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川崎病36例临床研究

不完全川崎病36例临床研究

ID:44013432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不完全川崎病36例临床研究_第1页
不完全川崎病36例临床研究_第2页
不完全川崎病36例临床研究_第3页
不完全川崎病36例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完全川崎病36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完全川崎病36例临床研究川崎病(KD)即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儿童时期主要累及小型动脉的急性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不完全也称非典型,是指临床指标达不到完全符合诊断川崎病标准的病例,由于其临床症状体征的不典型,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困难,1997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川崎病患者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81例患者中,典型KD45例(55.6%)为典型组,其中男28例,女17例,男女比1.65:1,年龄3.6±1.8岁;不完全KD36例(44.4%)为不完全组,男22例,女14例,男女比为1.57:1,年龄3.5±1.9岁。诊断标准:⑴主要临床表

2、现:①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②多形性红斑;③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唇充血皺裂;④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舌乳头呈草莓舌;⑤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1]。⑵典型KD:不明原因持续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伴其他5项主要临床表现中的至少4项,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称为典型性KD[l]o⑶不完全KD:不明原因持续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伴其5项主要临床表现中不足4项,在排除其他需要与相鉴别的疾病后,也可诊断,称为不完全性KD[2]O⑷冠状动脉病变(CAL):冠状动脉内径正常值:W3岁2.5mm;4〜9岁3.Omm;10〜14岁3.

3、5mm。①轻度扩张:冠状动脉内径$3.5mm,<4mm;②中度扩张度:冠状动脉内径4〜7mm;③重度扩张:冠状动脉内径为巨大冠状动脉瘤[3]o检测项目: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比积(HCT)、血沉(ESR)、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UCG)o统计学处理:数据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临床表现:不完全KD36例中具备除发热外的3项主要指标18例(50.0%);具备除发热外的两项主要指标10例(27.8%);具备除发热外的1项主要指标7例(19.4%)

4、;除发热外不具备主要指标1例(2.8%)。典型与不完全两组主要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非典型临床表现:有流涕、喷嚏、咳嗽、气促、腹泻、呕吐、淋巴结肿大、肺部啰音等单个表现存在或多个表现同时存在。ECG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典型组ECG检查32例,异常13例(40.6%),(窦性心动过速除外,下同);不完全组ECG检查23例,异常7例(30.4%),两组异常及异常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见表2。UCG检查:两组均进行UCG检查,典型组发生CAL26例(57.8%),不完全组发生CAL17例(47.2

5、%),两组CAL比较及CAL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确诊时间:不完全组10例(27.8%)就诊时确诊,19例(52.8%)就诊后3天内确诊,7例(19.4%)就诊4〜6天确诊,平均确诊时间4.2天。治疗:不完全组36例确诊后联合使用单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2g/kg,8〜12缓慢静脉输入;阿司匹林30〜50mg/(kg•日),分3〜4次口服,热退3天后逐渐减量,热退2周左右减至5〜10mg/(kg•H)顿服,连用6〜8周;同时加服双囉达莫3〜5mg/(kg•日),分2〜3次口服。24小时内退热25例(69.4%),24〜48小时退热9例(25.0%),48〜72小

6、时退热2例(5.6%)o讨论本组KD的发生率44.4%,与国内报道的18.8%〜43.1%基本一致[4];UCG与ECG检查在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动态观察CA的变化价值更大,UCG可准确测量近端冠状动脉内径,观察形态,管壁厚度及管腔内有无血栓,ECG检查异常可间接反映存在于远端的CAL[5],如用体表面积纠正CA内径更能反映KD发作期CA受累的实际情况[6],本组实验结果说明CAL在典型KD与不表1两组主要临床表现比较[例(%)'症状典型组例不完全KD组X2P值发热25天45(100.0)36(100.0)——指(趾)改变43(95.6)20(55.6

7、)18.5K0.05多形性红斑41(91.1)17(44.2)18.95<0.05眼结膜充血42(93.3)18(50.0)19.56<0.05唇充血皺裂38(84.4)16(44.4)14.40<0.05颈淋巴结肿大28(62.2)10(27.8)9.53<0.05表2两组检查结果比较[例(%)]项目典型组不完全组肢导联低电压4(30.77)2(28.57)I度房室阻滞2(15.38)1(14.29)ST—T改变4(30.77)3(42.86)期前收缩3(23.08)1(14.29)CAD21(80.77)13(76.47)CAA4(15.38)3(17.6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