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小板以及参数的临床意义

浅谈血小板以及参数的临床意义

ID:45961174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血小板以及参数的临床意义_第1页
浅谈血小板以及参数的临床意义_第2页
浅谈血小板以及参数的临床意义_第3页
浅谈血小板以及参数的临床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血小板以及参数的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血小板以及参数的临床意义摘要: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屮的冇形成分之一,形状不规则,比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无细胞核,血小板以及参数对研究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一.引言血小板计数的概念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0X109/L〜300X109/L。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时间延长,严重损伤或在激状态可发生出血;当血小板计数50X109/L,且血小板功能正常,则手术过程不至于出现明显出血。二.血小板检测方法的原理及目前的技术现状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方法有多种,包

2、括以检测血小板粘附功能;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释放因子等几种类型。其中以上世纪50年代Born氏发明了一种以光学比浊法为基本原理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方法应用最为普遍。该方法沿用至今一直作为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经典方法用于相关科研。但是由于该方法操作十分繁琐、检测结果稳定性差,在临床应用较少。除此Z外其它的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方法如血小板粘附功能检测;血小板释放因子检测等方法也因为检测操作方便程度、设备成本、检测结果质量等原因也没有得到普及应用。目前国内仅有极少数的医疗单位対部分病人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导为目的血小板功能检测,而且检测结果质量不高。绝大多数患者或高危人群尚无

3、法获得及时、有效的血小板功能检测评价。国外情况也基本类似。因此,尽快推广冇效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普及血小板功能检测,控制减少临床上抗血小板药物无效其至抵抗的发生,必将大大提高人类对血栓病的预防和治疗效率,大大减少血栓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这也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三、病例分析病例选择68例肝硬化患者均为我院近7年的住院及门诊患者,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彩色B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肝脏体积缩小或表面有弥漫性大小不等的结节,全部病例均未使用抗凝剂。其中男45例,女23例,平均年龄39.4岁,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3例,无上消

4、化道出血35例。正常对照组40例,均为健康体检人员,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6岁。在性别、年龄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仪器与试剂采用美国雅培公司产CELL-DYN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厂生产的试剂。方法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2ml,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血小板PLT和PCT。统计学方法测定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对各变量间的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肝硕化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早期可无症状。肝硕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PET)的变化与出血情况Z间的关系。2)慢性失血与营养不良导致血小板反应性增高。血小板发生聚集后,产生凝血功能。血

5、小板通过各种黏附、聚集、释放反应,产生止血功能,肝硬化引起血小板功能变化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血小板來源于骨髓巨核细胞,肝脏功能受损时対血液中内毒素的清除能力减弱,受血小板生成素调节,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在初级止血屮起重要作用,肝硬化患者出现脾功能亢进,使脾脏正常滤过及储存功能呈病理性亢进,与凝血因子Z间有密切的相互关系。慢性肝脏疾病后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各种表现,其中表现有为造血系统的损害者,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肝硬化时肝功能受损,対内毒素的解毒能力下降,血液中的内毒素升高,诱导血小板聚集,激活并损伤血小板。肝硕化时血小板对凝血酶

6、和ADP诱导的聚集反应有障碍,肝硕化纤溶亢进所产生的大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特别是碎片X和Y是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原因之一。组织坏死,血小板破坏加速,造成代偿性血小板增多。肝硬化时血小板对凝血酶和ADP诱导的聚集反应冇障碍,肝硬化纤溶亢进所产生的大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特别是碎片X和Y是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肝硬化的治疗中除一般的保肝抗纤维化治疗外还应该注意免疫调节的治疗。血小板数量与质的改变在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计数是血液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人们发现血小板与恶性肿瘤具冇密切关系,血小板数目的变化可作为肿瘤发生、发展、疗效及预后

7、判断的参考指标,血小板无论是量还是质的变化,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参考文献[1]方圻•现代内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丁凯阳,徐少宝,常立非•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功能参数检测及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3]丁训杰•实用血液病学[M].±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21.[2]刘明涛,冯业全,刘海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的I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12,22(2):[5]汪玉铭•血小板参数与肝炎后肝硬化病情程度的探讨[J]•中原医刊,2011,28(2):61,[6]邹刚,徐新献,黄连贵•病毒性肝炎患者血

8、小板四项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