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幸福很近【15】

离幸福很近【15】

ID:40276977

大小:16.6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30

离幸福很近【15】_第1页
离幸福很近【15】_第2页
离幸福很近【15】_第3页
离幸福很近【15】_第4页
离幸福很近【15】_第5页
资源描述:

《离幸福很近【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离幸福很近【15】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识!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为度化无量无边众生我愿发起殊胜的菩提心!怎么做法供养?对上师三宝生起感恩之心,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以菩提心摄持为众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一、依止上师发菩提心作为习惯轮回的游子,面对广大如虚空,涵盖世出世间一切知识的佛法,想寻找正确的方向,一定要依止具有智慧和慈悲的善知识。有了上师的善知识,在十字路口才不会迷失方向。作为修行人,发心即正确定位人生目标,非常重要。修行目标有上等、中等、下等、最下等四种

2、,相应就有四种修行:上等的修行、中等的修行、下等的修行、最下等的修行。最下等的修行:即行持学佛、学法、皈依、念佛、拜佛、烧香、朝寺等善法的目的,全部为了今生,如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工作顺利、生活平安等。因为根本没有希求任何一种解脱的果位的心。在三士道当中,这是一般的下士。下等的修行:即深信因果不虚的道理,害怕后世堕入三恶道中,感受无量的痛苦,希求善趣的安乐,故而“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的精进修行。在三士道当中,这是殊胜的下士。中等的修行:即认为包括三恶趣和三善趣在内的六道轮回,就像火宅、罗刹洲、剑叶林等一样,是特别可怕、恐怖的地

3、方,帮想从中获得解脱,而希求声闻、缘觉的果位或想独自一人前往极乐世界,获得身心的自在、洒脱。怀有这种修行目标的人,就是中士道的修行人。上等的修行:即认为自我的解脱不合理,应让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都获得解脱,因为他们都当过自己的父母,现在沉溺在水深火热的苦海中,若没有救度他们,从人格、良心、品德等方面讲,都说不过去,故而发起舍弃自我、救度众生的无上菩提心——愿他们暂时离开六道轮回的痛苦,究竟获得佛菩萨的果位。以此目标而努力修行,就是所谓的上士道。上士道包括大乘显宗和密宗,因为都以发无上菩提心为前提。二、护持正念排除障难如果将修行目

4、标锁定在上士道,就应该经常反观自己学佛、修行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自我解脱还是为了众生解脱?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只是在理论上懂了或嘴上会说,而心里为众生修行、解脱的念头并不真实。若因此而退怯,再也不学了,那还要在无数劫中轮回里面感受无比的痛苦。这并非智者的选择,而是愚者的行为。虽然暂时修行不好,甚至连简单的修行法都修不上去,也是正常的,因为修行不可能马上得以明显的效果。否则,以前很多高僧大德都不需要长期修行了。他们都需要长期精进苦行,更何况无始以来造了许许多多恶业的我们?所以修行的,一定要发起勇猛的心。之后一点一滴的修行,一刹那间

5、的发心,也会成为真正菩提资粮的因。现在大数多人都能理解无伪菩提心很重要,它是寻找大乘的唯一指南针。因此在依靠高僧大德和善知识的教言、窍诀,知道了这个方向之后,就应继续不断地走下去,之后就会获得对治烦恼的明显效果。在学佛过程中,一定要对闻思修有信心,对例如《入菩萨行论》这样的精典要不止一遍而应三遍四遍深入学习,要象对待珍宝一样挖掘其中的内涵,并将法义融入自心,对治烦恼、遣除障碍的能力自然为增长。在修学菩提心等大乘佛法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家庭、社会、自身等许多困难、违缘,此时我们应经常观想:前辈高僧大德不惜生命代价,才获得佛法的精华

6、,我们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一点一滴的障碍也不算什么。因此,不应在困难面前一蹶不振,马上倒下,而应更加坚定誓言。三、藏王智慧光和阿底峡尊者为榜样藏佛法分前弘、后弘两个时期。前弘时期的开创者是莲花生大士,后弘时期的开创者是阿底峡尊者。前后弘时期以“朗达玛灭佛”为界。朗达玛被杀后,前藏、后藏、阿里、安多、康区全部分散,没有统一的国王。后来,在拉萨一带的阿里地方,有一位叫智慧光的国王,为了佛法再次弘扬,想尽一切办法,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藏王智慧光为了迎请阿底峡尊者到藏地弘扬佛法,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也减少了20年寿命。

7、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以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为蓝本,《菩提道次第广论》、《大圆满心性休息》、《大圆满前行》等修心法要,才在藏地各教派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修学过程中,一定要学习智慧光国王和阿底峡尊者的发心,始终要想到利他。千万不要没头没脑、人云亦云地底毁大乘佛法,否则果报极其可怕。《入大乘论》中云:“诽谤大乘法,决定趣恶道。”四、再再忆念菩提心的功德1、速超恶趣成佛做祖若想永远离开三恶趣,一定要像前辈高僧大德一样,发珍贵的菩提心。《大集经》中云:“若欲永断三恶道,应当发起菩提心。”阿底峡尊者的公案说明:欲速获得菩提者,必须

8、生起菩提心。菩提心者:舍弃自利、精进利他,或断除我执、利益他众,或舍弃自我、饶益他众,或舍弃自我、勤修利他。菩提心很重要,但修起来的时候,确实也有一些障碍,所以需要经常闻思有关利他心的论典,如《入行论》、《修心七要》、《学集论》等。2、最胜供养最高修行如果真正生起了菩提心,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