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

ID:45617987

大小:68.06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11-15

上传者:U-7604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_第1页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_第2页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_第3页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_第4页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密级:分类号:学校代码:10075学号:文学硕士学位论文试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学位申请人:王起钧指导教师:王俊杰教授学位级别:文学硕士学科专业:新闻学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答辩日期:二OO六年六月 CODE:10075NO:ClassifiedIndex:U.D.C:ADissertationfortheDegreeofM・ArtsAdiscussionontherolesperformedbypeopledlivelihood-basedTVNewsundertheconstructionofaharmonioussocietyCandidate:WangQijunSupervisor:Prof.WangJunjie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ArtsSpecialty:JournalismUniversity:HebeiUniversityDateofOralexamination:May,2006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丿力史任务。新闻传媒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会产生巨大影响。论文就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屮发挥作用进行深入探讨,提岀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论文在分析电视民生新闻崛起的深层动因、和谐社会和民生新闻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屯视新闻的传播特点出发,对民生新闻在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电视民生新闻体现和谐社会〃以人为木〃理念的三个特征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的四个方面的作用。最后,论文结合现实情况,总结了当前国内电视民生新闻的五种不良倾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六点建议:即遵循新闻规律、坚持真实性原则;坚持报道的人文性、理性和建设性;辩证、全面地看待和报道问题;拓展报道领域,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报道力度,切实关注农民利益;耍与吋俱进,走和谐发展Z路。确保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构建和谐社会作用Abstract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isonehistoricalmissionproposedbyChinesenewleaders.Newsmediahasgreatimpacton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Theauthor,therefore,isgoingtodeliverhisopinionsandsuggestionsbyfullydiscussingthevitalroleperformedbyTVNewsonpeople'slivelihoodasfaras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isconcerned.BasedonanalyzingthedeepcauseofthedevelopmentofTVNewsonpeople'slivelihood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andtheroleperformedbyTVNews onpeopledlivelihood,thispaperthoroughlystudiestheimportantrolesperformedbyTVNewsonpeopleslivelihoodconcerning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AndwithreferencetothedistinctivenessofTVNewsonpeople'slivelihood,thispaperputsforwardthe"threecharacteristics^whichare4'people-centeredvand“fourroles”performedbyTVNewsonpeopledlivelihood・Finally,onthebasisofthepresentsituation,thispapersummarizesfivenegativetrendsfacingnowadays'China'sTVNewsonpeople'slivelihood.Furthermore,theauthorbringsforwardsixsuggestionstowardsthat.Andwhichisasfollows,tofollowtheruleofnews,tosticktothetruth;toattachimportancetocultural,rationalandconstructivefactorsofthenews;toexpandnewsreportchannelsbyenlargingreportfromnewsonpeopledlivelihoodtonewsonpublicnews;toincreasereporton"sannong^andfocusmoreonfarmers9interests;tokeeppacewiththetimesandfindaharmoniouswaytodevelopourselvesandoursociety.KeywordsTVnewsonPeopledlivelihoodTobuildaharmonioussocietyRole 目录绪论1第1章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51.1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诞生与发展51.1.1电视民生新闻及其传播优势51.1.2电视民生新闻产生的深层原因71.1.3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91.2电视民生新闻的社会功能101.2.1新闻传播功能101.2.2沟通与协调社会关系功能101.2.3文化娱乐功能111.2.4信息服务功能11第2章电视民生新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122.1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122.2电视民生新闻体现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理念122.2.1平民视角营造和谐社会新型传受关系132.2.2民生内容满足和谐社会的受众需求142.2.3民本取向搭建和谐社会的沟通桥梁142.3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小的重要作用152.3.1舆论引导——构建和谐152.3.2解疑释惑——营造和谐172.3.3舆论监督——推进和谐192.3.4人文关怀——追求和谐21第3章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243.1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243.1.1盲目跟风同质竞争24 3.1.2蜻蜒点水浮在面上24目录3.1.3渲染炒作娱乐味浓253.1.4越俎代庖话语审判253.1.5取悦市民农民失语253.2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存在问题的改进263.2.1遵循新闻规律,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263.2.2坚持民生新闻的人文性、理性和建设性283.2.3辩证、全面地看待和报道问题303.2.4拓展报道领域,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313.2.5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报道力度,切实关注农民利益323.2.6与时俱进,走和谐发展之路32结语34参考文献35致谢37 绪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原则。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方面内容。民生新闻,从字面看是以“民”、“生”,即人民的生计、生活为主要关注对彖的新闻。从具体实践上看,是媒体以满足普通市民的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平民视角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市井百姓生计、生活等内容的一•种屯视新闻形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木取向。民生新闻的始作俑者为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而后湖南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安徽经济频道《第一时间》、上海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坊》等一大批定位相似的新闻节口在齐地纷纷获得成功,电视界出现了轰动一时的“民生新闻”现象,引起关注。至2004年6月全国已有20多家省市电视机构开设了此类节目。民生新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把普通人作为其报道的主体,这也是其受到受众认可和引发“民生新闻热”现象的重要原因。正因如此,如何理解民生新闻的产生发展?如何认识民生新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民生新闻如何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屮发挥积极作用?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思考的问题。本人曾于1998年到2003年底一直在新闻单位的采编一线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尤其是在河北电视台新闻中心从事记者工作期间,当中所运用理念方式与民生新闻大不相同,感触颇深。虽然近二年來不在新闻单位,但也从事与电视行业和关的工作。工作单位的变换,也给了我更多时间审视和思考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产生发展,尤其是把电视民生新闻现彖放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既可以从一个全新视角审视,也可以促进本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提升,所以选择了这个题目。从实践上來讲,由于本课题与现实紧密相连对其研究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从理论上来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新闻理论尚未完全涉足的领域做一些探索。 二、研究的基本问题民生新闻,从字而看是以“民”、“生”,即人民的生计、生活为主要关注对象的新闻。从具体实践上看,是媒体以满足普通市民的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平民视角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市井百姓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形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木取向。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屮全会提岀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方面内容。民生新闻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舆论引导一构建和谐、解疑释惑一营造和谐、舆论监督一推进和谐、人文关怀一追求和谐。三、文献综述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其研究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上,宏观的较多。对丁•如何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新闻传媒作用的研究虽然也很多,但是目前发表的论文多集中于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作用等,也多属宏观方面。