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

ID:44337444

大小:400.4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21

上传者:U-7604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练2古代中国的经济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型专题撬分篆基础组时间:35分钟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6•冀州中学模拟]下面是中国古代早期不同农具耕作效率对比表。该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耕作时间面积方式(天)(担田)锄耕11木牛14牛耕114A.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到全国B・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C•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D■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立答案C解析表格中的数据表明,采用牛耕技术耕作效率大为提高,这说明牛耕是中国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故选coA、B、D三项无从体现。2.[2016•衡水二中周测]《新唐书》载:"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狭乡授田,减宽乡(田多可以足其人者)之半……工商者,宽乡减半,狭乡不给。"下列对材料中所反映的土地制度认识正确的是()A・授田不分性别和年龄 B・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可自由买卖C•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重农抑商D■这_土地制度延续到宋代前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可知,授田的对象是年满十八岁的男性,故A项错误;唐朝均田制规定口分土地不可自由买卖fB项错误;"工商者,竟乡减半f狭乡不给”体现了政府重农抑商,故C项符合题意;唐朝中后期,均田制遭到破坏,D项错误。3・[2016-枣强中学仿真]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是:"大夫各运筹策f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f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f补不足f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双重利益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建国用""排富商大贾""齐黎民""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增而用足"可知,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包括打击富商大贾.济民生.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解决军费问题.减轻百姓赋税负担,故选A项。B.C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解决军费问题只是目的之一,所以D项排除。4・[2016•衡水二中月考]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这实质上反映了() A・经济发展对社会消费观念的影响A.经济发展带来生活的铺张浪费B.传统观念对传统佳节的影响C.传统佳节对商品经济的消极影响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出"铺席之家""陋巷贫窦之人"在佳节之际亦会"安排家宴”"解衣市酒",这实质上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对社会消费观念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出"铺张浪费",排除B项;吃团圆饭.欢度佳节是材料的表象,排除C项;D项错在"消极影响",排除。5・[2016-武邑中学热身]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f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宋朝时期,土地典当买卖空前频繁,在大部分情形下,不管交易双方是否相识,都要通过牙人说合,讨价还价时由牙人传话,牙人参与交易过程,并在价格磋商中起很大作用。牙人在土地买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说明()A■宋朝商品经济水平较低B•政府改变市场管制政策C・封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D■商业发达导致土地兼并答案C解析宋朝农业经济发达,其表现之一就是土地典当买卖频繁,而牙人大量参与交易过程,则反映了宋朝商品贸易的发达,因此选c。A项不符合史实;B项和材料无关;土地兼并严重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而不是商业发达fD项错误。6・[2016•衡水二中期中]"天下之民寄命于农f徽民寄命于商"f"中家 而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徽商成为徽州人口中流动性最强且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的主要原因为()A■社会风气B・地狭人稠C.政府引导D•交通便利答案B解析由"无田可业"可知,徽人经商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土地资源匮乏。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表达。7.[2016-枣强中学模拟]庆历中,范文正奏言:"今国用未减,岁入不可阙,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今为计莫如先省国用;国用有余,当先宽赋役,然后及商贾。”其言论的思想根源是()A•休养生息B•无为而治C・重农抑商D・农商并重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的意思。材料大意是:如今朝廷的各项开支没有减少,每年的税收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向茶山盐池和商人征收,就必然要向农民收取。与其损害农民的利益,倒不如向商人征税。当前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如先节省国家的各项开支。国家的用度有了盈余,就应该先宽减对农民的税收和劳役,然后才考虑到商人。据此分析可知,C项符合题意。8・[2016•衡水二中期末]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曰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可以说明()A■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B•万历年间中国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民营手工业中出现细密分工 D.封建政府鼓励发展民营手工业答案B解析由"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可知,万历年间,油坊业中已出现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的标志,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9・[2016-武邑中学猜题]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己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B.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D.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答案B解析材料中提到的"将自己与外世隔绝"指的是明朝实行的海禁政策f其政策"转向内部"从根本上说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B项正确。A项是转向内部的表现,C项是转向内部的影响f均不符合题意;D项与史实不符。10・[2016•冀州中学仿真]晓宇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答案C••yd解析农业文明时代的动力是畜力,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动力是蒸汽,近代化的最主要标志之一是大机器生产。因此出现了关于"马"的词汇减少•"机"的词汇增多的现象。A.B两项均表述错误;材料所述现象与文字改革无关。二非选择题(20分)11.