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

ID:41129028

大小:1.23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7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_第1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_第2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_第3页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反应原理》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2个正确答案)1、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的△H为( )A.+184.6kJ·mol-1  B.-92.3kJ·mol-1C.-369.2kJ·mol-1  D.+92.3kJ·mol-12.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1·s-1B.v(B)=0.3mol·L-1·s-1C.v(C)=0.8mol·L-1·s-1D.v(D)=1mol·L-1·s-13.常温下c(H+

2、)最小的是()A.pH=0的溶液B.0.04mol·L-1H2SO4C.0.5mol·L-1HClD.0.05mol·L-1的HNO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B.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是自发过程C.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D.电解池的反应是属于自发反应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B.升高温度可以抑制盐类的水解C.正盐水溶液pH均为7D.硫酸钠水溶液pH小于76.锌铜原电池产生电流时,阴离子()A.移向Zn极,阳离子移向Cu极B.移向Cu极,阳离子移向Zn极C.和阳离子都移向Zn极D

3、.和阳离子都移向Cu极7.常温时,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的溶液pH()A.等于7B.大于7C.小于7D.无法确定8、25℃时,pH=2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是().A.1×10-7mol·L-1B.1×10-12mol·L-1C.1×10-2mol·L-1D.1×10-14mol·L-19.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HIn(溶液)H+(溶液)+In-(溶液),浓度为0.02mol·L-1的下列各溶液红色黄色①盐酸②石灰水③NaCl溶液④NaHSO4溶

4、液⑤NaHCO3溶液⑥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A.①④⑤B.②⑤⑥C.①④D.②③⑥10.用3克块状大理石与30毫升3摩/升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再加入30毫升3摩/升盐酸②改用30毫升6摩/升盐酸③改用3克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1.近年来,加“碘”食盐较多的使用了碘酸钾(KIO3),碘酸钾在工业上可用电解法制取。以石墨和不锈钢为电极,以KI溶液为电解液,在一定条件下电解,反应方程式为:电解KI+3H2OKIO3+3H2↑。下

5、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时,石墨作阴极,不锈钢作阳极B.电解时,阳极反应是:I––6e–+3H2O=IO3–+6H+C.溶液调节至强酸性,对生产有利D.电解前后溶液的pH几乎不变12.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纯碱溶液去油污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4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13.下列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NaOH②NH3·H2O③CaCO3④CH3COOH⑤NaHCO3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14.对于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CO(g)+H2O(g)CO2(g)+H2(g)

6、△H<0,若要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升温B.增大H2O(g)的浓度C.增大压强D.使用合适催化剂15.一定温度下,向BaSO4悬浊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aSO4的溶解度、Ksp均不变B.BaSO4的溶解度增大、Ksp不变C.只有BaSO4的Ksp增大D.BaSO4溶解度、Ksp均增大16.可以判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的事实是()A.其盐溶液呈酸性B.该酸可溶解Cu(OH)2C.该酸可以 CaCO3反应放出CO2D.室温时0.01mol·L-1HA溶液pH=417.下列操作中,能使水的电离平衡

7、向右移动,而且使所得溶液显酸性的是()A.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并加热到100℃B.在水中滴入稀硫酸C.在水中加入小苏打D.在水中加入氯化铝固体18.某溶液中加入铝片有氢气产生,则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S2-、NO3-、Ba2+、Na+B.Na+、K+、SO42-、Cl-C.NH4+、Ba2+、Cl-、HCO3-D.SO42-、CH3COO-、Al3+、Mg2+19.反应2X(g)+Y(g)2Z(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不同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

8、间(t)的关系如右图中a、b、c三曲线所示。下述判断中正确的是().A.T1>T2;P1P2C.T1>T2;P1>P2D.T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