像就电视民生新闻与和谐社会构建这样具体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述不多。鉴于电视民生新闻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发展的,那么将其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进行研究,从实践上、从理论上來讲具有积极的意义。民生新闻是新闻业界“原创”的概念,2004年以来不仅在业界铺天盖地,也势不可挡地进入理论界。如果包括对某些打“民生新闻”牌的媒体或栏目的个案研究,2004年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关于此论题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电视》、《现代传播》、《传媒观察》、《青年记者》等刊物都加入到专题讨论中。民生新闻方面的代表性论文有: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孟建、刘华宾:《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理论阐释——以安徽电视台〈第一吋间〉栏目为例》;时统宇:《从“讲述老百姓口己的故事”到“民生新闻”——〈都市一时间〉的有益启示》;陆晔、苏菲:《地方电视新闻的新走向》;刘兆安:《民生新闻:从探索到成型》;吴江:《电视民生新闻亟待彰显社会责任》;:张金辉:《电视民生新闻本质解读》;:鞠斐:《关于民生新闻背后的大众话语》;张君昌:《“民生新闻”:转型期社会新闻的价值缩影》;任中峰:《民生新闻与农民话语》等。虽然理论界对民生新闻这个提法还存在争议,但并不影响讨论的热情。在讨论中, 学界的研究者更多从理论高度阐释这一现象,而传媒业界的研究者更注重这一现象在实际运作中的问题和对策。一些学者从新闻资源的木土化和地域化的角度解读民生新闻对地方新闻的影响,另一些学者则从文化属性、社会责任等方面来观照这一现象。本文在对吸收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通过民生新闻在和谐社会构建屮作用的新视角进行研究。四、主要理论依据每一种电视热潮产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也能从理论上进行理论分析与阐述。1、新闻学视角看民生新闻时效性和接近性是衡量新闻价值的两个基木特征,民生新闻在新闻价值的取向上很好地体现了这两个特点。从时效性上看,不仅当天的事当天播,而且很多时候采用直播的方式,最快的时间播报,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从接近性上看,用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事情作为报道主要内容,容易激起他们的认同和关注。2、传播学视角看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一改传统电视新闻“我传你受”、“我播你看”的灌输方式,以平民的视角营造新型的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传播内容以人为木、传播的形式以“平民视角、平等交流”为主,使报道更具人性化、人情味。3、社会学视角看民生新闻从社会学视角看,民生新闻注重把所在区域的受众生活作为关注点,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信息全球化时代对人们观念的、文化认同上的冲击,使他们对特定的生活区域更具有“方向感”和“认同感”。4、和谐社会视角看民生新闻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民生新闻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民为本、可以说民生新闻的内容是和谐社会构架的其中一个部分,其产生发展如果脱离了和谐社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一定角度看,民生新闻是和谐理念在屯视新闻的一种具体化的表现形式。 五、主要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耍采用解释描述法、文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文献检索法。1、解释描述法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2、文本分析法结合《南京零距离》、《第七日》、《直播石家庄.民生关注》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希望对理论有所验证。3、比较分析法对传统电视新闻与民生新闻进行比较,以加强研究的理论性.4、文献检索法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检索搜集及时把握借鉴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从屮找出一些规律。 第1章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1.1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诞生与发展电视民生新闻近年來成为我国各地方电视媒体中一道亮丽风景线。其始发端可以追溯到江苏电视台2002年元旦开播的《南京零距离》,这个节目开播第二周就进入AC尼尔森南京地区电视排行榜。2003年7月,平均收视率为8.3%,最高点收视率达到惊人的17.7%。位届南京地区所有电视节目AC尼尔森收视率排行榜之首,在南京地区的影响力可与CCTV《新闻联播》收视率相媲美,得到的社会反响也是好评如潮。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其广告拍卖价格都在一亿元以上,凸现了市场对其推动新闻改革力度的认可。《南京零距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随即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电视民生新闻热”,各地方电视媒体也和继推出了口己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有学者把《南京零距离》引发的“电视民生新闻热”现象称为是“屮国电视新闻改革第三次浪潮的起点”。这三次改革分别是:第一次1978年小央电视台开播的《新闻联播》掀起“时政新闻群”或“国家新闻群”。第二次从1993年5月1口中央电视台创办《东方吋空》开始,以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焦点访谈》和1999年5月17日开播的《新闻调查》为代表的“深度新闻”群和“调查新闻”群。第三次以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播为代表的民生新闻为标志。1.1.1电视民生新闻及其传播优势民生新闻,从字面看是以“民”、“生”,即人民的生计、生活为主要关注对象的新闻。从具休实践上看,是媒休以满足普通市民的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平民视角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市井百姓生计、生活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形式。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与传统的电视新闻不同的是:电视民生新闻把镜头伸向了社区、街道、家庭、邻里的普通人,反映他们所想所盼、所忧所乐。在这里,小到柴米油盐、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大到物价上涨、看病购物、上学就业等和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都可以找到。这些报道不仅关注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更可以反映他们的意愿与呼声。与传统新闻相比,民生新闻有其鲜明的传播优势:(1)贴近实际立足本土。从新闻学來看,接近性是其重要特征。一般人对自己身 边的事情感兴趣,这就是地理接近性的优势。正如美国评论家李普曼所说:受众是希望从新闻中发现某种与口己有关的东西,民生新闻恰恰有针对性地满足了受众这种需求。一方面,随着电子媒休、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递已超越时空成为全球人的共享,使得许多国家级、世界级的活动和节日成为全球的活动。比如说世界杯、奥运会等等。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在带给人们欢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模糊了人们对自身现实地域的认知。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圈了,而是流动性不断加大,使得传统的对于地域、人际关系的认同观念也在日益弱化。而民生新闻则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唤起人们的地理认同,它利用本土化媒介天然接近性的特点,展现那些发生在街头巷尾被广大市民所关心关注的日常事件,而这些事件在展开的过程中也就无形中打上了城市的烙印,成为连接人们的纽带。(2)贴近群众聚焦民生。民生新闻的内容涉及到了百姓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比如说维权、投诉、占道、纠纷、失火、打架、车祸等。这些和百姓生计、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大到形势政策、小到柴米油盐,充分休现了贴近群众、聚焦民生的特点。正如《南京零距离》制作总监景志刚所言:我们更多的是考虑百姓,我们在做的是老百姓生活中的愿望,生活中的困难等等,从题材上看是灾难报道和投诉,但实际上是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是他们的一种心灵状态,正是这些东西在支撑着我们的收视率。民生新闻将内容聚焦到以往媒介被忽略的老百姓日常生活领域表明了媒介取向的转变:由关注“国计”开始转向“民生”,通过对“民生”的关注从而推动“国计”。毫无疑问,新闻资源已经成为ri前媒体围绕收视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时政新闻由于受到“规则”的限制,承载的“导向责任”更为重大,因此新闻媒体利用此类新闻资源的空间有限。而社会新闻千变万化,记者采编的灵活度非常高,正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为电视民生新闻捉供了丰厚的内容资源,民众在生活中种种遭遇都可以成为新闻:像交通事故、房产纠纷、家庭矛盾、管理部门的乱收费、弱势人群的无助际遇等等都成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主要内容。而电视民生新闻正是通过报道他们的日常生活,力图呈现这些普通而真实的人们充满质感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体验,让新闻变得既好看管用又具有生活所赋予的厚度。■罗永雄:《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竞争优势与差异化趋势》,当代传播学术网,htAp://www.ddcbxj・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lD二1035(3)贴近生活双向互动。互动性是日常生活人际传播的重要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说”与“听”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民生新闻充分把握了这个特点,在传播 中有來有往,实现了双向互动。第一个互动体现在“说”新闻上。与平面媒体相比,电视能够消除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沟通”,而“沟通”的桥梁就是主持人。民生新闻主持人一改以前新闻播音主持人“我播你听”那种高不可攀、不可靠近的朗读或者背诵语态,而是以说的语态和受众交流,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一样,先拉近了距离。同时,从形象、服装等方面也加以改变,以“口己人”的形象出现。比如《南京零距离》的主持人孟非,一个光头形象让老百姓感到亲切,说新闻的时候有时候“嘴有点歪”,有时候“露怯”,有时候“咳嗽”,但这种方式恰恰满足了普通百姓平等交流的心态,得到了他们的认同。杭州的《阿六头说新闻》采用角色方言播报的方式,甚至把原来不喜欢看电视新闻的老人也“拉”到了电视机前。再一个互动体现在传播过程中。民生新闻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强化受众的参与性。首先确定了直播的节目形态为互动打下了一个基础平台,其次开设了多种渠道,如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留言、市民DV记录等多种畅通的渠道,给普通百姓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因此,节目宜播过程中观众可以宜接把电话打给主持人参与节目发表看法,也可以发送手机短信或通过网络留言进行意见表达,实现了节目与受众之间的及时沟通,在为新闻信息传播开拓更大空间、在时效性上更贴近事件、贴近观众的同时,也赢得了厚实的群众基础。1.1.2电视民生新闻产生的深层原因以“民生”为价值追求的新闻栏目,在《南京零距离》Z前就已存在,比如黑龙江电视台的《新闻夜航》、北京电视台的《第七H》、湖南电视台的《晚间新闻》等,它们以报道的贴近性、人情味和亲和力,折射出人文关怀的光芒,莫不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彳但是,为什么从《南京零距离》开始,这种模式才被广泛“克隆”而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新闻现象呢?正如水有源、树有根一样,实际上每一种现象背后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电视民生新闻”现象同样如此。