[2016-武邑中学预测]宋朝商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由■放纵词由原来的士大夫文人词向市井词转变柳永使宋词进入一个慢词的历史新时期,大胆吸收口语.俗语入词。——据[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等整理材料二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趙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佣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O材料三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所说的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基本史实。(4分) (1)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宋朝时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原因。(10分)答案(1)史实:"市"突破时空限制;城郊和乡村出现了"市"。(2)因素:土地兼并严重,土地买卖频繁;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雇佣制度的实行,促进了手工业发展f也减轻了对工匠的人身束缚。⑶专制集权制度和官僚政治的制约;商人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官营工商业的强大和压制;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绝对主体地位;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以及原因和影响。第(1)问f首先要正确理解材料中所说的"种种限制”的含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主要的史实。第(2)问的"因素"要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提炼f特别是要重点答出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第⑶问,首先要正确理解"爆炸性影响”的含义,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思考。能力组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20:L6•衡水二中模拟]古代中国某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f养鸡为换油盐针线这段俗语体现的思想观念是()A・宗法观念B.市场意识C・小农思想D・节俭观念答案C解析根据"养牛为种田""养鸡为换油盐针线”可知,该俗语反映的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体现的是小农思想,故选c项。13.[2016-枣强中学期末]"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 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可知,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中国耕作技术的停滞,故选D项。14.[2016•衡水二中仿真]"从中国经济史来看,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f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制度与材料中"干预”的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B.朝贡贸易C•坊市制度D.官营专卖答案D解析依据"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获取巨额财富"可知,A、B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坊市制度是政府管理商业的措施,这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但它不能使国家获取巨额财富,排除C项;官营专卖既能使国家最大限度地控制经济f又能使政府获取巨额利润f故答案为Do15・[2016•枣强中学期中]中唐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中写道:"夜市干灯照碧云,高楼细袖客纷纷。如今不是平时日,犹自笙歌彻晓闻。"晩唐薛逢也写有"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泊香满怀"的诗句。这些诗句主要说明唐朝()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南方的都市很繁华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已经出现夜市生活答案D解析根据题中的"夜市干灯照碧云”"骑马夜泊香满怀”等诗句可以看出,材料主要描写的是唐朝夜市的情景,故选D项。A项错在"高度发达";材料涉及的都市有洛阳和扬州,洛阳在北方月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f排除。16・[2016•衡水二中热身]下表反映的是汉.隋、唐三代不同区域的治水活动次数。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北方水灾逐渐减少,南方水灾增多C•经济重心由北方逐渐向南方转移 D・长江流域成为全国治水的重点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汉代北方治水活动的次数明显超过南方,说明当时北方为中国的经济重心,到了唐代,虽然北方治水活动的次数与汉代相比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南方的增加速度明显超过北方,这反映了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从材料中均无法得出,排除。17.[2016-武邑中学期末]据史载:唐朝前期,宋州(河南商丘)、亳州(安徽亳县)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江南东道(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丝织物品类繁多,很多被列为贡品,在产量上已仅次于河南、河北道而跃居全国的第三位。该记载()A•反映了唐朝主要政治中心在豫皖地区B•准确地统计了南北方丝织业的发展状况C•折射出古代河南.安徽之地是桑蚕中心D・反映了唐朝行政区划和丝织业发展特点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唐朝前期的丝织业的发展情况,A项中"政治中心"无法得出,故排除;B.C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材料中〃宋州""亳州""江南东道""河北道"等地名,可以反映出唐朝的行政区划有州.道等,故选D项。18・[2016•衡水二中预测]明朝时有人说:"山泽之利f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宣德十年(1435年),命全面停罢金■银.铜.铁官矿f令民自采炼。这表明()A■民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官营手工业管理方式落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官营和民营手工业。"山泽之利,官取之则不足,民取之则有余”使得当时的明朝政府全面停止官方对金.银.铜.铁矿的开采,改为民间采炼。其原因是官营手工业虽然技艺先进,但管理方式落后,而民营手工业可以很好地弥补官营手工业的不足,故选D项。A项不符合史实f官营手工业掌握着当时最核心的技术;材料中没有体现雇佣关系,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不符合史实。19・[2016•枣强中学月考]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上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材料所描述的现象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思想观念的冲击。从材料中看不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且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排除B项;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20J2016•衡水二中猜题]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的是()图一(唐)秘色瓷图二(宋)孩儿枕图三(清)班琅彩花卉瓷碗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C・珪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瓷器的发展历程。