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嘴杨巴》 教学设计

《好嘴杨巴》 教学设计

ID:42823818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2

《好嘴杨巴》  教学设计_第1页
《好嘴杨巴》  教学设计_第2页
《好嘴杨巴》  教学设计_第3页
《好嘴杨巴》  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好嘴杨巴》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好嘴杨巴》教学设计执教人张圣春【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秫、撮、擀、硌、懵等词语。2、探讨文章主要人物杨巴的说话艺术;3、分析人物的“好嘴”,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4、加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教学重点】探讨杨巴的说话艺术【教学难点】分析杨巴的“好嘴”,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点拨法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引出“好”(板书:好嘴)凭你的理解,你认为什么样的“嘴”才称得上是“好嘴”?最好能举个例子。教师鼓励学生谈出不同的理解,比如滔滔不绝的、左右逢源的、咄咄逼人的、拍马逢迎的、妙语连珠的、一语中的的……例如

2、现实生活中的媒婆、《七品芝麻官》中的包龙星等)但是,杨巴只说了一句话,就被冯骥才成为好嘴。你知道是为什么吗?(板书:杨巴)二、《俗世奇人》及作者简介:(投影)《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冯骥才,当代作家、画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3、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50余种。中篇小说《啊!》、《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均获全国优秀作品奖。《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俗世奇人》包括苏七块、泥人张、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冯五爷、蓝眼、好嘴杨巴等。(点名学生朗读了解)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识读生字词秫()擀()硌()黏()下晌()懵()2、整体感知:(提示:删选信息法)课文讲述了天津街头两位卖()的高手杨七和扬巴,杨七是一个()的人,杨巴是一个()的人。在给()进献茶汤中,()的一句话让杨家茶汤名满津门。

4、四、研究性阅读:1、文章刻画了好嘴杨巴和杨七这两个奇人,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说说两人各“奇”在什么地方?(学生自读课文,组内互讲,取长补短;推选小组代言人交流。)(采用跳读的方式,快速将文中体现两位奇人高超手艺的语句勾划出来。然后要求学生简单地将“绝活”介绍给大家听。)●先品读杨七的奇。明确:“杨七”之奇就在手艺奇。他的茶汤制作手艺无人能比、独行天下的手艺令人称奇。2、提示:二—四自然段重点写了谁?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他呢?)明确:二——四节重点写了杨七,写杨七是铺垫,是为杨巴的出场打前站。3、“千呼万唤始出来”主角终于登场了。而杨巴的“绝活”绝在何处?

5、作者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请细读课文(6---15段)情节之奇中品析好嘴杨八之“奇”。投影思考题:⑴、李中堂来到了天津,官员们举荐了哪种小吃?为何单单举荐杨家茶汤?⑵、杨七杨巴进献茶汤与往日有何不同?⑶、李中堂为什么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火暴的李中堂了呢?(学生齐答)找到对李中堂的描写,并用一个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学生会说出“怒”来。好,现在,老师让一个同学读出怒气来!(生读)好,现在在“怒”前再加一个字。引导学生填出“大”字来!再读,读出更大的怒气来!李中堂暴怒,现场犹如火药桶一点即爆。此时此景无人敢说,唯有杨巴,足

6、显奇人本色。4、然后出示杨巴的话“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计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那么,此时说话需要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勇气、勇敢等词。然后板书:敢说。好,敢说,实话实说行不行?找学生模拟现场:“中堂大人息怒!那上面不是脏土,是碎芝麻!”“你说李鸿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学生会说拉下去打五十大板。甚至被杀。看来,这样说不行。那杨巴是怎么说的?再读杨巴的那句话。这句话哪一句是关键?引导学生重读“不知道”和“不爱吃”。揣摩“不爱吃”为什么重读。引出前面杨巴的心理描写。可见杨巴这句话说得很……巧妙。板

7、书:巧说。问:那杨巴这句话在李鸿章发怒后多长时间内说的?三十分钟、三分钟……学生会说不行。会说几秒钟。引导找出前面的“立时”、“飞快”、“一转两转三转”。板书:快说。因为敢说、巧说、快说,杨巴赢得了一张好嘴。杨巴这句话说出后的效果如何呢?引出李鸿章的赏银。为什么赏?引导读李鸿章的心理活动。圈点李鸿章对杨巴的赞赏之语。找出“心灵嘴巧”、“机敏过人”、“聪明”。重点板书“心灵嘴巧”、“机敏过人”。5、再想一想自此,杨巴在天津城威名大震。那“杨家茶汤”也被人们改称做“杨巴茶汤”了。杨七反倒渐渐埋没,无人知晓。杨巴对此毫不内疚,因为自己成名靠的是自己一张好嘴,李中堂

8、并没有喝茶汤呀!赏析本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明确:结尾提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