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ID:42267560

大小:12.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1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_第1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_第2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成反比例的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2.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比较教学难点: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     回忆旧知,引出新课:1、          复述回顾:(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2)、判定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A、底面积一定,圆柱的体积和高。  B、路程和时间。(3)判定两种量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2、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成正比例的量相反的,在数学上称———成反

2、比例的量。﹙板书:成反比例的量﹚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设问导读:阅读课本第42页,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相应体积,完成课本第42页表格。2、根据计算结果想想水的高度和底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3、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变化的?4、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5、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6、反比例关系用式子如何表示?7、判断两种量成反比例量的关键是什么?教师讲解:(1)满足相关联的量         (2)底面积增加,水的高度反而减少;底面积减少,水的高度反而增加。  并且底面积和水的高度的积总是一定的。得出: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一定)(3)总结反比

3、例的意义和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方法。三、巩固训练:自我检测:根据表格回答问题:长方形的长/cm402420123015长方形的宽/cm3561048(1)表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请任意写出两个长方形长与宽相乘的式子,并求出积。(3)上面你写出的两个算式的积相等吗?(4)这个积表示的是(    )。(5)由此可知:(    )一定时,(   )和( )成比例。巩固练习:1.下表中的两个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每天的烧煤量(kg)204050100烧煤的天数50252010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4、1、糖果的总数一定,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2、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3、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4、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5、铺地面积一定,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3、选择:(1)粮店运来大米的袋数一定,卖出的袋数和剩下的袋数(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2)把36升的水倒入一个长方体容器里,水的高度和容器内部底面积(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3)如果=3y,那么x和y(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5、课堂检测: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1)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相对应的高。(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方形的长和宽。(3)买来一袋糖,平均分给每人的块数与分给的人数。                                                   (4)圆的周长一定,圆的直径和圆周率。(5)六(2)班学生人数一定,出勤率和出勤人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