(1)从政治层面看“民生”。“全新的民生新闻的兴起,确切地说,是在党的十六大Z后。在此Z前,媒体作过大量地探索,取得过辉煌的业绩。但真正意义上的“民生新2张君昌:《“民生新闻”:转型期社会新闻的价值缩影》,傲视全球电视网,视网联传媒网闻”,从政治上加以划分的话,是在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从吋间上加以划分的话,应该锁定在2002年下半年;从节目形态加以划分的话,是2002 年初开播的《南京零距离》。”张福欣包惠玲:《民生新闻之我见》,见2005年12月21II新疆新闻在线网,http://wwv.xjbs・com・cn/cgi-bin/GInfo.dll?DispIr)f()&w二xjbs&nid二252452让我们回顾一下2002年以来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理念。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群众利益无小事”到“坚持以人为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再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说这些理念的当中一直贯穿着一个中心,那就是“以人为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是真心实意本着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关注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直接的、切身的利益,从群众角度看问题、想问题,把群众的事真正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对群众的关爱,对广大民众的关心,可以说正是中央“以人为本”的政策,“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指导思想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扫除了很多认识上的障碍,也为民生新闻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以前,如果我们对一些和老百姓相关的事进行报道,比如说这里被垃圾堵了路,那里停了水,或者是民事纠纷,排水井盖被盗等等,找到相关的部门大多都有抵触情绪。从传统新闻来讲,这些琐碎的小事也不具有太多的报道价值,但从中央要求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来看,民生新闻把这些与人民生计、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作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恰恰是“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体现。(2)从现实层面看“民生”。从现实生活来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大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应当看到,在我国由传统的二元结构向多元、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进程中,许多社会问题开始显现,如弱势群体问题、收入并距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根据拉美的经验,从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样一个时期往往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这个理论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但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媒体作为站在国家这艘船上的瞭望者,自然肩负着沟通舆情、反映民声、为百姓牵线搭桥排忧解难这样的任务,这是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在这样的历史犬背景下,民生新闻就顺理成章地承担起了这一历史重任。社会格局的变化调整,已把民生新闻推入了主流传播的范畴,这也是社会丿力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吴军:《民生新闻崛起Z社会缘由探析》,《新闻纵横》,2005年第4期(3)从媒介口身层面看“民生”。媒介的发展,取决于节目的竞争力。随着央视媒体对主流新闻和国际新闻统治力的加大,地方媒体欲与其正面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电视剧当然是重要的电视节口z-—,但它毕竟很少由电视台自己拍摄,而多从节口市场 购得,最多只在可看性上对收视率有点期待并尽量把好选片关。其他的节目一是投入较大,二是要rti它来创收也勉为其难,因为社会效益往往是办此类节目的主要目的。新闻则不同,它既可以承担起宣传报道的重任,乂能在创收上作出贡献。吴军:《民生新闻崛起之社会缘由探析》,《新闻纵横》,2005年第4期吴军:《民牛新闻崛起Z社会缘由探析》,《新闻纵横》,2005年第4期民生问题的被重视、被关注,为媒介的发展找到了一个创新的突破口。而民生新闻以其本土化、贴近性、低视角、平民化的特点,以其亲近性和生活化改变了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的新闻表达方式,让更多的人喜欢看表述自己生活的新闻,所以很快抓住了受众。讣媒介找到一个新的市场增长点,各地民生新闻节目广受欢迎的口碑,以及由收视率转化而來的广告额,都卬证了这一点「例如西湖明珠频道《阿六头说新闻》推出以后,由于关注的多为民生问题,投诉电话及单纯的新闻信息就急剧增加。他们还与市长公开电话12345挂钩,在丰富了报道内容、配合政府工作的同时,也在媒介的竞争中明显占了先机。1.1.3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近几年来“民生新闻大战”在全国电视荧屏上可谓是进行得“如火如荼”,这可以从几个方面來看。一个是民生新闻栏目在全国各地的开办具有普遍性,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从安徽的《第一时间》、湖南的《都市一时间》、吉林的《守望都市》、河南的《民生大参考》到辽宁的《新北方》、云南的《都市条形码》;从山东的《民生直通车》、上海的《新闻坊》、陕西的《都市快报》、海南的《直播海南》到河北的《直播生活》。到2004年6月全国就有20多个省、市电视台开设了此类新闻栏目,时至今□虽尚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岀炉,但肯定会更多。再一个就是省、市电视台Z间竞争激烈。以南京为例,在晚间当地电视媒体先后有七档民生新闻栏目同城竞技。江苏电视台有《1860新闻眼》、《星网传播》、《南京零距离》、《江苏新吋空》,南京电视台有《-直播60分》、《南京新闻》、《社会大广角》。第三,这种竞争还休现在一个电视台内部的竞争上。比如成都电视台,公共频道2004年推出60分钟的大型民生新闻直播节口《成都全接触》,经济服务频道相继推出了滚动播出的新闻节目《第一现场》,而后都市生活频道推出《直播60分》(后改为《都市直播》),新闻综合频道针对《成都全接触》、《-直播60分》等节目,又推出大型实录新闻节目《绝对贴近》。同时其关注民生的色彩从各栏目的宣传语当屮也可见一斑。湖南经济电视台《都市—时间》是“民生视角、本色表达”,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是“寻常巷阳新闻,绘 声绘色讲述”,重庆电视台《天天630》是“突发事件,舆论监督,百姓情怀”,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是“心疼老百姓,为百姓说话”,河北电视台《直播生活》是“精彩生活、关注民生”。1.2电视民生新闻的社会功能1.2.1新闻传播功能传播的本质在于交流对话,电视民生新闻致力于搭建交流对话平台,增强大众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方式,电视民生新闻的新闻理念和新闻实践,是耍让新闻从以前在很人程度上“违反新闻特性”回归到符合新闻特性,讣新闻从“政治话语”回归到“民众话语”,从“宣传”回归到“传播”。事实上,许多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也在极力这样做,也做出了相当大的成绩,他们的做法也打破了电视新闻传播界许多年来的一些固有的理念。1.2.2沟通与协调社会关系功能新闻媒体一直被认为是社会公器,是公共信息平台,具右协调社会各方关系的功能。我国的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沟通关系的纽带,是稳定秩序的“安全阀”,担负着口大的社会责任。民生新闻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媒体对百姓的社会关怀,架设了沟通的桥梁。1.2.3文化娱乐功能民生新闻关注的是FI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生计、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及信息。其主体就是软新闻或者是易软化的硕新闻。如市民的争端、夫妻的纠纷、生活的巧遇……,这些日常事件都是民生新闻栏目所关注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软新闻”。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新闻娱乐化的要求,因为软新闻就是新闻娱乐化的基础。从表达上看,民生新闻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一般意义上的市民新闻或西方新闻界的“软新闻”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不同百姓接收心理和接收能力的软性表达。在作品结构和语言上,新闻体裁和文学体裁的特点发生了融合,常常并不严格按照新闻的结构來表达,语言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或更加口语化。1.2.4信息服务功能传统意识形态下新闻是新闻节目传播的内容,观念是新闻的核心价值。民生新闻不 但提供新闻,也提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信息。这种由新闻到信息的转变不仅意味着官方对于传播内容监管的主动权止日渐松懈,更体现出在新意识形态作用下尤其是平民意识形态的崛起,媒介的姿态已经由原本“单向型”变成了今天“互动型”的地位平等的服务者。典型性不再成为内容筛选的首要标准,有用性对民生新闻同样重要。 第2章电视民生新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2.1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古往今來,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国人的不懈追求。从《易经》主张的“保合太和”到儒家的“和为贵”;从《左传》的“八年之中,九和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到道家的“天人合一”;从洪秀全的“务使天下共享,有B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到康有为提出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这些思想虽然都表达了吩望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但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他们的理想都在现实中破灭了。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与历史上讲的和谐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公平止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口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首先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上,即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乂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利益。其次,它注重激发社会活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第三,它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在全社会犬力提倡I才I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这一理念的提出,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需求,也符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2电视民生新闻体现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理念“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反映的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屮表现岀来的协调、完善和合乎规律的存在状态。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结构小的齐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7应当说,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和价值追求。