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美育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美育

ID:46129984

大小:7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美育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美育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美育_第3页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美育_第4页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美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美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中的美育四川省绵竹市土门镇小学:吴成建邓公全美育有利于人格完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力量源泉。”可见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美育问题谈谈自己的两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一、小学数学中所蕴含的美育要素蔡元培先生曾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学无关的。”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数学知识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要素。(一)和谐美“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最高级形式,也叫和谐。”和谐是指事物各部

2、分分配合理得当,协调一致,均衡舒畅,多样统一。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纵的方面看,是以数的认识与计算为基础,注意算术、代数与几何知识相配合。从横的方面看,注意概念、计算与应用题紧密结合。由知识的“点”连成知识的“线”,再汇成知识的“面”。而且各部分知识系统相互交叉,形成整个知识结构“网络”。它以算术知识为主线,代数知识和几何初步知识相继出现,尽可能与算术知识相结合。还注意了它本身的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以利于与中学的代数、几何的衔接,构成了和谐美的结构体系。(二)简洁美爱因斯坦认为,评价一个理论美不美的标准是看原理

3、上的简单性。这原理的简单性是指科学理论、定理、公式的简单形式与深广内涵的统一。学者李如密说:“每一个数学公式从其实质(境界)来说,都是诗。既便是C=2r这个初等数学公式,也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一一圆的周长和半径之间原来是存在着这样一种简洁、绝妙、和谐的关系!”小学数学代数初步知识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式,如体现运算定律的axbxc=ax(bxc),体现数量关系的s=vt等,几何初步知识中的所有公式,都体现了这样简单性。(三)对称美“对称是指形式的各要素在上下、前后、左右相同或相等。”它具有美的魅力,给人以美的感受。小学数

4、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对称内容。1、符号对称,如计算符号+、-、X、「关系符号=、、等。2、图形对称,如几何初步知识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圆等,以及一些简单的轴对称组合图形。3、体系对称,如数的认识中的分数与小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数的运算中的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等。4、时空对称,如应用题中的特定时空与结果、条件与问题等。5、命题对称,如命题中的充要条件和必要条件、命题与命题的对称等。(四)新奇美新奇是科学美的重要特征,它体现科学理论发现中的艺术因素,是创造思维的结晶,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导

5、学生动手、动脑,由不会到会,由简单到复杂,不断探索新知识,不断发现新规律,不断总结新经验,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新奇感和美的体验。另外,解题思路的创造美,解题过程的完整美、“魔术数学”的神秘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美、仪态美、课堂组织艺术美、板书美等都是小学数学中的美育要素。总之,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笑,哪里就有美。二、小学数学中实施美育的几点做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美育内涵,在注意课的组合结构完整,有严密的逻辑,生动活泼的链环,起伏跌宕的节奏的同时,还要注意求新,求深,求精,求异,求远,求近,把学生带

6、进“欲罢不能”的境地,使课堂充满乐趣,使学生产生美的体验,受到美的熏陶。1、求新课堂设计要注意追求:“新鲜味道”留给学生新颖的感受。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时,下课铃响了,老师没有按步就班地宣布下课,而是这样做的:师:(出示2的卡片)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先离开教室。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高兴地离开了教室。师:(又出示3、5的卡片)请学号是3、5的倍数的同学离开教室。学号是3、5的倍数的同学也高兴地离开了教室。师:老师出示哪一个数时,大家都可以离开教室呢?生(略加思索)齐:1!余下的同学在一片笑声中欢天喜

7、地离开教室。这样的结束,既有新意,又有活力,给人留下美好的记忆。2、求精教师把整堂课的主要内容力求高度浓缩,画龙点睛。如在教学“简便运算”时,教师除了简明地概括直接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一般方法外,还结合实际浓缩出“分”、“合”、“转”的简算“三字”策略。125x3.2x2.5(将3.2分成0.8x4)——分7.65-2.75-一(将2.75与一合为3)——合24—x4[将24—x4转化为(25)x4]转这样的浓缩,有利于帮助学生整理、理解、记忆、应用,给人以简洁美。3、求深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力求挖掘教材深度。如在

8、教学:“真分数与假分数”时,课尾教师留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分数呢?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最终形成共识:①当ab时,是真分数;②当ab时,是假分数。这样,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就更系统、更深刻,启发学生进一步深思,达到了欲罢不能的审美效应。4、求异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独特的、不同的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