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6-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ID:45750322

大小:231.3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7

§6-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1页
§6-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2页
§6-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3页
§6-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4页
§6-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6-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6-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道探究实验的过程凸透镜成像规律<L(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仪器材料:光具座一套,凸透镜(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蜡烛一支,半张遮光纸。(一)知道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1.纽装仪器材料,并进行共轴调节,共轴调节的方法是使烛焰屮心,凸透镜屮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或使烛焰,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共轴调节的口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2.会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其方法有:太阳光聚焦法,远物成像法太阳光聚焦法:使凸透镜对着太阳,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的光

2、斑最小最亮为止。用刻度尺量出透镜中心到纸上光斑间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远物成像法:手持凸透镜在窗户和室内的白墙或纸屏Z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近似等于(或稍大于)焦距,此法称为远物成像法3.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4.探究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U)(v)实像或虚像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像、物同侧或异侧u>2ffu>fv>2f实像倒立放大异侧u=fv—►00不能成像U

3、和物在透镜两侧。虚像都是正立的,即物、像的左右•致,」汴•致:像和物在透镜同侧。2)焦点是实像、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点。3)实像可用光屏直接观察,也对用眼睛直接观察;虚像用光屏观察不到,但可用眼睛直接观察。4「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逐渐移向凸透镜焦点,像在增大,像距也在增大。5)像与物运动快慢不同6)当凸透镜一部分被遮蔽时,像形状不会缺失,而是亮度变暗。注意:①从表中nJ'以找到凸透镜成像的关键:1)焦点是成实像还是成虚像的分界点。2)两倍焦距处是像比物大述是像比物小的分界点。3)实像总是倒立的且像和物分居透镜两侧;虚像总是正立的且像和物位于透镜的

4、同侧。如果我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屮,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凸透镜成像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还可以建立成像的动态情景,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耍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也变人,像的人小总比物体要人,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人实像的分界点。②区别实像和虚像1)从观察角度去区分:实像可以用眼睛看到,也对以用光屏接收,阳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不

5、能用光屏接收。2)从成像实质去区分: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交点所成的像,而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所成的像。除了实验,还可以利用作图的方法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屮物体通过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完全也可以用成像光路图很简单、很直观地表示出來。掌握这种方法对理解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是有很人帮助的。(-)利用作图法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般作图步骤如下:1)先画出透镜,标明光心,画出主光轴;2)标岀焦点F和二倍焦距2f,用箭头AB表示物体;3)选择AB点发出的两条光线。从通过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中任取两条即可。如由A点作平行主轴和通过透镜光心两条光线,经凸透镜折

6、射后分别过焦点和光心,并相交A,点,A,即为A点的像。同理,求出B点的像B,,连接ArB即为物体AB的像。画图屮的实线和虚线:(1)实际光线用实线画,加箭头表示光线的行进方向。(2)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光线,所以用虚线画,不加箭头。(3)实像用实线画,虚像用虚线画,都要加箭头表示像的止倒。(4)法线等辅助线耍用虚线画。A如:2f>u>f如u

7、放大的虚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1倍焦距和2倍焦距Z间时,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或物体位于焦距以内时,均能得到放大的像。说明: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熟悉,且解答问题时要考虑全而。例2.若一物体从距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移到1.5倍焦距的地方,贝I」()A.像距变小,像变小B.像距不变,像不变C.像距变人,像变人D.像距变人,像不变分析与解答:根据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一倍焦距处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人,得出结论为C。例3.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