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临床医学论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ID:44020209

大小:4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8

临床医学论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_第1页
临床医学论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_第2页
临床医学论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_第3页
临床医学论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_第4页
临床医学论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论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易慢性化、重症化的传染病。随着近几年对前si抗原硏究的深入,发现前si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复制的重要的血清学标志。前S1抗原与HBVDNA在反映病毒复制方面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前S1抗原的持续阳性,常提示病情呈持续进展及易重症化。前S1抗原滴度的持续下降提示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预期疗效好。【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包膜蛋白包括前S1抗原(PreS1)、前S2抗原(preS2)、S抗原。前S1蛋白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前S1蛋白在病毒侵入肝

2、细胞过程中起重耍作用。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1S1抗原的分子生物学特性1•1HBV的基因结构HBV为嗜肝DNA病毒,HBV基因组由一个不完全双链DNA组成,约3200个氨基酸。长链L含4个开放读码框架,为病毒蛋白的编码区:S区、C区、P区、X区。短链S相当于长链的50%〜100%,其不固定端可被内源性DNA多聚酶延长,使病毒成为完整的双链。12HBV基因组编码HBV抗原所有四个功能性读码框架(P基因编码DNA聚合嗨,C基因编码HBcAg,S基因编码S抗原、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⑴灯基因编码X产物)都位于DNA负链。13编码不同形式的表

3、面抗原(HBsAg)的HBV基因区域由大蛋白(LHBs),中蛋白(MHBs)和小蛋白(SHBs)组成,其氨基酸组成的肽段长短不同。在第一和第二个起始密码子之间的序列称为Presl,在第二和第三个之间为Pres2,从第三个密码子到终点密码子的序列为S。在空间结构上,PRES1区域位于完整HBV病毒颗粒的表面,和病毒的感染、装载密切相关。2前S1抗原与c系统的关系在我国近3千万人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其中约有30%左右的患者,抗HBe阳转后,病毒在体内继续复制,病情较重,其中部分可以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自然好转率非常低。同样,抗HBe(+)的HBV无症状携带者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一部分抗

4、HBe(+)的慢性肝炎和HBV无症状携带者,往往是因为病毒基因变异所致,其所携带的HBV变异毒株大多数表现为在病毒基因组前C区末端1896位发生GA点突变,产生一个新的终止密码子(TAG),阻断了HBeAg的形成,导致在临床上出现HBeAg缺陷的HBV血清型,因HBeAg的缺失,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困难[2]。此时,检测前S1抗原既能较为准确的检测病毒在机体内复制状况,又能诊断疾病的转归和了解是否携带HBV变异毒株。充分显示了前S1抗原的临床价値。所以抗HBe(+)的HBV感染者中,加查前S1抗原是非常必要前S1蛋白含有肝细胞膜受休,在HBV感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方面起重要作用。在病毒

5、感染机体的整个周期中,前S1蛋白的独特作用,使其能够较充分的反应机体的体液免疫状况,直至病程的转归过程,如急性肝炎时前SI抗原阴转是病毒清除的最早迹象,反之,前S1抗原持续阳性,急性肝炎将发展至慢性肝炎。前S1抗原与HBVDNA在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有良好的一致性哟有30%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HBe阳转后,病毒仍在体内继续复制,病情较重,其中部分可演变为肝硕化与肝癌。李琴等〔1〕报道HBeAg阳性、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9例,HBV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均为96•5%;HBeAg阴性、抗HBe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5例,HBVDNA与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81・5%和72

6、・3%。前S1抗原能较准确地反映病毒在机体有无复制,前S1抗原较HBeAg更敏感地反映HBV复制的情况。4前S1抗原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关系前S1抗原作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预后指标,发现对丁扰素敏感的患者在治疗前的前S1抗原滴度明显低于不敏感患者[4],治疗后前S1抗原滴度逐渐下降的患者,HBeAs血清转换明显高于前S1抗原滴度下降不明显者。前S1抗原滴度逐渐下降的患者,HBVDNA水平亦呈逐渐下降;故经干扰素治疗3〜4个月,前S1抗原滴度无下降甚至上升者,预期干扰素疗效欠佳,可考虑停用干扰素。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前S1抗原滴度有下降,但下降至一定水平后-,无继续下降趋

7、势,应考虑出现干扰素中和抗体可能。干扰素治疗过程中‘HBeAa转阴或出现血清转换'肝功能持续异常,前S1抗原滴度仍持续高滴度者,应高度怀疑乙肝病毒前C区变异。2006年8月第34卷第4期临床军医杂志(ClinJMedOffic)5展望前S1蛋白可反映病毒的复制,与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有关,连续定量测定能反映病毒的复制情况。前S1蛋白与HBVDNA检出率两者符合。前S1蛋白伴随HBeAg消失而消失,且与阴转时间呈正相关,提示前S1蛋白是一个与HBeAs同时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