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和答案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和答案

ID:41583299

大小:59.7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8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和答案_第1页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和答案_第2页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和答案_第3页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和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和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和答案备课时间:2012-3-20备课人:蒋恋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重点难点)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口然的美。(重点)快乐链接材料一•…走近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鄧(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家世寒贱,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为称赞。其文工于写景,尤以

2、小品书信札记见称,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如《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等这些文章,表现了流连山水的生活情趣,风格简淡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材料二•…关于文体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相对应,韵律和谐;修辞上注辞藻的华丽和典故的运用。因为骈文中的句子通常是四个字或者六个字,故也称“四六文”。材料三•…标题介绍标题中的“书”字在文言文标题屮作名词,作

3、书信、文件讲,就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书信。但是作者所写的这篇书信与一般书信不同,它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文笔优美,清新亮丽的写景散文,而且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只是从吴均写给朱元思那封信中节选出來的一部分,文章的内容也仅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秀丽景致的一段。体验学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理解字.词、句,疏通文意。请大声地朗读课文2_3遍,自主完成下列字词句的音义。1、朗读课文后,勾画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线的字注咅。缥()展天()適()$£(经绘()莺()邈()泠()

4、柯())窥()2、解释加线词义。(1)风烟俱尽()(2)丛流飘荡((3)一百进里()(4)水皆缥碧((5)直视无蛊()(6)急湍其箭()(7)皆生寒树()(8)鱼势竞上()(9)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11)千技不穷()(12)莺飞展天()(13)望峰息心()(14)经纶事务()(15)窥谷忘反()(16)横担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啖()答案:(1)全,都⑵顺着(3)表示大约的数量(4)青白色(5)阻碍(6)急流(7)耐寒碧绿的树(8)凭依(9)作动词,比高远(10)向(11

5、)同”曝”,鸟鸣声(⑵至(13)平息(14)筹划、治理(15)同“返”,返回(16)树枝(17)白天(18)掩映3、参照注释,弄懂下列句子意思。(1)从流激荡,任意东西。(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6)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4、用优美的语言翻译全文。5、理清课文思路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_段总写之美,概括为八个字;第二段承字,抓住和的特

6、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笫三段承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之美。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探究性思维训练,理解难句;延伸拓展,沟通课堂内外。一、检查背诵,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二、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并用白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独立思考,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进行交流)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富春江美景。2.提问:本文为我们呈现了怎样一种意境?明确:文章第一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总揽胜景,勾勒出这幅山水画

7、卷的独有形象,使其山光水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油然而生向往之情。下文先写“异水",接着写“奇山",从四个方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又深幽的“独绝”意境,人若置身其间,纵目骋怀,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景色陶醉倾倒而心旷神怡了。三、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找出原文,并赏析)明确: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8、、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來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需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小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吋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