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后苏醒延迟原因研究

麻醉后苏醒延迟原因研究

ID:43864797

大小:1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6

麻醉后苏醒延迟原因研究_第1页
麻醉后苏醒延迟原因研究_第2页
麻醉后苏醒延迟原因研究_第3页
麻醉后苏醒延迟原因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麻醉后苏醒延迟原因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麻醉后苏醒延迟原因研究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过量:麻醉后苏醒延迟,最常见的原因是麻醉药过量,其中较常见的是临床判断失误而投入过量的麻醉药。中枢神经系统(CNS)敏感性增加:全麻药催眠作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脑中麻醉药浓度与脑受体位点对该麻醉药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存在生物个体差异性。蛋白结合减少:与巴比妥类竞争共同结合位点的药物,通过从血浆蛋白中置换巴比妥类,从而增强后者的作用,延长作用时间。低蛋白血症可能通过减少巴比妥类运输入肝脏而延长其麻醉时间。麻醉药排泄延迟:脑中麻醉药浓度下降,取决于麻醉药摄取与分布的因素,临床表现为麻醉苏醒。麻醉药的溶解度与麻醉药恢复速度呈

2、正相关。麻醉药物再分布:临床所有巴比妥类以及其他催眠药如地西泮、咪达哩仑催眠作用的终止,可能主要取决于再分布。肝功能显著改变(如肝叶切除术或门静脉分流)与动物巴比妥类催眠时间延长有关。长时间反复给予巴比妥类或其他催眠药时,代谢性作用明显。肝脏代谢功能下降,微粒体酶形成与生物转化:老年、婴幼儿及营养不良,应用多种肝微粒体系统解毒的药物,致肝代谢功能降低与麻醉苏醒延迟有关。代谢性脑病:麻醉后可能导致CNS抑制的全身代谢性紊乱,这必须与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加以区别。代谢性脑病常常增加脑对抑制性药物的敏感性。肝脏疾病:严重肝脏疾病及有肝昏迷史的病人应用小剂量吗啡后可出现

3、脑电图(EEG)缓慢和CNS抑制。麻醉性镇痛药是引起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宜慎用于严重肝脏疾病病人。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麻醉药需求量降低。临床实践显示严重肾上腺功能不全者麻醉后可能苏醒延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术后呼吸衰竭可能导致麻醉苏醒延迟。通气不足不仅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而且可延缓吸入麻醉药的排出。低血糖:麻醉和手术应激反应一般可增高血糖浓度,术中危险性低血糖罕见,如分泌胰岛素的胰腺肿瘤或后腹膜癌肿。高渗综合征:围手术期高渗综合征,即高渗性高糖性非酮症昏迷,是全麻后苏醒延迟的原因之一。该综合征病人死亡率高达40%〜60%,因此

4、,早期诊断与治疗特别重要。血糖浓度大于33mmol/L,血清毫渗量升高而无酮症酸中毒即可确诊高渗性高糖性非酮症昏迷。血清毫渗量反映渗透性活性物质数量,主要包括钠(及其对应的阴离子)、尿素和葡萄糖。该综合征可能在数日缓慢发展。一般认为高渗透综合征伴发的昏迷是由于脑细胞脱水。脑缩小可能发生颅内桥静脉损伤,硬膜下血肿形成。中枢神经损害:麻醉苏醒延迟可能因脑缺血、出血或栓塞所致神经学损害。临床检查与治疗麻醉后苏醒延迟的原因诸多且不同,所以必须进行全身检查。根据病人用药史与既往全身疾病史以及手术经过,麻醉医生常常可确定长时间CNS抑制的最常见原因,采取相应对策。PAC

5、U病人未能苏醒,无明显CNS抑制的因素,则立即仔细评价通气和氧合显得非常重要,包括分钟通气量、PaO2、PaC02、pH和血液葡萄糖浓度。应测定体温,评价循环功能以了解脑灌注。其他实验室检查包括肝肾功能、内分泌疾病的项目。应用特异性拮抗剂可逆转麻醉性镇痛药和抗胆碱能药物引起的CNS抑制。通过分次静注纳络酮(20〜40ug)可鉴别诊断麻醉性镇痛药引起的嗜睡。毒扁豆碱亦可排除东葭著碱抗胆碱能作用引起的长时间意识丧失。氟马泽尼可特异性拮抗苯二氮卓类药物引起的嗜睡,每次累加剂量为0.1〜0.2mgo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个体差异颇大,因此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病人表现为其他原

6、因不能解释的CNS抑制时宜考虑给予氟马泽尼。评价和治疗术后CNS抑制时特异性药物拮抗剂如纳络酮、毒扁豆碱和氟马泽尼具有肯定的价值。然而,不主张使用非特异性兴奋剂,因为该非特异性兴奋剂的危害(如抽搐或重新意识丧失)可能大于其诊断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