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浅析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ID:43994624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7

浅析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_第1页
浅析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_第2页
浅析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宁安市海浪镇中心小学刘源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使自我成才与国家、社会、集体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最终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然而,由于中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因此,加强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成为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一、责任的意涵责任泛指“职务和任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行为要求和心理体验”。也有人把责任解释为“份

2、内应做的事或没有做好份内应做好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责任既包括对自己的责任,也包括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也就是说,责任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人们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其二,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责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无处不在,我们的整个生命周期,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承载着不同的责任。因此,责任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意识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一个缺乏责任意识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与他人真诚合作的,更无法学会与人分享。二、当代中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表现责任意识是人们所体验

3、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道德责任的自觉反映。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过重的压力以及自身的惰性等多种原因,从而导致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崇尚个人自由、淡化个人责任。现在有些学生过于崇尚个人自由,往往对一些规章制度不屑一顾,不注意小节。如有的学生经常逃课,上课迟到、说话、发短信、吃东西等。他们往往认为这只是一些区区小事,而忽略了其行为对班级、对他人、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不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基本道理,在思想意识上存在很大的误区。其二,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只考虑自己的体验而不考虑他

4、人的感受;只要求别人的尊重,却不能以礼待人;只愿意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对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其三,强调自我实现,淡漠社会责任。当代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爱中,社会交往的贫乏,认识水平的局限,使之形成了较明确的自我意识。这种强调自我,缺乏社会责任的现象,导致中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短视,不能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集体、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则更多的强调自我,而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其四,注重个人享受,忽略奋斗意识。作为新世纪青年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

5、而,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主动性不足,甚至有厌学情绪,因此出现考试作弊,破坏公物,奢侈浪费等现象发生。三、加强中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途径(一)通过课堂学习,提高自我责任意识。政治理论课是学生知晓是非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通过老师的知识传授,从而使学生从根本上对个人责任、社会责任以及现阶段应履行的责任有更清晰的认识,为把自我培养成为富有责任的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通过校内主题活动,增强学习责任感。爱因斯坦曾说“学校应该确立这样的目标,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不是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实践证明,加强道德

6、修养,培养和谐的人,必须从“责任”二字做起。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通过校内各种主题活动,如读书征文活动、读书报告会、社会调查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了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时代对人才的呼唤,思考对自己、对它人、对社会的责任,立足现在,从点滴做起,将责任意识落实到眼前的学习当中,为未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创造良好的条件。(三)通过家庭教育,明确生活责任。父母的行为举止将对子女责任意识养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为父母者,应在日常生活当中,以自己的行为去教化子女,

7、从小事做起,在学习、生活、劳动中模仿和体验对他人的责任。以身示范,提倡助人为乐的风尚,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带着对生活的不同理解,独自走向社会,让小我融入社会。总之,责任是社会对人的根本要求,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具体表现。注重和加强中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是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应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