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探究题答题指导

高考语文探究题答题指导

ID:46102059

大小:4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高考语文探究题答题指导_第1页
高考语文探究题答题指导_第2页
高考语文探究题答题指导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探究题答题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探究题答题指导陕西省神木中学任世前719300教育部考试屮心《高考文科试题分析(课程标准实验•2012年版)》(第30页)对现代文阅读探究题是这样评价的:“高考试卷中设置探究题,是新课程高考最大的亮点之一,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语文学科的探究题针对高屮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只在文学类文木和实用类文木屮设置探究题,体现了教与考的统一。”经过四年的高考命题实践,探究题也在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屮。笔者对照四年来探究题概念表述的变化和命题人提供的试题答案,现将文木阅读探究题答题方法要点归

2、纳如下:一、观点明确且符合题目要求,不能模糊或左右摇摆。探究类试题,往往题干中都有“你是如何看的”、“你的感受如何”、“谈谈你的理解”、“你是否赞同”等句子,因此考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应摆明自己的观点,照应题目,答案中首先应有“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我觉得……”、“我赞同……”等句子。绕一种观点合理充分论述,不要面面俱到。探究题开放性很强,给考生选择的机会很多,题目往往要求考牛选择一个方面作答。考生要选取一个擅长的内容探究作答,不能各个方而都做答,结果答案不深刻,给阅卷老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Z

3、感。例,2010年全国课标卷试题要求考生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看法。“评分参考中”规定:“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考生可以在所列出的三个方而任选一个作答,也可以在三个观点Z外作答,给分的依据是看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从而充分体现探究题的性质和特点。三、条理应清楚,层次应清晰。考生的答案应条理化、层次化、序号化。层次内容应有递进,一般来说答案应分34层。

4、例如,2009年海南宁夏卷文学类文木阅读探究题命题人提供的参考答案: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対文化的尊重;②提示了一个没冇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观点二:这样写冇些做作。①触动她描I田i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

5、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

6、忙,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③作为未來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喜不喜欢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四、作品、作者、读者(考生)应三维一体。考生答题前应有作品内容、作者背景、读者(考生)感受的三维意识。考生在阅读文本时应根据个人生活感受,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意图、观点,结合文本表现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因索,将作品中作者的相关词句、事迹、素材、见解和自己的感悟理解结合起来作答。作答时既要忠于文木,又要有个人感受见解,还要有作者情感的体现。忠于文本,就是有些答案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的,即使找不出原词句,也耍弄

7、通语境,得英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要冇个人感受见解,就是结合门己的生活感受,总结概括,不能娓娓道來,长篇大论,要用论述性的文字总结提升。要有作者的情感体现,就是举例时从作者经验岀发,再次回归文本。五、运用概念术语,套用公式表述。探究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再次拓展,是文本的再次挖掘和审美。因此,在作答时,应冇一套概念的程式。如,文章主旨方而应先答通过什么,表现什么,反映当今什么,冇何意义。写作技巧方面应答运用什么技巧,怎么写,效果何在,有何借鉴等。例如,2010年全国课程标准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

8、,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答案: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屮、深刻。①以小见大,揭需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喑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犬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耍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

9、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冇序。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孑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