可以说这个战略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追求社会发展活力、激发文明动力、开掘社会创造力与社会协调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人的努力,所以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因为离开了人任何目标的7史林杰《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责任》,《当代传播》,2005年第4期8罗以澄詹旭武:《媒体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光明日报》,2005年11月25日12 实现都无从谈起。正因如此,“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原则。民生新闻恰恰体现这个特点,它的服务对象明确定位于具体的人,而且所有内容的都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它摆脱了传统新闻领导多群众少、赞扬多批评少、会议多现场少、说教多事实少的倾向,把镜头仲向了以往不被媒体关注的日常生活领域,把与百姓密切相关的各种小事,比如停水停电、交通火灾、民事纠纷、闲话家常、假冒伪劣等等加以关注。这些报道不仅关注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更可以反映他们的意愿与呼声。也止是在对这些与普通百姓紧密和关内容的关注与表达中,“以人为木”的理念得到了实践,“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得到了实践,“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得到了实践。电视民生新闻以其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生动的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2.2.1平民视角营造和谐社会新型传受关系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和谐的舆论离不开和谐的传受关系。因为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能否形成,直接影响传播效果的质量、水平的好与坏。民生新闻很好地把握好了这一点。它改变以往媒体或者采用高高在上“俯视”视角看待普通受众的立场,或者想当然地把口己设定的“趣味”强加给受众那种看似贴近却没有真止赋予普通百姓话语权的现象。而是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自愿充当普通百姓生活的代言人,把人文关怀的精神体现在具体的报道当小。他们给观众的震撼在于最大程度的接近观众,虽然一次不合理的收费,邻里之间的小事纠纷、偶然的交通事故这些作为新闻来讲显得有些鸡毛蒜皮,但却与百姓的生活休戚相关,都是他们所关心、所喜闻乐见的。9这种新型的传受关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个看传播内容,民生新闻站在受众立场上,把话语权交给他们,想受众Z所想、忧受众Z所忧、急受众Z所急,以平民的视角、门描的手法进行报道,不拔高不空谈,以贴近百姓生活的实实在在的内容,自然而然产生共鸣形成互动。二看传播形式,不是“我传你受、我播你看”的灌输方式,而是以“平视”的视角,和颜悦色“春风化雨”的平等交流,使报道更具人性化、人情味。换位思考,如果我们作为新闻事件的报道对象,在碰到烦心事的时候右人雪中送炭,帮困解忧,我们自然也会非常欢迎。而在这个问题得到关注解决过程小、一直到解决Z9王起钧王庆华:《试谈电视民牛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3期后,又会引起被报道主体周围人的关注、以及社会的关注,形成人际间的“二次传播”,受众会逐步增加。三看传播者的作风,是否真止从群众中來到群众中去。民生新闻的记 者作为传播者如同受众的眼睛,每天穿梭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把百姓的冷暖记在心间,通过镜头记录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被老百姓称为是“自己的新闻”。《南京零距离》每天派出10多部采访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近50名记者、摄像人员在街头工作,在社区采访。王起钧王庆华:《试谈电视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3期《构建和谐社会与舆论影响力》,《中国记者》,2005年第1期王起钧王丿犬华:《试谈电视民生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3期2.2.2民生内容满足和谐社会的受众需求“现实地说,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有共识,可包容,町调节,町救济。即有共同价值观和发展目标,有足够力量和氛围包容差异,有多种能力化解,控制矛盾■。”"民生新闻坚持群众路线注重满足受众需求,及时发现他们生活中的亮点、梳理难点、直面焦点。一方面,注重满足受众的话语权和知情权。在南京和成都地区儿档具有代表性的民生新闻节口小,市民的出镜率都超过了50%,有的甚至高达80%以上。在这些节目小,富有生活气息的同期声、生动的画面成为主角,记者和解说词退居到了次要位置。同时,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对木地突发新闻不再遮遮掩掩欲说还羞,而是以正常的态度报道本地发生的劫持人质、煤气爆炸、疫病信息、矿难等事件,使公众对知情权的渴求得到了满足。有了这样的“大道消息”,“小道消息”也就没有了生存发酵的空间和土壤,“说”了比“不说”效果更好。另一•方而,民生新闻注重受众对内容的服务性、贴近性需求的满足。很多栏目在播报新闻的时候,或者开出专门的板块介绍天气资讯、信息服务,或者就百姓遇到的问题困难帮助解答。在处理与百姓联系紧密的“硬”新闻的吋候,也是注重以小切口、低视角进行报道。'22.2.3民本取向搭建和谐社会的沟通桥梁作为社会之“公器”,作为民众观察社会的“公共管道”,新闻媒体能否正确发挥上传下达作用,与和谐社会构建紧密相关。电视民生新闻“以人为木”,用老百姓的话语说老百姓的事儿,不仅增强了可信度,还极大地调动了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在提升媒体公信力的同时,最直接地实现了媒体上传下达的功能。这一方而体现在站在群众角度解读党和政府采取的改革举措、出台的政策法规,让群众知情,实现上情下达。另一方面,及时将群众的意愿要求予以反馈,实现下情上传。王起钧王庆华:《试谈电视比牛•新闻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3期2005年10月23H,江苏电视台《1860新闻眼》栏目播出这样一条新闻,一个男人骑着高头大马在闹市区的人行道上得意地溜达。警察拦住他,告诉他不能在街上骑马。 警察说,《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马车不能上马路。男子振振有词:“可我这是马,它没拉车,你规定了马车不能,可没规定马也不能。”市容部门接到了举报,匆匆赶到现场,他们的武器是“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市区内不能养家畜。”他们如此告诫骑者。没想到这招根本没有用,“它不是家畜,我也不让它干活,它是我的宠物。怕它随地大小便,我还给它屁股上带上了兜兜。”如果新闻到此为止,那么它就是一则滑稽新奇的民生新闻,但I860并未就此停止,他们在采访了相关的部门和法律专家后提岀,22日刚刚审议通过的《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在这一问题上出现真空地带。Z后,他们设置了一道问题:马究竞能不能上马路?问题抛出后,1万多观众短信参与进来,63%的观众认为不可以,37%的观众认为可以。短信平台成了新闻的延续,观众的探讨愈加深入:法律没有禁止的就是合法的吗?闹市骑马是否侵犯他人的公共空间?这期节目的客观效果是,观众争先去查阅交通、防疫、市容等各类法律文件,试图找出骑马者合法或不合法的根据。立法部门则开始研讨,有无必要将之写入法规。正是在发挥传与达的过程中,为和谐社会构建搭建起沟通的桥梁。2.3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3.1舆论引导——构建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朵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没有矛盾,没有疑难问题。作为应对公共危机的“防火墙”,作为联系政府和公众的“连通器”。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随着社会阶层、利益群体的变化形式,社会舆论往往会呈现多元化,传媒舆论的引导能力,就是要善于把不同层面舆论引导到止确的轨道,在舆论引导中营造和谐。新华社总编辑南振小认为:我们日常生活小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口常生活的“口头舆论场”一一就是人民群众从自身感受出发,对生活和社会事件公开发表自己的认识和意见,在口口相传中成为一段时间街谈巷议的焦点和热点。新闻媒体作为“耳目”、“喉舌”就耍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摸清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的满意程度,以便把握社会脉搏。对群众的正确舆论媒休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一些模糊认识及时给予解释疏导,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流言传闻要及时予以澄清。只有两个“舆论场”最大化的重叠统一,才能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观念,并与人民群众的认识产生共鸣。W民生新闻充分体现了两个“舆论场”的有机结合。它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 关注的是寻常百姓的身边事、麻烦事、有趣事,以普通百姓为核心的角色,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他们的感情和心声,反映民声、民意、民情,休现亲民、爱民、服务于民的宗旨。可以说民生新闻正是通过对普通百姓和普通事件的关照,完成了新闻自身由特殊意义到普遍意义的提升,为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行动参照和价值坐标,在切合了“三贴近”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前提下做到了“口头舆论场”与“主流舆论场”的有机结合。虽然民生新闻关注的是家长里短,但它的背后却蕴藏着对道德伦理的弘扬、人情风俗的展现、扶助弱小的呼吁,彰显传统的文化精神与民间关怀。这些新闻把发展与公正、道德与法律、理性与情感这些大的主题从以小见大的方式进行了体现,找到了两个“舆论场”的有效结合点。民生新闻还实现了“想说”与“想听”的统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也不和同。对于新闻媒体來说,就是要善于在新闻报道屮捕捉事物的本质,透过表象分析人民群众关心什么,他们想听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脱节”现象,在有针对性引导舆论的同时,努力做到“想说”的和“想听”的最大限度的统一。"以前,镜头前能够运用话语权的人必须具备相当资格和严格的条件,普通百姓基本上没有机会上镜头发表意见,行使话语权。现在,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群众表达意见和对口由,加上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分配不公、群众利益遭到侵害、行业风气不正等社会问题,群众要求发出自己的声音,获得平等的话语权,让自己的意见能被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民生新闻顺势产生,它报道的内容基本上是平民百姓的新闻,而且使他们自己在镜头前述说,百姓在媒体上说话机会大大增加。这种由他们在媒体上说出来的话,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意见,更多是代表群体的声咅,比必然会吸引整个群众关注。m南振中:《密切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见于新华网,2004年4月29H15南振中:《密切新闻报道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见于新华网,2004年4月29日2.3.2解疑释惑——营造和谐媒体的解疑释惑,就是通过信息选择、处理、解读、提供以及分析、判断、监视等手段,影响新闻舆论的倾向、力度和构成,进而影响人们的认识和行为的能力。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就是耍善于解答群众关注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善于解答群众关心和感到困惑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为群众解疑释惑,理顺情绪。民生新闻以其特有的方式在解疑释惑屮营造和谐。——从民本角度解读政策法规。每隔一•段时间国家就会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公布实 施,这些政策法规不但条文繁多,而且都是专业术语,多数百姓很难准确理解这些法规和他们之间的密切利益关系。民生新闻站在群众的角度和立场进行解读,可以使群众一目了然,充分起到解释的作用。——解疑释惑。2005年11)]13R,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60多人受伤。