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

ID:43800306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4

上传者:U-7604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_第1页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_第2页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_第3页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随着CPI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另外,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警戒线,高达0.45以上。由此看来,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髙的水平。而最主要的髙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这仅仅是实际工资的对比,如果将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等相加起来,则这种差距将会扩大到6〜1()倍。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很多。不难看出,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垄断行业才有能力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由此也就形成了一种工资分配秩序的“潜规则”。再次分配机制落后。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税收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税收流失额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措施最先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方面的公平缺失,但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而言,却有着“逆向调节”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中低收入者则是纳税主体,很多高收入者却没有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区域收入差距显著。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尤其是近年来,东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还在不断上升。由于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居民自然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另外,在外资流入量较多的地区,居民收入的增长空间也会相对较大。根据相关的报道,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区是上海,最低的地区则是贵州,两个地区的人均GDP之比为1:9.6。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受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差异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要比农村快很多,于是就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8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差额的绝对值为11020元,城乡收入比高达3.35倍。若在经济统计分析中,将城镇、农村居民所拥有的福利及其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等也计算内,那么,城乡收入的差距则会更大。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增大的原因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方式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平等、公平的竞争原则,使得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产品的行业性垄断使得石油、电信、电力能源等行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这是导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若要遏制住行业间工资差距不断上升的趋势,首先就要打破行业垄断格局,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体制改革不到位。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也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的一大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体制改革不但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且也为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既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造成了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明显、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区域间收入差距拉大。自然环境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环境常常会导致区域间的收入差距,这也会致使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差异。例如,东部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优越,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东南沿海一带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并且集中了大批的出口加工企业,每年都可为当地创造大量的税收,因此地方经济相对发达,而这些区域的居民收入水平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另外由于东部地区实行改革开放的时间较早,因此经济结构相对较为合理,这也是造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并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产品市场难以扩张,农业生产难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农村消费市场的与城市消费品市场的等级在不断拉大,农村需求结构得不到提升,必然影响与需求有关的供给结构。总之,由于旧体制依然存在,因此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有了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实现收入分配科学化的有效策略发挥宏观调控机制的调节作用。第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我国应该将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放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上来,以保证整体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可以利用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加大再分配等措施积极构建“中部大、两头小”新分配格局。并且,还有必要针对国有企业实施限薪措施,防止垄断行业职工收入过高。第二,建立工资管理机制。最低工资制度是劳动和资本间分配关系优化的重要前提,能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而,在制定科学合理工资指导线的过程中,应该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调整,建立起政府主导、工会推动、劳资互助的协商处理模式,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稳步 发展,维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积极调整再分配机制。第一,增强再分配支出力度。对于城镇居民基本的福利、补贴应采取货币化措施,针对农民的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低收入群体更多的救助补贴和优惠政策。国家应逐渐增大对农村与经济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尽最大努力提升新型农业技术含量、提升规模农业的竞争力和农民的实际收入。此外,还应合理运用再分配处理措施调节部分人群收入过高的问题,促进分配秩序的规范性。第二,改革税收分配制度。国家需要制定一套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分配制度,并且保证个人收入规范化、合理化的实现。这一政策可先在髙收入行业实施,然后不断推广给全社会。在法治层面,立法机关应该积极推动税收方面的法律制定工作。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必须坚持公平原则,将重点目标定位在高收入人群,并做好相关的调整工作。尤其是对于高收入行业的从业人员,全面做好征税规划,严厉处罚逃税、漏税等非法行为。在税率方面,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实情及时做出调整,以保证我国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建立完善的第三次分配体系。为鼓励富裕阶层积极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要适当减免捐款的所得税。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对社会财富进行合理调配,以此缓解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第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这样可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存在的“隐性失业”问题。通过提供各种鼓励政策,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第二,加大农业支持,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完善当前的各种惠农政策,各级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知识培训,引导农民进行规模经营,从而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第三,户籍制度改革。要建立积极的公共政策,主动接纳农民进城,构建新型的现代城市户籍制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