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究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究

ID:42989255

大小:4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4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究_第1页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究_第2页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究_第3页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究【摘要】目的研究胸部手术患者实行全身麻醉结合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73例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施行全身麻醉结合硬膜外阻滞的观察组和施行单纯全身麻醉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维持使用量、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清醒时间、心率(HR)和拔管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探查时、插管时、拔管时、切皮时的心率(HR)均明显快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在探查时、插管时、拔管时、切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

2、和术后清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手术患者施行全身麻醉结合硬膜外阻滞,具有显著的临床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关键词】胸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全身麻醉近年来,全身麻醉结合硬膜外阻滞开始广泛应用于胸部手术中,由于该方法的全麻药使用量比较少,所以患者能够快速清醒,这不仅维持了机体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还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质量[1-3]。本文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施行全身麻醉结合硬膜外阻滞的38例开胸手术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3、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73例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38例观察组和35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施行全身麻醉结合硬膜外阻滞,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为23~60岁,平均年龄为(47.62±2.60)岁;20例患者为肺癌,10例患者为食管癌,7例患者为贲门癌,1例患者为纵隔肿瘤。35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单纯全身麻醉,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为(46.21±2.65)岁;17例患者为肺癌,9例患者为食管癌,8例患者为贲门癌,1例患者为纵隔肿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实际病情等临床资料的比较,存在

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可比性。1.2临床麻醉方法手术实施前30分钟按照规定做0.5mg阿托品和0.1g巴比妥钠的肌肉注射。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后,采用连续监护仪实施严密的监测工作,通过右侧桡动脉对备动脉进行穿刺,并详细分析血气,对下肢采取开放式静脉输液。对照组患者施行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取右侧卧位,合理选择机体T6-7椎间隙做硬膜外的穿刺工作,同时将管置入向头端内,注意置入长度为40mm,输注5ml布比卡因0.25%,待麻醉平面显露出来后,追加输注10ml布比卡因0.25%,然后再次施行全麻引导。采用1.0mg/kg琥珀胆碱、3.0μg/kg芬太尼、1.5mg/kg

5、~2.0mg/kg异丙酚实施静脉输注引导,通过口明视下做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的常规插入,待导管位置完全确定后固定,采用连续麻醉机对通气进行有效控制,手术过程中实施单侧肺通气,予以1%异氟醚吸入,同时给予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做间断式输注,以确保麻醉深度,接着每间隔60~90min通过硬膜外导管实施5ml布比卡因0.25%的输注,如遇特殊情况可此阿勇麻黄素做静脉注射,以维持机体血压。注意手术完成后,一定要留下硬膜外导管实施术后镇痛工作。1.3临床疗效观察标准采用来自日本光电型号为BSM-24101K的监护仪对脉搏血氧饱和度与血压心电图进行连续性监测,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引导前、引导后、探查时、插管

6、时、拔管时、切皮时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此外,还要各自记录麻醉维持使用量、手术结束后30分钟分析动脉血气的结果、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等多种数据。1.4统计学处理本组患者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表示计数资料,组建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血流动力学的实际变化情况对照组患者在探查时、插管时、拔管时、切皮时的心率(HR)均明显快于观察组,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探查时、插管时、拔管时、切皮时的平均

7、动脉压(MAP)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表1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实际变化情况(±s)时间HR(次/min)MAP(kPa)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引导前90.44±4.1091.56±4.0312.45±1.1512.50±1.20阴道后92.81±4.2292.12±4.2010.90±1.24*11.29±1.23插管时93.46±4.46#108.69±4.50*13.0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