爆炸还造成约100吨苯类物质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尔后,又给下游的哈尔滨带來了不得不全城停水的局面,引发了全国人民对用水安全的关注。虽然是远隔千里,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市民也不免心有疑虑。《直播石家庄•民生关注》及时就石家庄的饮用水安全情况进行了采访。适时播出了《省会饮用水安全有保障》,通过宏观介绍:“现阶段我(石家庄)市的水来源分为自来水公司供水和工业自备井储水两种形式。而自来水公司的水源又有地下水和地表水两种采水方式,每天可以供水量为50万立方米左右。而对于可能发生的水源污染,市供水总公司也作好的相应的预案。”以及采访专业人员:“因为石市使用两套水源,如果不是长时间、全流域地受到污染,短时间或某一水源水质受到影响时,石市可以通过科学调度有效地保障供水。”有效的解除了市民的疑虑。禽流感也是2005年备受群众关心的事情,由于国内其它地区不断有新的疫情发生,并且岀现了感染人的现象,使得石家庄的很多市民谈“禽”色变。尤其是距离河北较近的山西孝义发生疫情后,许多人连鸡蛋也不敢吃了。鉴于群众疑虑的上升,《直播石家庄・民生关注》对全市的情况进行了报道《防控措施有保障禽类产品可放心一一专家介绍我市禽流感防控形势》。通过背景釆访:“作为一个禽类存栏1・68亿只的养禽大市,我市在秋季动物防疫的基础上,近期又对新购和免疫到期的禽类进行了强制免疫。目前全市应免禽类防疫密度达到100%,所有规模养殖场全部实行了封闭管理、消毒灭源,散养禽也都实行了圈养。目前,我市上市交易的禽类及其产品大都是木地所产,并实行严格检疫制度。所有禽类在出栏前都要经过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检疫,未经免疫或无免疫档案者严禁运输和交易,而对于病死禽只则全部强制无害化处理。除了产地检疫外,市动物防疫监督部门还在各交易市场设置动物防疫监督员,专门负责对进入市场交易的禽类及其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同时,畜牧、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关闭了市区和各县的活禽现场宰杀市场,减少了市民与活禽的接触机会。”专家解释“我市在平山、井碗、赞皇、灵寿、矿区等沿省界全部建立了30公里宽的免疫隔离带,右效堵截了外疫。同时加大了疫情监测排查力度,对监测不合格的场(户)禽类均重新进行免疫。在购买 禽类产品时,市民一定要检查有无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并检查门条鸡脖子是否卡带检疫合格标志环。只耍证卡齐全,尽可以放心购买。”在解疑释惑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媒体的功能。北京电视台《第七H》一期叫做《被告:打假队》的节目,报道说的是北京酿造六厂为了打击假货,自行成立了一支打假队,到北京齐个批发市场去侦查,发现有冒充本厂产品的假冒酱油,就强行拉走,最后却被批发部告上了法庭。对这件事,主持人说道:“当了被告的打假队有点儿有勇无谋,我总觉得他们有点像从前的绿林好汉,虽然说初衷是行侠仗义、扶止祛邪,可在如今的法制社会里却有些不搭调。绿林好汉的名言是'该岀手时就岀手',而法制社会的原则却是'不该出手别出手'”。针对这样的事,一般人都会产生不解:难道厂家没有打击假冒产品的权利吗?其实,厂家并不是没有打击假冒产品的权利,而是没有用“亲自动手”、“强行拉货”的方式来打假的权利,厂家打假一定要联合工商部门。在节目中,主持人对酿造六厂此举的解读用了“绿林好汉”的比喻,于是打假队莽撞行事、不懂法律、不讲策略的形象便立体了。而在最后,针对观众对打假队反成被告所产生的疑惑,主持人把“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稍加改动,就点明了法制社会自有法律约束,“不该出手别出手”的主旨,这样既起到了解惑作用,又发挥了引导功能。——消除负面影响、澄清真相。2005年6月石家庄市一些卖净水器的公司的业务员在进行推销的时候,说石家庄的口來水水质不合格,所以要用他们的净水器,一时间在市民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对此《直播石家庄•民生关注》专门进行了报道,通过采访,用事实将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进行了批驳,消除了负面影响。來看看这则报道——《流言不攻口破——5000公交职工喜签新合同》:前一段时间,一则公司要被转让、职工劳动合同要被买断的传言让石家庄帀公交总公司许多公交职工心中惴惴不安。早在1995年12月,市公交总公司就全而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今年这些合同即将到期,绝大部分职工面临着续签或变更劳动合同的问题。正是围绕能否续签新合同的问题,使得一些小道消息有了滋生的土壤,搞得人心惶惶。作为媒体《一直播石家庄•民生关注》没有直接去评价这些“流”短“飞”长,而是用公交职工喜签新合同这一事实对流言予以揭露。再看看这则新闻——《出租车“变脸”高额收费系空穴来风》2005年2月份石家庄市经有关专家评选,并通过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正式确定“苹果绿”作为省会更新出租汽车的颜色。但是不少出租车司机师傅称他们圈里风传所有出租车都耍改苹果 绿,而且要收取价格不菲的费用,大家特发愁。《直播石家庄•民生关注》及时采访了市运管处副处长,通过其权威解释“只适用于更新车,出厂时已定型;原右车辆不强制收费,只需加帖统一标志即可”,进行了及时澄清。2.3.3舆论监督——推进和谐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休的基本功能之一。由于其负载着社会公众的注意力和社会压力,因此,它干预社会生活的威力是巨大的。干预的本身,是对社会和谐的一种“软协调”。比如媒体对孙志刚案的关注,最后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西安刘亮爬上广告牌的喊声牵出了宝马彩票案;嘉禾野蛮拆迁导致县委书记撤职等等。客观地说,电视舆论监督在《焦点访谈》为代表的节目形态开播的一段时间内确实是直面焦点、力度颇大。但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媒体舆论监督却变得力不从心、有名无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民生新闻为媒体舆论监督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那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为公众搭建一个平台,使他们有了发言的场所,在强化他们责任的同吋,使批评监督有的放矢。以《南京零距离》为例。它的舆论监督首先是对社会的丑陋现象进行深刻批判与揭露。在FI常生活屮,与百姓最接近的是政府管理与服务部门,他们最直接地感受到这其小的是是非非。例如,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僚主义、衙门作风令百姓深恶痛绝,城市小某些角落有人从事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歌舞厅中的色情表演、非法网吧对青少年的影响、商品交易、服务行业的欺诈行为等,对百姓利益构成了危害。记者通过暗访,对其中藏污纳垢的现象予以揭露,使观众感到大快人心,从而使各行各业的风气得以扭转。其次是对政府某些管理职能部门的腐败与官僚主义进行监督,如在《南京零距离》上,市政建设中挖断水管、电缆的报道几乎每两三天就能见到一•次。某公路收费站竟然在深夜强拦执行紧急救火任务的消防车,要收过路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然被出租给了个体户搞经营。有关部门的腐败、官僚使公众利益遭受损失……观众在看到这些内容后,纷纷打电话表示愤慨和谴责,要求处置那些不负责任的领导。从这可以看出,由媒休引发的舆论监督已在发挥作用。再次是批评帀民生活中种种非文明行为。《南京零距离》几乎每周都有报道某些南京市民因为喝醉酒引发的问题。如醉卧街头、醉卧下水道、酒后吵架等,这些新闻中人的不文明举止,经过电视曝光后,对广大市民都有警示作用。观众的道德良知在观看新闻的过程中被唤醒了,他们自觉去维护城市的文明形象,一旦发现违背道德、法律的行为就主动与电视台联系,口觉地充当城市文明的监督员。这就为舆论监督纠正百姓生活屮某些不良习惯、改造恶习,[12]促进社会和谐创造了条件。 光明冋收奶、早产奶事件。2005年6月5□晚,河南省电视台在《民生大参考》栏目播出〃变质光明牛奶返厂加工再销售〃的报道。据报道,在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发现4个冋奶罐,变质的牛奶被冋收到冋奶罐中,重新加工。电视台还播放了被苍蝇和蛆围绕的变质奶的图片。光明〃回收奶〃事件成为全国消费者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6月9日,光明乳业杭州生产基地被查出〃早产奶〃--6月9日生产的常温保鲜奶上标注的生产日期却是6月12Ho6月13口,光明乳业在上海的乳品二厂也被查出有〃早产奶〃。短短半个月,光明乳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6月19日,经过13天的实地现场调查,由郑州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工商等机构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发布卩面调查报告,公布3点结论第一,通过调查,尚未发现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从市场上回收变质牛奶再利用生产的情况,但存在库存产品在保质期内经检验合格再利用生产的情况。第二,郑州山盟乳业有限公司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第三,木次调查所涉及该公司的两个产品(光明纯牛奶、心爽酸乳饮料)的所有指标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民生大参考》对光明事件的舆论监督,充分发挥了媒体作用。2.3.4人文关怀——追求和谐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以人为本”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说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人的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是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人与社会、人与口然协调发展中的主导价值和能动作用。就现阶段而言,就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民生新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当中,在人文关怀当中追求和谐。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首先体现在对“人”的尊重上。在这里,“人”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与具体事情联系在一起的普通人。这些以往很难有机会通过媒体表达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普通人,不再是“沉默的一群”,也不再是看客,而是真正的主角。这种对人的尊重是对传统新闻理念的颠覆,它标志着媒体从“媒体本位”小脱离出來转向了“受众本位”,体现了新闻向本质的冋归。比如河南电视台《民生大参考》报道市政府取消政府办事大厅门前的停车收费吋,其角度就是“人”去办事大厅办事,不用再交停车费了。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还休现在对“弱势群休”的关怀上。与一些受利益驱动“嫌 贫爱富”倾向明显的媒体不同,民生新闻关注普通人,尤其是当下正进行着困厄、艰难社会实践的弱势群体,比如下岗职工、民工等等。民生新闻以平等的拍摄角度塑造他们,讣他们成为媒体的主体,而不是被离间、被猎奇的他者形象。应该说这种态度值得倡导,社会也有一个生态平衡,若只是在物质上优越的“强势群体”才享有发言权表达权的话,这样的社会就谈不上和谐社会,而是一个失衡社会,是一个一边倒的社会。因为如果“弱势群体”的声音不能及时传达出来,他们的利益长期得不到保护,就可能由于矛盾积累而引发社会的失序。所以,民生新闻把“弱势群体”放在平等的位置,了解他们生存状态和思想动态引起社会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丁•给社会各阶层提供一个各得其所、平等友爱、和睦和处的人际环境,这对鼓励他们团结起來共同建设和谐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从2005年11月12日到12月22日长达40天的时间里,《直播石家庄•民生关注》一直在关注灵寿县一个意外烫伤的幼儿,在经历了无钱救治、社会捐款、成功手术、治愈出院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感人故事。从《一颗核桃一个家庭》、《伤病无情人有情——热心市民纷纷捐助灵寿烫伤儿童小嘉乐》、《手术费要花1.5万元——灵寿烫伤儿童小嘉乐下周进行手术》、《小嘉乐术后恢复状况良好》、《灵寿父老向小嘉乐捐款6万多元》,到《爱让生命延续——灵寿儿童小嘉乐要出院了》。可以说,从这个个案的关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关爱、人间真情,媒体也在人文关怀中实现自身提升的同时倡导了社会新风。同时,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还体现在主持人的评点立场上。比如《南京零距离》中的主持人孟非,他之所以被称作“市民的儿子”正是因为他带着满腔的热忱走进民众的H常生活,对于老百姓的生活遭遇与冷暖辛酸感同身受,对于民众耿耿于怀的社会现象常有大胆的抨击。所有的这些使电视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在想民事、排民忧、解民怨的过程中,把和谐社会的推动化于具体行动之中。在一期《南京零距离》节目中,有两条与司机违规自关的消息。