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文明发展下的新型城镇化

浅谈生态文明发展下的新型城镇化

ID:45956201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上传者:U-7604
浅谈生态文明发展下的新型城镇化_第1页
浅谈生态文明发展下的新型城镇化_第2页
浅谈生态文明发展下的新型城镇化_第3页
浅谈生态文明发展下的新型城镇化_第4页
浅谈生态文明发展下的新型城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生态文明发展下的新型城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生态文明发展下的新型城镇化摘要:对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生态现代化等相关基础概念进行语义辨析、特征阐释,以及传统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比较思考的基础之上,提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若「重要议题,包括: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关系;建构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价体系;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的创新追求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关键词: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生态现代化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生态文明”在现代日常生活屮越来越多的被大家提起,据检索“生态文明”的研究文献最早出现在1992年,大幅增长是2007年以后开始的。2012年,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给予了高度重视,既包括对其性质的限定,又包括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方面的关系的规定。十八大在全党历次党代表大会屮首次提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据统计,1949年建国时,全国城市人口仅5765万人,城镇化率才10.64%O到2011年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城镇化率已达到51.27%0我国于1998年明确提出“城镇化”战略,以后各类国家级的发展战略皆对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规定,即“良 性互动”、“相互协调”;“形成以工促农、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根据美国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的型城市化发展轨迹,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加速成长期。生态问题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耍问题,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城镇化在中国出于国情的需要,曾经一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但是逐渐在发展过程中引起的生态问题却制约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关于“生态文明”的定义众多,总体而言,生态文明的定义都强调其正面效应。包括•:生态文明是指人类认识与改造口然的进步状态和积极成果;是人类在自然生态环境建设中所取得的生态成果的总和,它标志着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生态领域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进步状态;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结晶体现为牛态文明。生态文明遵循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保证其可建立较合理的制度,获得较理想的物质、精神成果,从而成为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及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是将人、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城乡一体化向良性状态的动态演进过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内涵:城镇化具有较大的作用力,从而具有正、负效应。人类必须对城镇化的负面效应加以限制,其中关键之一是基于生态文明推进城镇化;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使城镇化的速度、规模、强度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发展进程相适应,保证城镇化的发展始终在生态环境发展范围内。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整体规划入口、资源与环境、促进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两个系统达到各自功能和整体功能最优,使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在时间、功能、发展速度上交互促进和协同完善。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包括:1)推进城镇化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否则会重蹈以前不太理想的城镇化的覆辙。2)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可持续城镇化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3)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可为解决城乡发展中的各项问题提供条件。4)城镇化是工具和手段,生态文明是最终目标;手段和工具是为目标服务的,而不是目标为工具和手段服务的。[1]城镇化率与某些关键指标的变化关系可反映城镇化的质量。例如:国外城市化发展历程的研究证明,耕地面积与城市化率呈止相关关系,即城市化率提高的越快,耕地面积就越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协调,需要两者的耦合关系的状态进行及时,准确把握。[2]可冇两个途径展开此项工作。其一,基于“生态效益”的理念与方法。十八人报告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需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这表明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对于生态文明的状态乃至建设绩效具有重耍的意义和作用。其二,对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协调程度耦合度进行评价,得出两者相互关系的合理性表达,作为调整两者关系的依据。 生态现代化理论是1970年代由德国学者JosephHuber等创立的,目前已成为先进工业社会环境改善方面占主流地位的理论。生态现代化,即先将生态从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再将对生态的尊重“植入”经济活动中去。[3]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的脱钩;对生产和消费过程进行设计和评估除经济指标外,越来越多的依赖生态环境的指标。广义牛态现代化理论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将现代化理论与生态化理论结合起来。将生态现代化理论推广至城乡人居环境领域,有利于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兼具“生态”和“现代化”内涵对于同样要求兼具生态与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是迄今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带来的经济持续增长,粗放型发展模式也带來了环境污染这个严峻的问题。“中国的城市化将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形式,使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理论、实践的机会和创新具冇无限的可能性。创新可从多方面入手,包括:1)从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演变着手。2)从城市特征的角度展开,女口,沈阳的城镇化创新要适应中国国情和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背景着手。3)从制度改革方面实施等。【4】城镇化从本质上而言是人类的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工具理性的某些屈性,本身并不必然具有合理性。非理性的、不符合人类社会进程演变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的城镇化会产生负面效应毋庸置疑。1955年,沃利•恩道指出:“城市化既可能是无与伦比的未來之光明前景所在,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凶兆。”城镇化具有的负面效应是健康城镇化,乃至新型城镇化兴起的本质原因,两者都明确反映了人们期望最大限度的降低城镇化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的提升其积极效应的孜孜追求。在城镇化 各项议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新的“城镇化热”、快速城镇化即将兴起之际,对城镇化保持清醒、审慎的态度,具冇极大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基础的系统与耍素群,基于生态环境及生态文明对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发展路径、发展强度,以及发展的价值观等进行“审核”和调控,是保证城镇化科学、合理开展的根本举措之O十八大决议指出:我们一定能在屮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此,要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更为宜人、更为文明、更为美丽的城乡前景,将引领人们信心百倍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参考文献:【1】陈前虎•中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危机和出路[J].城市规划,2006(1):34-39【2】胡际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3】金书泰•生态现代化理论:回顾与展望【J】•理论学刊,2011(7):59-62【4】沈清基•论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J】•城市规划学刊,2013(1):32-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