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

ID:44305679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_第1页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_第2页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_第3页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_第4页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痛经中医辨证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痛经中医辨证治疗痛经中医辨证治疗[摘要]目的探讨痛经的辨证分型以及中医药治疗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原理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4例痛经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结果124例患者中属于气滞血瘀型40例,寒湿凝滞型36例,气血虚弱型29例,湿热下注19例。经过精心治疗,痊愈60例,显效3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79.03%。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痛经具有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关键词]痛经;中医辨证;治疗[中图分类号]R271.11+3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2、]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来临前后及月经期出现小腹或/和腰部疼痛的临床症状,严重者痛及腰舐。随月经周期而发作,发作期间还町伴有以下症状: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其至昏厥,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临床根据发病原因类型的不同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患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研究表明此种痛经在正常分娩后疼痛多可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1,2]。祖国医学认为:妇女在经期及月经前后,生理上冲任的气血较平时变化急骤,此时若感病邪或潜在病因与气血相干,以致冲任、胞宫气血运

3、行不畅,则“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痛”。痛经多因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阻滞,或因精血不足,胞脉失于濡养所致[3]。中医称本病为“经行腹痛”。有虚实之分,临床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湿热下注四个证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4例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门诊收治的痛经症患者,年龄17〜47岁,平均(25.7±5.6)岁;病程1个月〜13年。其中原发性痛经120例,继发痛经4例。1.2方法1.2.1辨证分型(1)气滞血瘀:患者主要表现为每于刀经前一二天和/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

4、心烦急躁易怒,胸闷,经量少或淋漓不畅,经色紫黯,可见凝血块,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2)寒湿凝滞:见者主要表现为经前数H和/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Z痛甚,经量少,色不鲜或夹污黑瘀块,质稀。畏寒肢冷、胃皖痛、遇热痛减,恶心呕吐,口带多,舌苔口腻,脉沉紧。(3)气血虚弱:患者主要表现为于月经经后一二天和/或经期小腹隐痛,经期多错后,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萎黄,或神疲倦怠,纳少便澹,舌淡,脉细弱。(4)湿热下注:患者主要表现为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紙疼痛;月经

5、周期多提前,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平时小腹与腰紙部酸痛,经来疼痛加剧。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濡数。1.2.2治疗原则及用药1.2.2.1气滞血瘀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成药:逍遥丸,由安徽仁和药业生产,国药准字Z34020490。组方:柴胡、当归、口芍、白术(炒)、茯苓、炙廿草、薄荷。每次9g,每H2次口服。中草药:当归10g,赤芍10g,川時10g,桃仁10g,红花6g,枳壳10g,延胡10g,五灵脂10g,丹皮10g,乌药10g,香附10g,廿草6g等,水煎服,每日一剂。1.2.2.2寒湿凝滞治疗原

6、则: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治疗:调经丸,由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1020019,组方:麦门冬、制半夏、阿胶(蛤粉炒)、熟地黄、延胡索、香附、没药、益母草、艾叶炭、续断、黄苓、吴茱萸、牡丹皮(酒炒)、酒白芍、制川苇、肉佳、当归、炙廿草等,每次9g,每日2飞次口服。中草药:吴茱萸10g,当归10g,川時10g,益母草10g,延胡10g,川牛膝15g,桂枝]0g,苍术10g,茯苓10g,香附15g,干姜10g,每日一剂水煎服。1.2.2.3气血虚弱治疗原则:益气养血,调经止痛。治疗:乌鸡白凤丸,江西汇仁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36021216,

7、每次9g,每H1次口服。中草药:熟地10g,当归12g,口芍10已川苇10g,黄罠10g,党参iog,吴茱萸10g,桂枝10g,香附10g,延胡12g,甘草6go1.2.2.4湿热下注治疗原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治疗:妇科五淋丸,江西侨业制药生产,国药准字Z20003109,一次6g,-H2次口服。中草药:枳实10g,赤芍15g,柴胡10g,丹参20g,三七粉(冲服)2g,车前子10g,龙葵20g,扁苔10g,桃仁10go明确诊断后,中医针对病因,分别采取活血化瘀,行气理气,温经散寒,除湿,益气补血,益肾养肝等方法治疗痛经,效果非常明显。以上各证Z药于月

8、经前3〜5天开始服至经期,每H1剂服2次,连服3〜4个周期可获满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