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6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第三章-6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

ID:43287033

大小:691.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08

第三章-6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_第1页
第三章-6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_第2页
第三章-6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_第3页
第三章-6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_第4页
第三章-6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6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产生扭转地震反应的原因3.9建筑结构的扭转地震效应1.建筑结构的偏心两方面:建筑自身的原因和地震地面运动的原因。质心刚心产生偏心的原因:a.建筑物的柱体与墙体等抗侧力构件布置不对称。b.建筑物的平面不对称。c.建筑物的立面不对称。d.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均不对称。e.建筑物各层质心与刚心重合,但上下层不在同一垂直线上。f.偶然偏心。2.地震地面运动存在扭转分量地震波在地面上各点的波速、周期和相位不同。建筑结构基底将产生绕竖直轴的转动,结构便会产生扭转振动。无论结构是否有偏心,地震地面运动产生的结构扭转振动均是存在的。但二者有区别,无偏心结构的平动与扭转振动不

2、是耦合的,而有偏心结构的平动与扭转振动是耦合的。(2)质心结构质心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惯性力合力通过结构所有重力荷载的中心,结构的质心就是结构的重心。结构质心坐标可通过材料力学求重心的方法求出。二、考虑扭转地震效应的方法1、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其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2、采用扭转耦联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3.刚心与质心4.偏心距(1)刚心三、考虑扭转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1、基本假定:(1)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绝对刚性,

3、在平面外的刚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2)各榀抗侧力结构(框架或剪力墙)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很大,在平面外的刚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3)所有构件都不考虑其自身的抗扭作用;(4)将质量(包括柱、墙的质量)都集中于各层楼板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坐标原点一般选在各楼层的质心处。每一层楼质量有三个自由度。2、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地面运动加速度---地面运动方向与x轴夹角设代入方程,并利用振型正交性,可得经过与前面单向平移振动类似的推导,可得到考虑扭转地震效应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分别为j振型i层的x方向、y方向和转角方向的地震作用标准值质心j振型i层质心

4、处地震作用考虑扭转地震效应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分别为j振型i层的x、y方向的水平相对位移;---为j振型i层的相对扭转角;---j振型周期Tj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i层转动半径;质心j振型i层质心处地震作用考虑扭转地震效应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计算公式:质心j振型i层质心处地震作用---考虑扭转的j振型参与系数;仅考虑x方向地震时仅考虑y方向地震时与x方向斜交地震时地震作用方向与x轴方向夹角3、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不计扭转影响时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一般情况下m=3)考虑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扭转的地震作用效应---考虑扭转的地震作用

5、效应---分别为j、k振型地震作用产生的作用效应;可取前9~15个振型。---分别为j、k振型的阻尼比;---为j振型与k振型的耦联系数;---为k振型与j振型的自振周期比;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扭转的地震作用效应取两者中较大值---为仅考虑x(y)向水平地震作用时的地震作用效应。3.10地基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规范5.2.7规定:结构抗震计算,一般情况下可不计入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8度和9度时建造于Ⅲ、Ⅳ类场地,采用箱基、刚性较好的筏基和桩箱联合基础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处于特征周期的1.2倍至5倍范围时,若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

6、作用的影响,对刚性地基假定计算的水平地震剪力可按下列规定折减,其层间变形可按折减后的楼层剪力计算。1.高宽比小于3的结构,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折减系数,可按下式计算:---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后的地震剪力折减系数;---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附加周期按右表采用(单位:s);0.250.1090.200.088ⅣⅢ烈度场地类别2.高宽比不小于3的结构,底部的地震剪力按1款规定折减,顶部不折减,中间各层按线性插入值折减.3.折减后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第5.2.5条的规定。3.11结构竖向地震作用竖向地震

7、运动是可观的:根据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在震中距小于200km范围内,同一地震的竖向地面加速度峰值与水平地面加速度峰值之比av/ah平均值约为1/2,甚至有时可达1.6。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是显著的:根据地震计算分析,对于高层建筑、高耸及大跨结构影响显著。结构竖向地震内力NE/与重力荷载产生的内力NG的比值沿高度自下向上逐渐增大,烈度为8度时为50%至90%,9度时可达或超过1;335m高的电视塔上部,8度时为138%;高层建筑上部,8度时为50%至110%。目前,国外抗震设计规定中要求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结构或构件有:1.长悬臂结构;2.大跨度结构;3.高耸结构和

8、较高的高层建筑;4.以轴向力为主的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