前一条讲的是一对男女在奥迪车里行苟且之事,被警察看到,结果他们一踩油门,把警察撞伤,而那辆奥迪车挂的竞然是省级机关的牌照。后一条说的是一个的哥为了挽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连闯了5个红灯直奔医院,虽然最后孩子得救了,但的哥却要面临被吊销执照的处罚。针对前一条消息,孟非点评道:“我们关注的不是一对有家室的男女关系如何暧昧,而是一个司机在面对口己的隐私有可能被曝光的情况下,竞敢于把警察撞伤,然后逃逸。在这两个后果Z间,他宁愿选择后者,这是为什么?他开私家车,他敢吗?他开外地车,他敢吗?其实我们关注的正是法律而前的权利!”。而对后一条消息,孟非是这样说的:“同样是司机违 规,一个,人们愿意放他一马;而另外一个,人们绝不会放过他。这是什么原因?一个,影响了特权和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而另一个呢?如果你不放过连闯5个红灯的司机也可以,但是这会影响到很多司机。以后再面对救助的时候,他们心里就会有一个权衡:如果我帮你的忙并不损害我什么,那我可以帮;如果损害到我自己了,我犯得着吗?”。虽然孟非的这番话朴实而率真,但是他分析的过程却环环相扣,直接把触角仲到了违章的背后。对两起违章的解读,孟非并没有就违章论道徳,而是更多的关注了那些促成违章的因素。对前一条消息,孟非并没有局限在男女关系、肇事逃逸上,而是击中了“要是他开私家车、外地车,他还敢吗”的要害,理性的引发了观众对“法律面前特权优先”的质疑。说到后一条消息时,孟非并没有生硬、孤立的呼吁高尚的情操,而是通过分析大家“放过”与“不放”两个违章司机的原因,使观众不再止步于对司机的“个体”认识Z上,不再局限于对善恶的简单判断Z内,而是将眼界延伸到了关注“法律”与“特权”的层面,引导观众领悟到违章背后的弦外之音。 第3章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3.1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民生新闻的崛起,对于电视新闻改革的开拓性贡献、对于和谐社会构建所起的作用是客观存在、有口共睹的,更是值得肯定的。但随着“民生新闻热”的一步步升温,各地打着民生新闻旗号栏目的“一窝蜂”上马,在民生新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倾向。3.1.1盲目跟风同质竞争中国电视行业的跟风由來已久,今天“综艺热”、明天“访谈热”、“娱乐热”,每一轮热潮都只是持续不了多久就变得悄无声息,就像是人发烧一样,过了劲儿就没了。如今“民生热潮”乂席卷全国各地。应该说,“克隆”不是错,有学习借鉴才能有提高,但关键是要学到精髓,在仿中有创,才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也才能有生命力。否则千人一而、内容相同、形式相同,又怎能有新意呢?同质化就意味着多样化的丧失。这种同质化不仅会影响媒介生态坏境,还使得刚刚摆脱传统新闻模式的民生新闻,又掉入了一个对象更为具体的竞争空间。因为新闻源的有限性,如果一个城市有多档栏目竞争,即使在内容定位上有所不同,但在操作上也难免雷同。这样的竞争很可能出现对同一新闻多个版本甚至完全相反的解读,受众也会莫衷一是。3.1.2蜻蜓点水浮在面上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木取向是民生新闻能够崛起的重要品质,因为这些始终不离开一个“民”字。但从一些民生新闻栏目来看,对“民”的把握上还只是蜡蜓点水、浮在而上。突岀表现就是对民众的生活过于敏感,只要关乎民众的事,无论是停水停电、垃圾占道、邻里纠纷、质量投诉、噪声扰民、醉酒闹事都会频繁的加以堆砌。作为节目初期这样做并没有错,因为没有贴近也就没有吸引。但是,如果吋间长了仍】口一味如此“简单传播”也会误导百姓,觉得这个节目就是这样一个定位、就是报道这些事的,于是今天张家的下水道堵了没人管、明天王家的下水道堵了、后天李家的也堵了,反反复复只是浮在面上,没有透过现象看木质,这不仅偏离了新闻的本质,也不利于民生新闻发展。 3.1.3渲染炒作娱乐味浓作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形式,民生新闻“娱乐”一下也无妨,因为娱乐是百姓日常生活一项内容。但这个娱乐不能没有限制。当前,一些民生新闻为吸引受众,把这一功能无限放大,渲染炒作层出不穷。比如说,在报道的题材上,明显偏重于暴力、色情、扫黄打非、婚外情这些内容,而且在制作手段上也注重强化视觉刺激。尤其是遇到一些重大特大案件,为渲染造势,还会将事件神秘化、轰动化。在他们看來,说得越是神乎其神,老百姓就越爱听;说的事情越是离奇古怪,老百姓就爱看,所以大量运用各种娱乐手段迎合受众猎奇心理。同时,还有将普通方姓生活“戏说”的倾向,而不顾当事人的真实感受。凡此种种,都是对和谐社会的伤害。3.1.4越俎代庖话语审判民生新闻可以反映问题,执行舆论监督功能,但不能替代行政执法、越俎代庖,替代法官、话语审判。但目前一些民生新闻栏目恰恰发生了这种偏离。这种偏离的表现就是所有事情的预设立场都是立足于民众的角度、把民众意志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去评价、批评甚至通过话语审判另一方。实际上此时的媒体已经把客观公正抛之脑后,成了一方的“自己人”、“代言人”,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加快事件的解决,但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受众对政府、立法、司法的态度。民主法制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环节,这种越俎代庖的方式,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完善。3.1.5取悦市民农民失语民生新闻的“民生”涵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1、“民生”中的“生”可被视作民生新闻的内容层而,大众传媒对“生”的理解是统一的,基本可以概括为四点:生活(衣食住行),生存(生存权利),生计(国计民生),生命(尊重生命,人文关怀);2、“民生”中的“民”应该是民生新闻的主体,所有具有公民权利的自然人都可以被称为“民”,包括城市市民和农村的农民。大众传媒对民生新闻“民”的内涵误解导致了相关新闻报道的局限和农民的失语。城市化过程是农民特质向市民特质、民俗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化的过程,rtr丁双方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一过程必然伴随了两种不同性质文明的冲突与交锋。然而大众传媒却像一堵看不见的墙,通过屏蔽农民话语将农民和市民两个群体隔离开来,农民常常被置于传媒注意力的边缘,他们很少有机会成为民生新闻的叙事主体。R新闻要保护弱者,维护社会公正正义,所以应 该在报道中避免“话语霸权”。这种媒体隔离,造成了目前民生新闻农民缺位的尴尬,农民日益成为弱势和边缘化群体,成为一群真正的“沉默的大多数”。3.2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存在问题的改进和谐社会是一种价值系统。对于社会來说,和谐只是一种相对而言的状态,没有绝对的和谐。对普通公众来说,和谐是一•种价値判断,更是一种心理感觉。人们判断社会是否和谐,既是在判断他们口己的权益是否得到适当体现和维护,判断社会发展状态是否处于比较协调包容状态,更是对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一种感受,对自己愿槊实现状态的一种心理感觉。但现代社会,人们不可能都通过直接经验来判断社会,人们形成价值判断与心理感觉所需要的许多材料,来自于间接经验,來自于人际传播,更多的來自于新闻媒介等等的报道。许多吋候,传媒现实就成为许多人眼中生活现实的重耍部分。这时,舆论的判断往往就成为人们形成判断的素材或干脆成为其组成部分。因此,止确舆论导向影响下形成的舆论环境,就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东西。从以上的表述小我们不难发现,民生新闻作为植根于民众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无论是有意述是无意间造成的以上“不和谐”现象确实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作为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对以上现象进行反思与调整,使其步入一种“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那么如何保持民生新闻报道的和对“和谐”呢?3.2.1遵循新闻规律,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新闻的根本属性,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是新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媒体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守的底线,但在具体实践中真止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并不容易。尤其对于目前以收视率作为重要衡量指标的民生新闻节目来说,既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又耍应对同质化竞争、最大限度争取受众,难度可想而知。但越是在这16任中峰:《民生新闻与农民失语》,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3229654.html17《构建和谐社会与舆论力量运用》,《中国记者》,2005年第2期种情况下,就越是耍加强对真实性的把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民生新闻只有先把好真实性的关口,才有生存发展的基础。(1)事件的真实。由于高度市场化的竞争,媒体在追求实效性的过程中往往不太注重对事件真实性的调查,很多时候只要消息有了出处,就可以报道。所以每年媒体上虚假新闻总会屡禁不绝。现在一些民生新闻栏目迫于生存压力,往往为追求轰动效果而抢先报道,这样就很容易偏离事件的真实。《南京零距离》的新闻之所以受观众欢迎,是 因为大多数内容都是经过现场细致的采访得來的,细密的调查为厘清事件真和提供了保障,从而也使观众明白事情的就里。《南京零距离》收视率的屈高不下,证明了民生新闻的魅力来源于讲述真相。对于那些偏离的栏H来说,要做到事件的真实,就必须避免浮躁的作风、深入采访、认真把握,才不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反面。(2)生活的真实。作为以百姓生计、生活为报道对象的新闻节目,民生新闻实现了媒体视角由“媒介木位”到“受众木位”的回归,这个进步意义不用多说。但是如果这种回归只体现在对生活的真实不加梳理、照单全收,通篇邻里纠纷、街头闹剧、奇闻趣谈,不也是对“回归”的谋读吗?事实上,民生新闻的改变应该只是新闻单位的视角转换,由抬头看天变为低头看路,而好的新闻价值取向不应改变,新闻的主流思想性质也不应该有丝毫改变。所以对生活的真实把握上也耍注意平衡,不能忙于每天有闻必录,而要有一个清晰的构架予以统领。那样选题才不会停留于琐碎浅表的层面,所做的新闻才能有力度。(3)表现的真实。如今一些民生新闻最常见的题材就是街头闹剧,比如打假、跳楼、纠纷等等,记者把这些火爆的场面记录播放出来,的确可以对收视率起到明显提升效果。但是仔细分析,这样的节目除了能给人带来感官刺激还能带来什么呢?而如果按新闻的要求來分析,其新闻价值乂在哪里呢?再一个就是镜头拍摄与视角取舍的问题,一些记者为了追求表现的真实,大量运用“推、拉、摇、移、跟”等动态镜头,结果拍出来的画面经常是摇晃不定或是模糊不清的,在编排的时候也不加以仔细选择,让人感觉民生新闻好像是“小儿科”的东西,也影响民生新闻的形象。所以,对表现的真实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与把握,否则这条路越走越窄。3.2.2在构建公共领域的条件下,坚持民生新闻的人文性、理性和建设性在民生新闻热潮当中,由于媒体对百姓生计、生活的关注,使得百姓有了表达的空间,但实际上群众的话语权在民生新闻的范围中大多还局限于家长里短的市井生活中,对公共领域的层面涉及不多。尤其是一些民生新闻操作者的偏离,使得受众在新闻所营造的充满琐事、离奇有趣、刺激娱斥的氛围中不知不觉麻痹了思想,淡漠了他们对公共领域内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的关注。这种看似通畅的沟通渠道营造的只是表面虚假民意,不能就公共领域内的重大问题将政府与公众看法观点及时沟通,其实是应该予以纠正的。纽约大学罗森教授认为:“新闻记者应该不仅仅是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民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Z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 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他还进一步提出,新闻业是健康的公共生活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公共生活包围着的人一一记者、学者、政治家、市民、左派、中立者……,都应该认识到,如果市场取代了公众而成为现代社会中唯一的舞台,我们将全部沉沦。”罗森教授呼吁新闻媒体在现实生活中担当起更为积极的角色,去加强公民的职责和权益保护,推动公共讨论和改善公共生活。"就目前一些“打擦边球”的民生新闻而言回归才使征途。因为把“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种追求反常现象作为理念的新闻观点并不适于我国国情。对于我国的新闻媒体來讲,首要的社会责任,信息沟通是为了促进社会进步发展、促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民生新闻的实践要紧紧围绕人文性、理性、建设性三个方面。(1)人文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民生新闻生存的基础、是赢得受众的基础,也是其提高社会公信力的基础。