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绪论》PPT课件

《中国文化史绪论》PPT课件

ID:41403702

大小:382.3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8-24

《中国文化史绪论》PPT课件_第1页
《中国文化史绪论》PPT课件_第2页
《中国文化史绪论》PPT课件_第3页
《中国文化史绪论》PPT课件_第4页
《中国文化史绪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史绪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化史公共选修课程绪论一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内容和目的1.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对象文化,一般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本身自然属性,使其体现出人的价值观念的一切活动成果或现象。文化是人类现实生活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史。广义文化史包括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及其创造的手段、规则、制度、习惯等;狭义的文化史,则仅指人类精神文明的建树。绪论2.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史的意义和目的(1)意义:文化是社会的灵魂。通过文化的途径,能够获得社会进程的深层次信息。(2)目的:一是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创新的信心、

2、智慧和本领;二是深入地了解国情(历史和现实);三是能够为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历史的经验和素材。绪论二中国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精神1.中国文化的特征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伦理性中国文化的一般特征:(1)广泛性指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将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质态文化融汇到一起,形成中华各民族共有的文化。(2)连续性指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以来,数千年间,条理有贯,记载分明,从未中辍,这在世界各文明形态中是独一无二的。原因如下:绪论一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变易性。二是中国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宏大气魄。三是文化发育程度高。(3)平和性

3、指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倾向。它是贵和尚中的文化基本精神在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操守上的体现,(4)独特的价值取向指中国文化受其伦理道德基本精神的影响,在价值取向上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的地方。例如:天人关系、群己关系、义利关系、理欲关系绪论2.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指贯穿于中国文化发展全过程、各领域,能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刚健自强、贵和尚中源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宋代理学家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刚健自强:《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绪论贵和尚中:

4、“和”是价值取向,“中”是思想路线。贵和尚中的文化精神同样来自“天”的启示。《易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彖传》:“保和太和,乃利贞”;《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张载《正蒙·太和篇》:“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之始”。“中”即不偏不倚,不走极端。《易传》云:“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绪论三中国文化史的线索和发展阶段(一)线索:社会物质文化,学术思想,科技、文艺和史学,制度,宗教,风俗。(二)发展阶段:1.远古至夏朝建立以前:中

5、国文化的起源阶段2.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中国文化的形成阶段。3.战国、秦、汉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阶段。绪论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内部冲突与融摄的阶段;5.隋唐五代时期:中国文化的繁荣阶段;6.宋辽夏金元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巅峰阶段;7.明清前期:文化领域辉煌成果与比较劣势;文化处于出现转机的阶段;8.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文化开始走上了近代化阶段。绪论总分为两个阶段:即从中国文化形成至宋元时期,是其不断发展和趋于鼎盛的阶段;而明清至民国晚期则是中国文化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挑战下,开始反省自强,摆脱困

6、境,走上近代化之路的阶段。四学习中国文化史的方法首先,要抓住关键,即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其次,要把文化史的学习与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最后,学习中国文化史和学习其它学科一样,还应有怀疑批判的精神。绪论(一)文化无优劣;(二)文化发展有其波峰与波谷期;(三)进行文化比较,重在取长补短;(四)文化需要交流;(五)文化要兴旺发达,开放乃必由之路;(六)文化要健康发展,需摈弃冷战思维;(七)文化要发展,需不同观念作支持;(八)文化最重要的是创造。绪论本讲思考题:1.什么是文化?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7、是什么?2.中国文化的特征和基本精神是什么?3.简述中国文化史的线索和主要发展阶段。绪论五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讲中国文化的起源——原始社会第二讲中国文化的形成——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第三讲中国文化的发展——战国秦汉时期第四讲中国文化内部冲突与融摄——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五讲中国文化的繁荣——隋唐五代时期第六讲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宋辽夏金元时期第七讲中国古代文化的继续延伸和转机——明清前期第八讲  中国文化的近代化——鸦片战争至民国时期绪论推荐教材: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2版;周晓光、裘士京:《中

8、国传统文化史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参考书目:冯天瑜、杨华:《中华文化发展轨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顾列伟:《中国文化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