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余光中

《乡愁》 余光中

ID:42961198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4

《乡愁》  余光中_第1页
《乡愁》  余光中_第2页
《乡愁》  余光中_第3页
资源描述:

《《乡愁》 余光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口屯中学___语文(上)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乡愁》年级:九课型:新授课编号:9S01主备人:张艳辉执教人:张艳辉日期:课题:《乡愁》课时:一课时课型:赏析课【学习目标】:1.学习现代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学会有感情地朗读。2.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3.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学习重点】: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学习难点】:培养学生联想、想象思维和运用诗歌来表达情感的能力。学习过程一、导入背景音乐导入二、达标导学(一)读诗韵1.知识链接作家身影:余光中,台湾著名教授、诗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后定居台湾,

2、因写乡愁诗而被称为“乡愁诗人”。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漂泊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石室之死》、《听听那冷雨》等。2.试读诗歌3.教师讲解诗歌朗读方法4.再读诗歌乡愁余光中3小时侯后来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二)入诗境1.知识链接背景介绍:1949年去台湾当时年仅21岁,再还乡时已64岁。70年代初创作《乡愁》,在回忆创作时他说︰“

3、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愈重,那时离开大陆整整20年了,我不由担心有生之年回乡无望了,当时,饱满的情绪如水瓶乍裂,瓶中水一泄而出,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2.品析全诗⑴从四小节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面进行想象,将它描绘出来。⑵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明确: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

4、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3)“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明确:这些形象都是“我”的“乡愁”的物化,诗人从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抽象的情绪“乡愁”3的客观对应物,利用托物寄情的技巧把乡愁寄托在这些对应物上,诗人的乡愁就具体可感了。(4)“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词语的作用?明确:以一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三)品诗情1.仿写借助一定的意象来抒写你心中的乡愁。乡愁是乡

5、愁是三、堂堂清1.填空《乡愁》的作者是,他是我国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2.朗诵这首诗歌时,应该()A、急速、悲壮B、欢快、幸福C、缓慢、忧伤3.下列对诗歌含义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强烈要求两岸统一。B.诗中表达的思念之情超越了意识形态,表达的是人类固有的美好情感。C.诗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有意象,不是几种纯然的客观事物。D.全诗只有四节,却跨越了无数的岁月,笼罩了现实世界的氛围。4.对诗中“一枚”、“一张”、“一方”、“一湾”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诗中的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表现乡愁不是很

6、重。B.看似一种轻描淡写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重量轻的对象之上,恰好反衬C.运用反衬,也更强调对祖国和平统一的渴望与深思。D.以小见大,更显现诗人家国之思浓烈绵长。四、教学反思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