在口前的民生新闻屮体现了人文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许多节目的人文性还只停留在对受众个体的关注、关心、关怀当中,具体表现就是今天张三的问题通过报道解决了,明天又报道解决了李四问题,这样的來來往往还是一对一的模式,没有更多的关注公共领域方面具有普遍性、共性的问题。如果能将对个体的关注与对公共领域关注的右机结合,无疑对广大群众公共意识18陈龙:《新闻木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要件》,载200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的觉醒、对于保持公众的社会凝聚力、参与性,关心“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2)理性。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守槊者”,作为社会之“公器”,其能否以健康理性的态度进行信息传播并不是媒体个体态度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作为电视民生新闻,在立足民生的同时,大局意识、全局意识同样不可缺少。不能为收视率、盲目追求轰动性、煽情性,成为“墙头草”随风倒,此一吋彼一吋,别人喧哗你喧哗,别人失语你无声,在冲动中丧失媒体的立场。而是要做到充分接触、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真实反映民生民情的同时,有效的为群众解疑释惑,冷静理智的报道涉及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大事项,把公众舆论引导到理性的轨道上来,使其成为强大社会合力,成为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比如,突发事件就是对民生新闻能否保持理性的一个重人考验。因为突发事件的突发性使人很难在短吋间内厘清真相,而同行的竞争、对时效性的追求,乂得短平快,所以“度”很难把握,处理不好就会丧失理性。 从受众心理学角度,人们有先入为主的信息接受习惯,如果对突发事件把握不好,出现片而和虚假的报道,其影响会很难消除。所以,在具体的报道屮,切不可为了追求先声夺人的效果,盲冃断言,给受众造成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而要从实际出发,理性客观公正的予以报道。否则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引发新的问题。(1)建设性。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不是“大同社会”,而是以承认并界、尊重差异为前提的,努力追求让不同个体、不同群休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挥特长,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有差异必有矛盾,有矛盾难免发生冲突。差异基础上的和谐,不需要绝对排除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以说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冲突的社会,而是冲突被良性化、制度化了的社会。对于与百姓生活密切相连的民生新闻而言,如何把握报道中遇到的百姓生活中并界和孑盾的时候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了。首先要结合实际,对于那些能够解决的一定要尽力解决好。而对那些共性、普遍性的目前述不具备解决条件,需要通过社会发展进步来解决的,就要以建设性态度进行报道和解释。不能不顾客观实际,一味的迎合民众的需求,火上浇油激化矛盾。要在呼吁社会关注的同时,理顺群众的情绪,积极有效的引导社会舆论。3.2.3在着眼具体问题解决的同时,要有全局眼光、辩证、全面地看待和报道问题正如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所言,民生新闻的崛起绝非偶然。它可以说是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电视媒体与时代寻找到的一个很好的结合点的体现,它既町以看作是和谐社会理念在电视新闻内化的表现,也可以看作电视新闻体现和谐理念的一个范木。但民生新闻要继续沿着健康方向发展,就必须避免“不和谐”的倾向。在着眼于具体问题的解决的同时,有全局眼光、辩证的眼光。比如说,对社会上出恶现象的揭霜就应该做到:既把那些破坏社会和谐的东曲曝光,又要给社会公众信心。要在整体上对负面的新闻有一个把握,不能天天连篇累牍,给受众产生社会黑喑、“不可救药”的印象。再一个是娱乐尺度的把握。民生新闻中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娱乐一下无妨,但不能走极端,把其当成一块金字招牌,更不能用一些边缘形态的节目传播低级庸俗的信息和刺激人们感官的内容,而要真正地把和谐理念内化到具体的报道当中,使人们赏心悦目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索质的提升。(1)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和谐。民生新闻贴近民众,它的素材是鲜活的,它的表达方式是灵活的。所以同样一个题目能有多种不同地角度进行报道。这就需要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和谐,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从亲情、友 情、社情民意,从家长里短中去采撷升华出来,把和谐理念在深入浅出的表达中展示出來。(2)要善于反映和谐社会。社会现彖屮存在着新与旧、好与坏、真善美与假恶丑、正确与错误等的孑盾与冲突。这些孑盾与冲突,大多表现为观念形态的对立,与社会家庭冇着各种联系,对受众也冇较大的影响。对于这些,记者的把握与提升非常重要,可以平中见奇,可以通过对“不和谐”现彖的批评推进和谐,也可以让人在美的享受中体味和谐。在《南京零距离》屮经常播出这样的新闻:一只可爱的小猫遭人遗弃,爬到高树上彻夜哀号,消防官兵用云梯将其救下;自来水总水管破裂,水流成河,居民扶老携幼,助人为乐;大雪纷飞的夜晚,一位民警向自寻短见的老太下跪,请她回家……”这些强调现场感、具冇相当可视性的民生新闻,或促人振奋,或催人泪下,肯定了普通人的生活信念与生存价值,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正是由于这种审美效果的存在,民生新闻才不会仅停留在市井趣闻,它的内容优势才能更完整地凸显出来。正是在这种对日常生活“审美”的聚焦中,平常的市井生活才获得仪式性观看的价值。陈龙:《新闻木位、舆论监督、人文关怀: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要件》,载2004年《屮国新闻传播学评论》(3)耍提升群众和谐的素质。和谐的主体是人。民生新闻耍充分发挥主体立足于普通人优势,注重发现群众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反映他们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表现他们人格屮的亮点和美徳。通过对这些具冇启发性和感染性的人和事的报道,引导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在愉悦和美的状态下,不断捉高群众和谐素质。在这个过程屮,要把诚信友爱作为报道的一个着力点。因为作为而向普通群众的新闻形式,在这些自己身边人自己身边事当屮倡导诚信友爱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不仅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感和凝聚力,也会使人们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关爱屮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同时,诚信友爱也是一种能量,一旦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就会激励他人。就会不断传递,这种自觉形成有助丁•群众和谐素质的捉高,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3.2.4拓展报道领域: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冇潮起就冇潮落,冇高峰就冇低谷,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而言,如何在初显锋芒之后继续保持輝限的光彩,如何在尊重满足受众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捉升品质,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自我超越,是一 个业界必需认真而对的问题。目前,国内学界对此冇很多探讨,大多数意见是民生新闻应该向公共新闻传型,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也进行了“公共新闻”的实践,笔者也同意这种思路。公共新闻产生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被认为是美国媒体为改变当时民众普遍对政治丧失兴趣、对媒体不信任、不关注,媒体与大众疏离的情况下而做的努力。公共新闻理念2004年被引入中国后引起了业界的关注。结合中国实际,国内学者孙旭培把公共新闻内涵概括为“培育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威、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专家认为:这个概念的捉出,与民生新闻并不冲突。民生新闻是关怀民众,情为民所系,公共新闻则是尊重公民作用,想办法捉高公众在应对社会问题、解决公共事务屮的能力。两者定位不同,因而表现的主体也就各有侧重。大家肯定了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报道领域的延仲。因为民生新闻的可消费性可能会局限在更倾向于报道社会新闻。原来民生新闻是把受众定位为老百姓或者大众,而公共新闻是公众,公众本身的内涵比大众应该说更具冇某种社会含义,特别是公共新闻突岀一些民权的问题,突出公众的权益的问题,这种理念是对民生新闻的一种提升。谢金华:《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见于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网站,2005年9月4日.从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的实践來看,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其塑造的公共新闻上连着“国计”,下接着“民生”,在“国计”与“民生”之间建起一个兼容并蓄、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沟通社会信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既上情下达,乂下情上达,心为国所属,情为民所系的社会公共平台。把“国家的声咅”与“民间的声音”整合为“公共的声咅”。它既亲近百姓,又连接政府;既关注个体利益,又关注公共利益,是一个双赢的平台。这种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屮国电视新闻改革的未来走向。廣继光、刘海贵《“对农传播”向“为农传播”媳变的理论阐釋》,见于浙江在线新闻实践网站,2006年2月1H.3.2.5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报道力度,切实关注农民利益无农不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8亿多农民的国家来说,农民、农业、农村这“三农”问题是一篇大文章,无论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还是从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角度都必须加以关注。就当前的民生新闻而言,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间造成的取悦市民农民失语的现象,都是应该加以扭转的。尤其是随着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变的过程中,民生新闻不能再厚此薄彼,要在关注市民的同时,也要把热切的目光投向农民。只有把农民放在平等的报道主体上,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才能落到实处, 而包括农民民生在内的民生新闻才能恢复其木来的含义。民生新闻应该充分表现出理解和支持农业的精神,为加强、支持、保护农业创造出良好氛围。真止为广大农民代言,把农民的声咅扩散出来,使他们的生活、生存、生计、生命状况能够被很好地表达出来,推动政府决策乃至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农民利益提供切实的法律、政策层面的保障。3.2.6与时俱进,走和谐发展之路电视民生新闻是时代的产物,它在推进屮国电视新闻的改革发展、体现社会进步的同时,彰显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木”的内涵与活力,走出了一条特色Z路。虽然如此,并不标志着民生新闻可以高枕无忧、一劳永逸。对其来说,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电视民生新闻要避免以往几次电视热潮“昙花一现”的命运就必须与吋俱进,随吋代起舞,和时代而歌。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更要与时俱进。因为和谐是一种动态的系统,不同的吋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体现,所以今天和谐不等于明天和谐,现在和谐不等于永远和谐。民生新闻只有正确理解把握和谐内涵,把其贯穿于具体的实践当中,才能有长足的发展。丰富内涵,拓展外延。