唐朝时我国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而秘色瓷是青瓷的一种,故A项错误;宋时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在浙江龙泉,故B项错误;中国的瓷器在唐时开始大量出口f但是欧洲人直到18世纪才掌握制瓷技术,故D项错误;清代出现的坯琅彩主要是吸收了欧洲的珪琅器和琏琅画技艺而创制的新品种fC项符合史实。21・[2016•衡水二中一轮检测]这是一段学生编写的剧本:阿牛是一个北宋的杭州农民,一向曰作夜息。但这两天他想放松一下,于是他跟地主结算了工钱,跑到街上闲逛。街上错落着很多店铺和会馆f有卖玉米糕点的食品店,有 卖印刷书籍的书店,还有卖布料和瓷器的杂货铺,瓦肆里还有人在唱着京剧。阿牛想:"快过年了,得给妻儿买块像样的布料做衣服于是,他走进杂货铺,买了两块棉布,顺便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犒赏自己。这段剧本中存在的错误有()A・3处B・4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宋朝的经济发展状况。本题关键信息是"北宋""杭州",阿牛租种地主土地,应向地主缴纳实物地租,地主不可能给阿牛工钱;根据所学可知,会馆出现于明清时期;玉米于明朝中后期传入我国;棉布得到广泛使用是在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后;京剧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粉彩瓷器出现于清代;故本材料有6处错误,答案选D项。22・[2016•冀州中学周测]明清之际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中国未能乘着新航路开辟的东风与世界正常接轨,而是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经济发展的附庸。学界认为阻碍中国"正常接轨"的内因很多,其中主要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不如西欧国家发展迅速B•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C•开口通商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进程"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A项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表现;B.C两项只是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经济发展的附庸"的原因f不能解释"中国未能……与世界正常接轨〃,均 可排除。根据所学可知,D项符合题意。23・[2016•冀州中学热身]"清前期外贸中,’只卖不买’导致白银大量流入……’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闭关锁国"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B•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清朝进入"白银时代"D・广州十三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根据材料"’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可知,C项符合题意;A项明显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是"合理"的政策f排除B项;十三行并不能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作用夸大了,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24题16分,25题12分,共28分)24.[2016-枣强中学周测]商业发展是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表现,也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陆游在《饭罢戏作》中写道:"南市沽浊醪,浮嵯甘不坏。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薙。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蟹。轮圉犀浦芋,磊落新都菜。”太和楼是临安的著名酒楼,无名氏在《题太和楼壁》中写道:"太和酒楼三百间……干夫承糟万夫甕席分珠履三干客后列金钗十二行。一座行觞歌_曲f楼东声断楼西续。就中茜袖拥红牙,春葱不露人如玉。"材料二以下是史籍中关于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记载。"便服裘帽,惟取华丽,或娼优而僭拟帝后,或隶仆而上同职官,贵贱混淆,上下无 别。""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f而江南之侈莫过于三吴。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观赴焉"南都(指南京)服饰,在庆.历前犹为朴谨。近年以来,殊形诡制,日异月新。"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本地止以商贾为业,人无担石之储,然亦不以储蓄为意。即舆夫仆隶奔劳终日,夜则归市肴酒,夫妇团醉而后已,明当分,异居异财。日又别为计。”"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f辄求分异。""兄弟"婚娶颇多论财f嫁女竞侈,穷极靡丽,富贵妆资从厚。”摘编自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⑴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南宋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4分)(2)据材料二f概括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江南民众社会生活的历史影响。(12分)答案(1)市场摊点众多,商品种类丰富;商业活动严格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城市经济繁荣;城市商业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世俗娱乐活动众多等。(2)特点:在服饰上突破了传统的礼制和等级制度;衣食住行.嫁娶等方面出现奢靡风气和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商贾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传统贱商观念有所改变);出现家庭小型化现象(出现兄弟.父子分产别居现象或人们的私有财产观念得到强化)。影响:政治上,冲击了封建等级制度与传统家庭结构;经济上,促进人口流动,有利于城镇就业,推动工商业发展;思想上,冲破了理学禁欲主义的控制,有利于市民阶层的觉醒;社会生活上,奢侈之风造成浪费.贫困加剧等社会问题,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解析第⑴问,从商品种类.商业政策■城市发展情况等角度归纳。第⑵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紧扣〃民众社会生活",从服饰变化.住行婚嫁.商人地位.家庭构成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紧扣"明朝中后期"这一时间限制,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归纳。25.[2016•冀州中学预测]阅读材料,主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图一是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场景,图二是《清明上河图》。 图一图二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绘画和时代的关系角度对汉代和宋代城市和商业的发展进行比较。(12分)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汉宋比较符合史实。示例:汉代的"市”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宋代的"市"分散于宅屋之间f形成繁华的商业街。说明汉代的"市〃受政府的严格管理,宋代政府对"市”的管理松弛,宋代的城市和商业更繁荣。⑵概括归纳。示例:一定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反映;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城市和商业发展的体现。解析本题以图片为依托,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城市和商业发展的理解。先根据图片中的关键信息,从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城市布局.城市职能等方面比较分析汉代和宋代城市和商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再从绘画与时代的关系角度进行概括归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