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3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ID:46847318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43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第1页
§43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第2页
§43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第3页
§43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_第4页
资源描述:

《§43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再复备课题:§4.3.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备人:陈德杰1、知道物距、像距的概念;2、知道实像、实像与虚像的异同点;3、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猜想,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具与学具:光具座、光具盒、蜡烛、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背景回顾:1、平面镜成像特点;2、□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3、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及焦距的测定方法。4、用凸透镜看字,调整距离,看字的大小、正、倒的变化;二、新课

2、引入与教学:(一)、观察与思考:凸透镜除了对光线冇会聚作用以外,它能否也象平面镜一样成像呢?如果能成像,那么所成的像是否为平面镜所成的像相同?学生带着疑问,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以及多媒体屏幕,并対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汇总,由学牛得出结论:凸透镜能成放人的像和缩小的像。(二)、提出问题:根据刚刚同学们观察到的现彖,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三)、聚合学牛的思维,引出课题:确定木节课探究内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像的人小、正倒、虚实与物距的关系。先由学生熟悉物距、像距的概念,然

3、后教师加以必要的解释。(四)、猜想并建立假设:1、学牛分组讨论:物距与像的人小、正倒、虚实的定性关系;2、学生板演各种猜想与假设;3、教师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进行冇选择的归纳,并用课件展示。(五)、设计实验:学生应用光具座、光具盒、蜡烛、火柴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规律。(六)、收集数据:1、当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时,读出物距U)与像距(V);2、当光屏上出现倒立、等人的像时,读出物距U)与像距(V);3、当光屏上岀现倒立.放大的像时,读出物距U)与像距(V);设计表格并把数据记入表格:教师出示

4、小黑板数据记录表格组别像的性质物距u(cm)像距v(cm)u与f的关系V与f的关系实虚正倒大小缩小组等大组放大组倒立组正立组让学生分析每次成像吋,物距(U)与像距(V)特点,得出它们少一倍焦距、两倍焦距的关系。4、当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时,让学生观察成像特点,得出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的结论。5、实像概念的引入:先让学生看帖上冇关实像的概念,分组讨论实像与虚像的界同点,然后教师用课件展示结论。实像虚像共同点都能川眼看到不同点(1)能成在光屏上(2)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1)不能成在光屏上(2)光线的反向

5、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举例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七)、实验思考:(1)、实验时,为什么应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屮心人致在同一高度?(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什么情况下光屏上得不到像?(3)、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象时,如果用手或其他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半部(下半部或其他部分),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试一试,你的猜想对吗?和同学们议一仪,光屏上的像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4)、物近、像远吗?像变人吗?物远呢?(%1)、

6、规律重现:多媒体课件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过程。(%1)、交流与合作:1、讨论像虚实的分界点;2、讨论实像人小的分界点;3、讨论把凸透镜挡住一半,像冇无变化等;明暗度变化吗?三、归纳与小结:教师课件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四、归纳与小结:凸透镜成像规律2.r<2:、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7、后记:大多数同学能掌握知识,但有部分同学还没有真实理解,在下节课屮加强训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