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与禅宗

精神分析与禅宗

ID:44651392

大小:53.5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4

精神分析与禅宗_第1页
精神分析与禅宗_第2页
精神分析与禅宗_第3页
精神分析与禅宗_第4页
精神分析与禅宗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神分析与禅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神分析与禅宗弗洛姆精神分析与禅宗第一章当今精神危机与精神分析的作用第二章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概念中的价值与目标第三章泰然状态的本质——人的精神进化第以章意识、抑制与抑制之解除的性质第五章禅宗的原理第六章解除抑制与开悟第一章当今精神危机与精神分析的作用我们所讨论的禅宗与精神分析这两个体系,都是关于人之本性的理论,又是导致人之泰然状态(Well-being)的实践方法。两者都分别是东方和西方思想的独特表现。禅宗是印度理性思维与抽象思维同屮国的具体性与实在主义相融合的产物。如同禅属于东方一样,精神分析完全是西方的产物;它是西方人道主义与理性

2、主义的产儿,也是19世纪对理性主义把握不住的隐秘力量进行浪漫主义式探究的产物。再往前追溯,希腊智慧和希伯来伦理,则为这门对人的科学疗法的精神之父。尽管精神分析与禅都讨论人的本性及导致人转变的实践方法,但它们的区别看来超过其相似之处。精神分析是一种科学,完全是非宗教性的。禅则是一种达到“开悟”的理论与方法,一种在西方人看来可说是宗教性或神秘性的体验。精神分析是一种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禅则是一种精神解脱之路。那么,对精神分析与禅宗的讨论,其结果是否是这两者间就只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呢?不过,却有许多精神分析学家对禅宗产生与口俱增的兴趣。这

3、种兴趣的根源何在?其意义又是什么?本文尝试对此作一回答。本文并不企图对禅宗思想作系统描述,这一任务超出我的知识与经验;也无意对精神分析作全盘介绍,那将超出本文的篇幅。不过,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将略费笔墨,介绍与禅宗关系密切的精神分析中的基干概念,这有时被我称作“人本主义的精神分析”O我希望以此表明,研究禅宗为什么对我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并且相信,这对所有精神分析的研究者都不无裨益。在展开这一课题Z始,我们必须反省在这关键性的历史时期,西方人在精神上所经历的危机,以及精神分析在这一危机中所起的作用。虽然大部分西方人没有明显地感受到(可能

4、大多数人永远不会站在激进立场上意识到这一危机),他们正经历着西方文化的危机,但至少有一部分独具只眼的观察者已承认这一危机的存在,并了解它的性质。这•危机可描述为诸如:“不安”,“厌倦”,“吋代病”,“麻木不仁”,人的机械化,人与自己、与他的同胞及自然的异化。人追逐理性主义,已使理性主义变到完全不合理性的地步。从笛卡尔以來,人就H益将思想与情感分离;人们认为只有思想才是合理的,而情感因其木性使然,是不合乎理性的。人被劈成两半,一半是知性,这被认为是真正的我,它要支配另一个我,如同支配自然一样。用知性支配自然及所生产的越來越多的物品,成

5、为生活的最高目标。在这过程中,人把口己变成了物,生命变为财物的附属,“存在”(tobe)被“占有”(tohave)所支配。在西方文化的根源——希腊和希伯来文化——中,生活的目标是人的完美,而现代人则认为是物的完美,以及如何制造它们的知识。西方人现在处于一种无能力体验情感的人格分裂状态。因而感到忧虑、抑郁和绝望。口头上他仍把幸福、个人主义和首创精神视作生活的目标,但事实上并没有目标。若问他为什么活着,他这一奋斗到底是为什么,他会感到困惑。有人会说为家庭而活,有人是为了“玩乐”,另外一些人则为了赚钱,但在实际上,没有谁知道为什么而活;除

6、了想逃避不安全感与孤寂感之外,他没有冃标可言。的确,今日进教堂的人比以往更多,宗教书籍亦颇为畅销,人们经以往更多地谈到上帝。但这种宗教现象只是掩盖着深处的唯物主义态度和非宗教的态度,这种现象可理解为对19世纪倾向(以尼采“上帝死了”的名言为特征)在意识形态上的一•种反动,这种反动导因于人们的不安全感和认同感。实质上,这种现象并无真正的宗教态度可言。从某个角度看來,19世纪对有神论观念的抛弃,是件不小的成就。人们向现实迈出了一大步。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在一切被创造物屮,人丧失了由上帝所指定的支配其他被造物的屮心角色。弗洛伊徳从新的客

7、观现实来研究人的潜藏动机,认为对全知全能上帝的信仰,乃植根于人类生存中的无助状态,为克服这种状态,遂以信仰以求得象征父母亲的天神Z助。他认为,人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伟大的导师的教导,父母、朋友和爱人洋溢着爱的帮助虽能助他,也不过是帮助他勇敢地接受牛存的挑战,并全力以赴地回应这…挑战。人放弃了如父母般伸出援手的上帝幻象,但他同吋也放弄了一切伟大的人道主义宗教的真正目标:克服一己之我的局限,达到爱、如实、谦和、尊重生命,使生活本身成为生活的目的,使人成其为人。这些既是西方各大宗教的目标,也是东方各大宗教的目标。但是,东方宗教不受父神一

8、拯救者这一观念的约束,西方一神教却对这一超越的观念表示强烈的向往。道教和佛教在合乎理性与现实主义方面,要超过西方宗教。他们能够如实、客观地看待人,只有“觉者”才能作人的导师,人们所以能被他们引导,在于人人内心里皆有觉醒与顿悟的能力。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