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对今【教学设计】

古对今【教学设计】

ID:40405061

大小:17.0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1

古对今【教学设计】_第1页
古对今【教学设计】_第2页
古对今【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古对今【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对今聂桂珍教材分析:《古对今》这篇课文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个识字单元里的一篇课文,采用的是对韵歌的形式识字。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和风细雨”的美好景象。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且结构相同。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以

2、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①认识12个生字“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会写两个生字“李、香”。②学会借助拼音自学生字。③初步感知韵文,能够流利地朗读韵文。3.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教学难点体会韵文的节奏美,读出韵文的节奏。学情分析: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孩子能够利用标准的普通话准、流利地朗读课文。大多数孩子能够通过看图说一两句完整的话、能够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编一编、换一换等方法识字。一年级上册我们学过《对韵歌》,大部分孩子能读出韵

3、脚的韵味,并感受到韵律,为今天再学对子奠定了基础。(一)游戏导入。师:我说上。生:我说下。师:我说左。生:我说右。师:我说长。生:我对短。师:简单吗?(简单)那我要加大难度了,准备好了吗?师:我说云。生:我对雨。师:我说雪。生:我对风。师:我说山青。生:我对水秀。师:我说柳绿。生:我对桃红。师: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这个游戏就是对对子。揭题、板书课题《6古对今》、读题。(二)读文识字,发现规律。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指名请学生读课文。3.老师与学生合作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4.男女合作读。(男生读前

4、半句,女生读后半句)5.一二组和三四组合作读。(一二组读前半句,三四组读后半句)5.通过读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6.出示生字、新词卡片。(1)借助拼音读准确。师:预习的时候已经圈出了生字,请你和同桌一起读准生字的读音。(2)小老师带读。师:有哪些字的读音是你需要提醒大家的?请小老师提醒并带读。朝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在zhao,晨是前鼻音chen,严是前鼻音yan。7.小组识字。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和猜字谜等办法小组内识字。8.小组汇报识字情况。9.完成小练习。(1)补充音节。(2)选字填空。园圆公()幼儿()花()

5、()形果()团()10.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比图片,说出图片内容,教师随机引入课文。(1)古人与今人对比图(古今)。(2)铜钱(外圆内方)。(3)四季对比图(严寒,酷暑,春暖,秋凉)。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节对子。(三)学习对子1.课件出示第1节对子,指名学生朗读。(1)结合第一、二幅图片,让两名学生合作读出课文中的对子。(2)结合第三幅图片,小组合作读对子。(3)教师点拨:了解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特点。(结合识字1《春夏秋冬》所学)出示ppt:说出下列汉字的反义词。今--()圆--()暖--()2.学习第

6、2节对子(1)指名读第2节。(2)出示图片,对应认识字词。(3)播放日出、日落动画视频,理解“晨-暮”“朝-夕”两对反义词。(4)理解词语:和风细雨。A.引导学生想象: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阳春三月,沐浴在阳光下,春风拂面,这春风跟冬风有什么不一样?B.引导学生回想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的区别,出示图片分别展示。理解和风细雨,填空()风()雨C.我会说。和风对(),朝霞对()。3.学习第3节对子(1)自由读第3节,引导思考:“桃”“李”“柳”“杨”分别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区别。(2)齐读最后一句,

7、引导学生发现成语,再指名朗读。(相机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3)播放视频,强化感悟“鸟语花香”。(4)组织学生为插图配成语。(5)一字组多词。香()()香()语()(四)整体回顾,感悟课文1.学生领读、个别读、齐读课文。2.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启发思考:当你看见眼前的景物时,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对子的精妙。我会说。桃对(),柳对()。莺歌对(),鸟语对()。(五)指导写字1.仔细观察字的结构。2.点名说说要注意的笔画。3.师范写。4.描红,写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