(北)、青阳(东)、总章(西)四“堂”。八“个”即“四向十二室”;底层是附属用房。至于明堂“上圆下方”之说,据现有结构,有可能上层中央太室顶上为圆形屋顶,也可能另有所指。中心建筑(即明堂)的尺度,如不计算四面敞廊,每面约合28步(每步6尺,每汉尺0.23米),恰与《考工记》所记“夏后氏世室”即春秋战国时的理想方案相同。西汉长安南郊明堂复原图(四)汉建筑技艺: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

8、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1、屋顶:此时的建筑已具有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4种屋顶形式。庑殿正脊短,屋面、屋脊和檐口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