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CPI、PPI分化现象探究中国政策走向

由CPI、PPI分化现象探究中国政策走向

ID:45985029

大小:7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由CPI、PPI分化现象探究中国政策走向_第1页
由CPI、PPI分化现象探究中国政策走向_第2页
由CPI、PPI分化现象探究中国政策走向_第3页
由CPI、PPI分化现象探究中国政策走向_第4页
由CPI、PPI分化现象探究中国政策走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由CPI、PPI分化现象探究中国政策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由CPkPPI分化现象探究中国政策走向(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00)[摘要]CPI和PPI均是反映一国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我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出现一正一负的状态。面对匸率背离”岀现的“剪刀差”现象,不应再仅仅抓住CPI不放,应同时兼顾近年来PPI持续紧缩的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紧密结合,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配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增长,同时警惕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的通货膨胀现象。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由CPI、PPI的分化现象导致的我国政策的走向[关键词]CPI;PPI;政策doi:10.3969/j

2、.issn.1673・0194.2017.10.087[中图分类号]F424;F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般而言,人们认为价格波动通常从由PPI所衡量的上游价格指数,向CPI所衡量的下游价格指数传导,然而我国的价格传导关系在近10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例如PPIOq跌幅度远远大于CPI涨跌幅度,CPI和PPI的背离越来越大,PPI的波动不能及时向CPI传导。鉴于此,本文从CPI和PPI的含义入手,一方面分析了近几年我国CPI和PPI的波动特征,同时解释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并对如何适应未来经济改革提出了政策上的建议1CPI指数

3、和PPI指数1.1消费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组固定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建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购买的食品、衣服、住宿、燃料、交通、

4、=

5、医疗、学费及其他商品的价格基础上的,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的生活成本1.2生产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又称批发价格指数。它是衡量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产品的价格变动的相对数。生产者价格指数是建立在产成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基础上的,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本1.3CPI与PPI的关系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1.3.1CPI和PPI的关系PPI作

6、为CPI的先行指标,对CPI产生传导作用,当前的PPI走势会决定以后CPI的大致走向,但从2008年5月份开始,我国的CPI走势和PPI走势出现了相反的变动,甚至自2012年3月,PPI与CPI便开始出现了一正一负的变动,且这一变动持续了近50个月1.3.2CPI和PPI对经济运行的影响CPI与PPI两者一般呈同向趋势,只有当经济走势发生变化时才会先后发生变化。变化蕴含的一般经济含义是:CPI和PPI上涨,意味着通货膨胀上升,经济增速加快;CPI和PPI下跌,意味着经济放缓,下跌幅度过大,导致通货紧缩,经济陷入衰退;CPI上涨,PPI下跌,意味着企业利润增大,经济将进入一个扩张期

7、;CPI下跌和PPI上涨,意味着企业利润减少,经济有衰退的危险2CPI、PPI变化趋势分析2.1分析变化趋势CPI和PPI在20"年10月份左右出现了交叉后,PPI出现明显的下滑,形成走势分化的局面。且在PPI走势低迷的情况下,CPI也逐渐形成了下行的趋势,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形成了“剪刀差”的现象2.2从变化趋势分析我国目前经济形势CPI和PPI均可以作为衡量一国经济状况的指标,一般而言,CPI更为广泛使用一些。然而在PPI长期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只研究CPI指数的变化显然不合理。尽管CPI仍维持在2%左右,但依据众多其他指标及跨国经验,基本表明我国经济状况已进入轻微通货紧缩

8、阶段3针对CPI和PPI分化的政策及建议3.1财政政策3.1.1财政政策的建议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促进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变动调节社会总需求,进而影响某些经济总量的政策。在我国出现经济轻微通货紧缩,国内出口受到抑制、国内消费不足、投资需求带动不了的情况下,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3.1.2财政政策的优势与不足凯恩斯曾指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过剩的产能和不足的需求,然而供给不会自发的创造需求,只有需求才能继续生成需求。财政政策工具有较强的填充需求缺口的能力,这是货币政策望尘莫及的。财政政策不仅能有效带动消费和投资,且在“乘数效应”的

9、作用下可直接成倍增加就业和产出,而后者则是以利率为中介向市场传递信息,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然而,财政政策并不能取得理想中的好效果,原因在于它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越差;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越好3.2货币政策3.2.1货币政策的建议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在我国目前轻微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下,应采取适当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从而达到刺激投资,刺激总需求的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