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体现了媒体与社会的互动,它是媒体受到社会影响进而发挥口身功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形式。电视民生新闻的崛起,标志着电视新闻从“媒介中心”向“受众中心”的传变,电视日趋向其本质回归。这是民生新闻存在的基础,也是其需要不断强化的角色定位。欲穷千里ri,更上一层楼。民生新闻耍想避免滑向平庸化、粗俗化的泥沼,就必须登高望远。丰富民生内涵,拓展民生外延。不再局限于“家事”,要“国计”与“民生”并重,国事、家事、天下事兼容并蓄,既替百姓说话,又为政府分忧。在立足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不断引导提升受众的公共意识,培养公众对公共领域重大问题的关心与参与意识,推动和谐社会构建。冲破“瓶颈”,打造品牌。民生新闻从最初《南京零距离》的“一枝独秀”到如今的“遍地开花”,对普通民众来讲的确是一件好事。但反观媒体自身,多数述只停留于“仿”的阶段,创新的不多。虽说现今许多城市每晚“民生新闻大战”愈演愈烈,“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内容相同、形式相近、信息量大同小异,长此以往又怎能留住观众呢?对于有实力的媒体来说,要冲破“瓶颈”制约,就必须走品牌化z路,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在节目的制作包装上体现口己的品牌特征,一方面要在运营中强化和延仲品牌效应。力求在整体把握、信息釆集、分类加工各个环节上都体现信息附加值,是栏口摆脱共性色彩,成为跟进者无法模仿的节口,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市场运作,和谐发展。透过现彖看本质,民生新闻不仅是传统电视新闻的内部变革,更是媒体与市场接轨的一个缩影。作为媒体来讲,必须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与遵循市场规律的平衡,止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才能使z和谐发展。这就需耍改 变传统新闻理念、建立广泛稳定通畅的信息渠道、建立迅速及时的反应机制,努力捉高节口质量和水平。同时,要按照市场营销法则,科学的策划、营销、推介,找准卖点、解读兴奋点、凸现媒体主张,不断提高门身影响力。结语电视民生新闻如今成为许多城市家庭晚间收看的“必选项”,虽说不如当年《焦点访谈》那般火爆,但在电视“分众化”的今天,也算是非常了得了。作为一个从事过电视新闻工作又非常关注电视新闻的人来说,我总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电视民生新闻受到观众欢迎,其魅力何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对和谐社会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我近年来新闻理论的学习积累,并结合自己的新闻工作实践,进行梳理、分析、做出了对上述问题的冋答。论文对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内涵、传播优势及其产生的深层动因、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民生新闻的兴起是我国电视新闻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电视新闻报道“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具体体现。一条好的民生新闻,应该是始终操持反映民众心声、维护社会安宁、倡导社会公平和正气的意识,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进步。论文着重对电视民生新闻对和谐社会中发挥何种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对和谐社会、民生新闻二者之间联系的揭示,提出了电视民生新闻体现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理念的三个体现:平民视角营造和谐社会新型传受关系、民生内容满足和谐社会的受众需求、民本取向搭建和谐社会的沟通桥梁。并提出现阶段我国电视民生新闻通过舆论引导构建和谐、通过解疑释惑营造和谐、通过舆论监督推进和谐、通过人文关怀追求和谐等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论文总结了当前国内电视民生新闻的五种不良倾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六方面的建议:即遵循新闻规律、坚持真实性原则;坚持报道的人文性、理性和建设性;辩证、全面地看待和报道问题;拓展报道领域: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报道力度,切实关注农民利益;要与时俱进,走和谐发展之路。当然,木文关于“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的分析与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许多新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不断充实和提高。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参考文献[1]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正荣著:《传播学总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3]刘京林著:《新闻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3刀第3版[4]蓝鸿文著:《新闻采访学》[M],北京,屮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⑸雷跃捷著:《新闻理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6]袁军著:《新闻媒介通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7]张君昌著:《超媒体时代》[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⑻张骏徳著:《现代广播电视新闻学》[M],北京,屮国广播出版社2000年版[9]威尔伯.施拉姆著:《传播学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L10]程天敏著:《新闻写作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11]黄旦著:《新闻传播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12]刘伏海、吴家庆编著:《传播理论与技巧》[M],长沙:湖南师范人学出版社1993[13]苑子熙著:《应用传播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14]吴信训著:《实用电视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⑸王文科主编:《传播探索(论文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6]《当代传播》2000年-2005年[17]《中国记者》1999年-2005年[18]《采写编》2003年-2005年[19]《新闻与传播》2004年-2005年[20]《视听界》2004年-2005年[21]《现代传播》2002年-2005年[22]石长顺、唐亚蕾•“民生新闻热”的冷思考[J]•节目杂志,2004年11月[23]刘保全.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2005年第9期。[24]吕焕斌.民生视介木色表达人文关怀整合营销[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6期[25]施华、柳顺华.和谐社会与传媒的社会责任[J]・《新闻前哨》,2005年第8期[26]吴江.电视民生新闻亟待彰显社会责任[J].传媒观察,2004年11期[27]李磊明.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论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J].地方党报研究,2005年笫3期[28]李舒、胡正荣•“民生新闻”现象探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29]李世成、张淑玲.新闻媒体应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J].山东视听,2005年第7期[30]刘兴旺•民生新闻应当警惕的儿个课区[J],西部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6期[31]罗以澄:《和谐社会框架下的新闻传媒发展》,人民网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50600/50604/12.doc[30]蔡雯.“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探析美国“公共新闻”及其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4年第1期[31]刘继忠•“公共新闻”运作过程屮的理论思考[J].屮华传媒网,2004年12月13II[32]展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J]•人民网,2004年12月2日[33]朱晓芳•〃公共新闻〃:继〃民生新闻〃Z后的又一次革命?——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新探索[N]・中华传媒网,2004年10月14日[34]刘青.我看民生新闻[J],青年记者・2004年第5期[35]《<第一时间〉打造第一品牌》(Z):http://www.ahtv.com,cn/gb/ccmtent/2003-07/31/contont28314.him[36]张恩超.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J],南方周末.2004年11月4H[37]时统宇•从〃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到〃民生新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6期[38]许剑.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建构[J]新闻大学.2003年第1期[39]石家庄电视台网站,http://www.com,cn 致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仅。忙忙碌碌了大半年,当这篇硕士论文终于完成的时候,本以为门己会欣喜若狂,但恰恰相反一一平淡如水,只是冇很多话想说出來。论文是对我在职研究生学习的一个总结,这个总结凝聚着许多人的辛勤和汗水。在此,我要感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白贵教授、吴庚振教授、乔云霞教授、陈燕教授、焦国章教授、胡连利教授,杜友军副教授、贾文学老师,在他们的课程当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新的认识。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王俊杰教授,他引领鼓励我去尝试一个有意义的课题,并在作文的构思与创作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屮国传媒大学的何其聪博士、河北经贸大学的张晓林老师,谢她们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中抽出时间帮我梳理思路,提出中肯的意见。是她们的善意提示得以让我察觉到论文的差距和不足,给我及吋修改完善的机会。感谢我的岳父、岳母和妻子,是他们给了我的巨大的支持,才使我有吋间专心完成学业。我是一个比较怀旧的人,每每听到卡朋特那首《YESTERDAYONCEMORE》的时候,总觉得逝去的口了比现在更让人留恋。在职研究生经过六年的“马拉松”长跑,终于“跑”到了最后一个步骤一一写毕业论文。虽说以前曾发表十余万字的报道,但“大部头”的学术创作毕竟是头一遭。所以,我倾注了心血,真心希望这份最后的答卷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休止符。如果没有机会读傅士,或许这篇论文就是我一生屮最“宏伟”的学术创作了。一想到这个“最后”,我不禁黯然神伤。真没冇想到,我的短暂的人生,有些地方竞然面临做总结了。从1990年离家求学至今,已经走过十六个年头了。其中三年师范、三年师专为求学阶段;四年本科、六年研究生为边工作边学习阶段。十六年见证了一个懵懂少年到青年的成熟过程,也记下了并不辉煌但踏实的人生足卬。其实真正的履历应该从1996年毕业算起,不知不觉已经十个年头了。十年里工作换了好几次,从老师一记者一记者一又转回老师,生活似乎是划了一个圈,回到了原点。但我想,这不是原点。说实在的,当年专科毕业时,觉得学个本科都挺遥远,更没想过自己会拿硕士学位。可生活远比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在这个一日千里的信息时代,自己虽然没有 成为引领潮流的弄潮儿,但笨鸟先飞、小步快跑,也没有落伍。“理性化”替代“理想化”固然是是对生活的讣步,但毕竟没放弃对理想的坚持,只是要与现实兼顾罢To人是有惰性的。从结婚到生子,从工作到家庭,给了自己许多懒惰的借口,尤其是现在小女刚三、四个月,似乎理由更为充分。细想起来,每每停步之后还可前行,离不开亲人朋友的鼓励与支持,也离不开对理想一一“理性”的执著与追求。有时对未來也会有一种莫名的茫然,但生活态度始终没有改变——我从不追求会不会成功,我选择的只是风雨兼程。谨以此文献给我那呀呀学语的女儿思元,是她纯真的笑容和甜美的睡相,给了我生命最真实的慰藉。但愿若干年后她能读懂这篇文章含义的时候,能有所思有所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